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doc
7页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书和其他资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2.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3. “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原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这项“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 图2是沈泊尘先生生于20世纪前期所作的一副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与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七七事变5. 小明准备设计“皖籍抗日英雄光耀神州”的事迹展板。
下列选项中不应出现在展板上的是 A.冯玉祥组同盟军长城抗战打敌寇 B.戴安澜远征缅甸重伤殉国真英雄 C.方振武变卖家产照旧部奋起救国 D.吴樾坏藏炸弹以身殉国唤醒民众6. 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产量年份粮食(百万吨)棉花(百万吨)煤(亿吨)钢(百万吨)1952163.421.300.661.351957195.051.641.315.35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7. 下列文艺作品中,“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 A.《神曲》 B.《英雄交响曲》 C.《向日葵》 D.《战争与和平》8.某班举行辩论会,图3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9.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0. 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使中东地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该地区位于图4中的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1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⑴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______________开办;同年,创办安庆的______________,开创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⑵1986年,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12.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达成共识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的____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⑵1942年,_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⑶2001年,_____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通过《上海共识》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3.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⑴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改正: 【 】⑵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改正: 【 】⑶明朝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改正: 14.小敏观看了《大国崛起》后尝试着撰写了一段有关英国的解说词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英国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1859年残酷镇压了委内瑞拉人民大起义20世纪初英国同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遭到削弱,通过巴黎和会等国际会议,同列强一起构建了雅尔塔体系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⑴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 材料二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⑵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4分)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2分)16. 讨论会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以史为证】 ⑴小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___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_____________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__________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3分) 【史论结合】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材料二 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4分)【读史明智】 ⑶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3分)五、分析与探究(12分) 17. 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开展了一段对话。
对话中的“蒙哥马利之问”饶有兴趣、发人沉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历史之感】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文明会侵略,是不是? 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⑴“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2分)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以来的美国为例说明2分) 【释疑解惑】 毛:要向外侵略,就会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赶走,这是历史教训 ——以上材料摘编自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⑵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2分) ⑶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论从史出】⑷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项“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 2、C 3、A 4、B 5、D 6、C 7、A 8、D 9、D 10、B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1)京师大学堂;求是学堂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2、(1)《共产党宣言》 (2)《联合国家宣言》 (3)亚太经合组织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1) 【】(2)改正:长安改洛阳 【】(3)改正:明清改两宋 14、(1)错误:电气时代 改正:蒸汽时代 (2)错误:委内瑞拉 改正:印度 (3)错误:雅尔塔体系 改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5、(1)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4分) (2)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4分)对西方文明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明绝对否定的偏向。
2分) 16、(1)伯里克利 公民大会 马其顿3分) (2)政治: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文化:现代奥运会等(2分) (3)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先进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先进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言之成理即可,3分)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1)当一个国家强大后就倾向于侵略2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任意两点得2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3)日益强大的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2分) (4)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近代中国饱受侵略和战争之苦,人民珍惜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