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品纱线异性纤维分级与检验方法.doc
18页《纺织品 纱线异性纤维分级与检验方法》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依据河南省技术监督局 “关于印发《2016年度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安排》的通知”的要求,对《纺织品 纱线异性纤维分级与检验方法》河南省地方标准进行制定该标准由河南省纺织服装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河南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舞钢银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乌斯绝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商品交易所等单位负责起草2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2.1行业现状 异性纤维称为纤维性外来杂质,是混入棉花中对棉花及后续纺织制品质量有严峻影响的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纱线中残留异纤,造成棉纱降等,织成布后,会给布面造成色花疵点,特殊是印染后,导致色差、色花等严峻布面疵点而引起索赔或退货事务屡屡发生,给目前不太景气的纺织行业增加了沉重负担,尽快减轻和消退异纤之危害,是纺织行业重点解决的问题纺织厂为了解决异纤对后期成品造成的危害,在前纺接受人工分拣、机拣等方法,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设备的投入,但收效甚微,仍旧有部分残留异纤进入细纱工序,导致纱线制品后整理严峻疵点,如何将纱线残留异纤分级、分类,确认异纤有害纱疵数及范围,是纺纱企业限制后加工产品质量的当务之急。
利用乌斯特纱疵仪异纤检验功能,可以首次实现有效地评估深色异纤、植物异纤及对丙纶异纤含量的检测,并对其进行分类、分区,通过分析异纤的种类和分布,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预料下游客户织物质量、纱线应用领域供应指导同时,可在电清工艺高效清除有害异纤,保证后道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但目前,不论从行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没有相应的检验方法来规范,制订《纺织品 纱线异性纤维的分级与检验方法》填补纱线异纤检验方法标准国内的空白,规范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可比性、公正性,并形成业界共识,纱线生产企业迫切须要相关标准对异性纤维质量限制和检验进行统一规范,郑州商品交易所纱线期货交易急待有标准可依,纱线异性纤维接受仪器化检验将更加精确、高效、便捷同时,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我省纺织纱线产品质量监督供应科学试验依据,为纺织企业异纤检验和产品质量限制供应有效检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状况 近几年来,我省纱线产量在全国始终位居前三名,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产业和民生产业,面对这一浩大的纱线市场,国家及行业也相应颂布不少产品标准及方法标准但是在异性纤维检验和质量限制方面,不论是从国家还是从行业层面,没有任何方法和标准来指导企业生产,这对纱线异纤含量限制,企业终端产品质量是否达到客户端要求,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阻碍了我省纱线产品适应较高端客户的需求,影响我省企业纺织产品优化结构和高端发展。
郑州商品交易所纱线期货交易急需异纤仪器化检验方面的方法标准,以便高效、精确、快捷提升纱线异纤检验实力和速度,严把期货交易纱线质量因此,依据我省纺纱市场现状及最终消费者需求等多方面状况,刚好且有针对性地制定《纺织品 纱线异性纤维的分级与检验方法》方法标准,来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监控实力,规范生产和销售、交易市场,帮助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从而提高产品档次,使企业生产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生产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同时,该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该项领域的空白,该方法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必将带动纱线标准的全面升级和纱线内在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其意义特别重大 2.3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标准的制订,使我省纱线异纤仪器化检验具有统一技术规范,质量限制和质量监督有标可依,有利于企业与管理部门在产品质量方面的协调统一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企业生产行为,必将使终端纺织产品质量有大幅提高,这对于爱护消费者利益及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省纺纱生产企业在异纤质量检验和后道产品质量限制方面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供应有力的技术支撑3标准文稿编制过程3.1标准文本的编写状况:2016年2月,由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牵头,舞钢银河纺织有限公司共同组成标准起草小组,完成河南省地方标准的申请并获专家论证、及省局地方标准第1批立项。
2016年下半年,由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舞钢银河纺织有限公司、郑州商品交易所、乌斯特(苏州)技术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共同组成了标准起草小组本标准的的起草和制定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集国内外及省内关于纱线异性纤维方面相关信息,仔细分析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标准起草小组依据制订须要,对收集信息和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 其次个阶段:本标准起草小组一方面走访、调研了我省纱线生产、销售单位、并与相关的技术人员关于纱线中异性纤维质量限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沟通,另一方面了解终端消费者的运用需求及当前该领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经过大量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酝酿探讨了标准制定方案,提出标准编写大钢,确定方法标准所涉及的范围、术语定义、试验原理、仪器、异纤分级及结果的表达等内容,编制了《纺织品 纱线异性纤维分级及检验方法》标准草案框架本标准小组成员有针对性的对100多批次且有代表性的纱线样品进行捉疵精确率、异纤复现性及与漂白布相关性等1000多项验证性试验,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探讨、论证,和生产企业试验修订,形成该标准的初步文本标准起草小组核心成员通过多次不断沟通、补充、完善标准文本,最终形成《纺织品 纱线异性纤维分级与检验方法》标准初稿。
第三个阶段:2018年5月11日,由标准制订牵头单位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组织召开了该标准的技术研讨会,参与研讨会有南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第一纺织有限公司、焦作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太康万里源纺织有限公司、河南永安纺织有限公司、焦作恒艺纺织服装有限公司、郑州逸阳服饰有限公司及项目协作单位:舞钢市银龙集团公司、乌斯绝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郑州商品交易所等11家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标准的涵盖内容和章节条目进行审查,并质询与探讨,提出了珍贵的看法和建议,形成最终初审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标准组又将专家初审修改后的标准送往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纺织工业协会再次征求专家看法,标准小组将专家反馈看法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后,对标准初稿进行完善和修改,最终形成标准送审稿3.2标准文本(送审稿)征求看法状况标准组从两方面征求并收集专家看法:一是通过召开本标准技术研讨会形式征求专家看法;二是将征求看法的标准文本送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及终端生产企业征求专家看法标准组共收到反馈看法表13份,修改看法和建议29条工作小组逐条对反馈看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椐本标准的实际应用状况,结合河南省生产及消费现状,对大部分反馈看法进行了“接受”,小部分“不接受的处理。
标准征求看法汇总处理表见附件)3.3重大分岐看法处理结果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没有重大看法分歧4 主要技术指标4.1本标准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标准编制依据GB/T标准化工作导则要求,遵循“科学性、好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在选择标准技样内容方面遵循目的性原则、性能特性原则和可检验原则制定本标准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牢靠,协调配套”的原则,从我国实际动身,刚好对消费者负责的基础上,并结合我省生产企业需求及后道产品质量需求现状编制而成4.2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和依据说明4.2.1 术语和定义: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9中6.3.2术语和定义要求,参照GB 1103—2011《棉花 第一部分:锯齿棉加工细绒棉》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异性纤维的定义,并结合不同异纤的外观特征、特点及它对最端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状况,综合考虑来定义4.2.2深色异纤分级:1、 深色异纤分级依据接受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纱线,以32支普梳纯棉纱为主,接受USTER®CLASSIMAT 5 仪器,收集不同矩阵区内异纤,每个区域收集异纤近50个,然后分别织入单面针织布内,并标记好全部异纤人工验布及分析布面标记异纤,还原异纤长度及反射率参数,统计布面有害异纤在矩阵图中的分布状况。
针织布人工验布识别的有害异纤分布如下图1所示:图1STER® CLASSIMAT 5 异纤分级矩阵图各级别异纤的人工验布识别状况看,植入729个布面异的纤疵点( 100%纯棉普梳32s 15批次针织布面),仅2个疵点位于AA3级别,占比0.27%,AA级别异纤在布面被识别为有害异纤的概率很低我们从布面有害异纤在异纤分级矩阵图的分布状况看,除AA级别以外,布面有害异纤分布在矩阵的各个级别中其他级别的异纤识别率如下表1所示(布面织入异纤及人工验布结果):表1其他级别异纤的人工识别率-试验结果 级别A1A2A3B11B12B13B14B21B22B3C11C12C2D11D12D2织入异纤个数44303122484850314815504945472426验布可见个数15222413141931223814243839372024不行见-人工验布漏检个数83042123111101840100不行见-织针清除异纤个数1570322531312241不行见-漂白清除异纤个数200051046460564701表2 漂白后,漂白布布面上异纤识别率级别A1A2A3B11B12B13B14B21B22B3C11C12C2D11D12D2识别率65%88%100%76%40%45%74%96%97%100%57%90%100%97%100%100%未识别率35%12%0%24%60%55%26%4%3%0%43%10%0%3%0%0%人工识别度高于80%的异纤级别:A2, A3, A4, B21, B22, B3, B4, C12, C2, C3, C4, D11, D12, D2, D3, D4, E11, E12, E2, E3, E4,F异纤人工识别率以百分率显示在各级别中,识别率高于 80%的异纤级别被定义为有害异纤区域,如以下矩阵图2所示:图2依据上述验证明验,在本标准中我们以异纤出现的频率及有害程度不同,得分级图如下:图3同时,为了更利于企业对不同要求客户源产品生产质量的限制,本标准在上述大量试验验证的基础上,以不同级别区域异纤显现及影响后道产品质量的危害程度,将矩阵中32级异纤区域分为无害异纤区域、稍微有害异纤区域、有害异纤区域3个区域 ,这样可以使企业高效、便捷地依据终端用户的需求来选择清纱曲线,该部分也是标准中的重要及核心内容。
4.2.3 捉疵精确率验证利用上述分级图,我们对不同品种纱线共50个批次进行捉疵精确率的验证,仪器检验共切异性纤维226个,经人工分析,其中221个可见异纤,精确度达97.8%,如表1所示:样品名称原棉信息样品编号仪器捉疵(异纤)总数(个/200km)实际(人工验证)异纤总数(个/200km)精确度(%)有害异纤数量(个/实测长度)C14.6K新疆棉03批1#129753C14.6K新疆棉03批2#6/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