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回顾与展望.docx
30页2023年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回顾与展望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回顾与展望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 民法典/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典的体系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曾进行过三次民法典编纂的尝试,1986 年通过的《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所确立的体系与制度也为我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物权法》的颁行和《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是民法典编纂的重要步骤;民法典的制定,应当立足于中国实际,总结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的法律文化,并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我国未来民法典内容和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法律关系为“中心轴”来构建,总则之中应当包括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即主体、客体、法律行为、责任;分则应以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权利为中心展开,包括人格权、亲属法、继承法、物权、债权总则和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几编 一、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历史进程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国古代具有制定成文法典的传统。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国又借鉴近代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典化经验,开始编纂一系列的法典,民法典就是其中之一自1929 年至1931 年,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了民法典各编,最终完成近代意义上的民法典的编纂 新中国建立以后,立法机关曾几次推动民法典的制定,以实现我国民事立法的系统化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门的班子开始民法典起草工作,于1956 年12 月,完成民法草案,该草案主要借鉴了前苏联的民事立法经验,分为总则、所有权、债、继承四编,共525 条但在该草案完成后,由于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和1958 年的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致使民法的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 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根据毛泽东主席发出的“不仅刑法要,民法也需要”的指示,全国人大组成专门的班子,负责民法的起草工作,1964 年7 月完成了民法第二次草案草案共包括: 总则、所有权和财产流转三编,共262 条此后,由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的到来,民法的起草工作再次夭折结束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79 年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经过3 年努力,于1982 年5 月先后草拟了四个民法草案,其中第四个草案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民法典第四稿”,共分为八编,465 条但由于当时我国刚刚开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始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形成,社会关系处于转型期,尚不稳定,这就导致该草案在当时很难通过 1986 年的《民法通则》是我国第一部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它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颁布实施,是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建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重大步骤《民法通则》为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制度的构建《民法通则》为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民事法律的基本框架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则》虽然不是传统民法典的总则,更不是一部民法典,但它是一部基本的民事法律所谓“通则”,顾名思义,就是把要那些贯通总则和分则,作为基本法和特别法的共同原则和规范集中起来,自成一体《民法通则》既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也为我国民事审判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事立法进入了完善化、系统化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法典的出世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 [1]。
2.初步奠定了民法典的体系结构《民法通则》不仅确定了民法的基本内容、原则以及基本制度,而且确立了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体系这表现在:第一,《民法通则》第2 条界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区分了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第二,《民法通则》确定了民商合一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体例,确立了我国民商事立法的民商合一体例尤其是《民法通则》确定了民法的平等、等价有偿、公平等原则,从而确定了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方法第三,体系的构建《民法通则》第一章至第四章、第六章分别规定了“基本原则”、“公民”、“法人”、“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责任”,这些部分基本上概括了民法典总则编的内容;而第五章对民事权利所作的列举性规定,基本奠定了未来民法典的分则体系 3.制度的创新《民法通则》第一次规定了人身权制度,以基本法的形式宣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强调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害,从而突出了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民法所贯彻的人文主义精神《民法通则》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
《民法通则》采取列举的方法,概括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尤其是《民法通则》将公民和法人享有的人身权和知识产权单列一节(第五章第四节和第三节) ,集中加以规定《民法通则》还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民事责任制度,包括比较完备的违约责任制度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制度《民法通则》一改传统大陆法系的立法体制,未将侵权责任规定在债法之中,而是单设民事责任一章这些都是制度的重大创新,为未来民法典的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的独立成编奠定了法律依据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1998 年1 月13 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汉斌邀请民法学者王家福、江平、王胜明、王保树、梁慧星和笔者一起座谈民法典起草事宜,一致认为起草民法典的条件已经成熟王汉斌副委员长遂决定立即恢复民法典编纂,并委托王家福等九人组成民法起草研究工作小组,负责研究编纂民法典草案 [2]在此之后,全国人大法工委分别委托有关专家学者牵头起草民法典的专家建议稿2023 年12 月17 日,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给常委会审议的第一次民法草案,其体例包括: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法”,第三编“合同法”,第四编“人格权法”,第五编“婚姻法”,第六编“收养法”,第七编“继承法”,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第九编“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总体上看,借鉴了《德国民法典》的经验,设立了总则,而不是像《法国民法典》那样仅仅设立序编的模式而且区分了物权和合同,并将继承单独设编第二,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的立法经验,基本上按照《民法通则》第五章关于民事权利的规定所确立的体系,参考《民法通则》所确立的权利顺序进行排列草案关于总则的规定,基本上照搬了《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总结了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考虑到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等已经作为独立的法律颁布,并且多年的适用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将已有的立法吸收进来,作为民法典草案的组成部分第三,草案将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独立成编,并且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也独立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为一编进行规定这是对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典体系的突破,也是对潘德克顿体系的发展 从法律体系来看,我国有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初步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尽管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制定出一部民法典,但是立法机关已经制定了大量的单行法截止到2023 年3 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总共229 件,涵盖宪法、宪法性法律、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其中,民事法律共32 件。
除此之外,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600 件,地方性法规约7000 多件, [3]其中大量涉及到民商事法律制度从内容上看,这些法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涉及传统民法典的内容的法律,例如,《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和《物权法》等第二类是涉及传统商法范畴的单行法主要包括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破产法等第三类是其他性质的部门法律中所包含的民事规范,主要包括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等法律部门中所包括的民事规范,例如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反垄断法等 二、作为民法典编纂重要步骤的《物权法》的制定 自2023 年《民法典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以后,立法机关决定对民法典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制定的方式,而首先进行的是《物权法》的制定之所以采取分段制定民法典的方式,其原因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在于:一方面,无论是理论的准备,还是立法力量的配备,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都不现实另一方面,根据民法典所包含的不同部门法的发展成熟程度,而在不同阶段先后制定不同部门的法律,这样使得法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高的成熟程度。
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部门法律,也有助于法律本身的不断完善,因为后制定的法律可以充分吸取先制定的法律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使其更加完善显然,这是一种十分务实的作法,尤其适合于我们的现阶段国情由于我国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国家的民法典的制定都负载着重构社会新规则、新秩序的历史使命 [4]但由于社会变化的节奏十分迅速,对于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分步骤制定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这使得我们可以将精力集中于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023 年3 月16 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个大事,是我国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在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颁行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物权法是我国分阶段、分步骤编纂民法典的一个重要部分,物权法自1993 年开始启动立法程序,历时13 年,经历了8 次立法审议,最终得以高票通过,可谓来之不易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物权法》是我国分阶段、分步骤制定民法典思路的体现,其所确立的体例、制度、规则、价值等也会对我国民法典体系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
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物权法》的制定使民法典的体系更为明晰一方面,《物权法》体现了物权与债权相区分、物权法独立成编的思想例如,我国《物权法》没有按照《担保法》的体系设计,而是将担保分为人保和物保,将物保纳入担保法之中,人保纳入债法中的保证合同这本身就是尝试构建民法典体系因为我国《担保法》在制定时并没有按照体系化思想来构建,而只是针对担保这一事项进行的立法,主要是从担保主债权履行的法律效果来考虑的既然采“物权法”的概念,就意味着,它是与“债权法”相对应的因此,我国民法典就有必要包括债权法编还应当看到,《物权法》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物权请求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这就明确了与侵权责任请求权的区分,同时,也构建了完整的请求权体系另一方面,《物权法》为未来民法典各编的陆续出台提供了空间《物权法》并没有规定物权主体、取得时效、物的概念等,这表明其是要留待民法典总则来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