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图复习知识点.docx
12页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地图复习学问点(技巧)考点 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高频考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通常要运算时用尺子量)〔1〕公式: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特点: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畴越小,内容越具体,精确度越高;2. 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3. 图例和注记“泰山▲、 1 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 1 532.7”为注记;(高频考点)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1〕图幅大小相同时①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畴越小,内容越具体;②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畴越大,内容越简略;③ 大范畴地图多项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畴地图多项用较大的比例尺;〔2〕实地范畴相同时①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具体;②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考点 2. 等高线地势图的特点及应用 (高频考点)1. 等高线的基本特点特点 含义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图等距 一般等高线地势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 〔等高距 〕闭合曲线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出现出来一般不相交,重叠为悬崖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疏缓密陡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反之坡度愈陡2.原理运用A . 等高线地势图中的相关运算〔1〕 运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运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 相= H 甲- H 乙;(用交叉运算法)〔2〕 运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顺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依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 /100 m〕可以运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 差= 0.6℃ H 相/100 m;〔3〕 估算某地势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势图上,如某地势区最低处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 H 低,最高处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 H 高,该图的等高距为 d,就该地势区的相对高度为: H 高- H 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