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风险分级报告浙江出入境检验.doc
18页附件3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口农产品风险管理产品风险分级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随着外贸的迅猛发展,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的监管压力和责任风险越来越大,原有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高度组织化的国际贸易形势出口农产品易于藏匿携带各类病原体、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会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会产生国外通报退货等的贸易损失,会导致贸易国出台新的技术壁垒,从而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全面推行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分类管理的通知》(国质检动函[2014]618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浙江局”)实际情况,参考国际动植物检验检疫惯例,采用风险管理工具,科学界定出口农产品的风险等级,制定本操作程序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浙江局辖区出口农产品的风险分级工作三、职责分工(一)浙江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处(以下简称“浙江局动植处”)负责浙江局辖区出口农产品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和产品风险分级指导工作二)分支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分支局”)负责辖区出口农产品的行业风险分析,及产品风险分级的具体工作 四、操作程序(一)风险因子的识别出口农产品中的检验检疫风险来源于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存放和运输等多个环节,与产品的种养殖方式、生产工艺、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除害处理措施、防疫措施和产品的最终用途等紧密相关。
农产品中的检验检疫风险可分为生物风险、化学风险和物理风险三类生物风险来自于农产品自身可能携带的或从环境中感染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如动物和动物产品中的传染性病原体、寄生虫,植物和植物产品中的病虫杂草等,以及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因防疫或除害措施不到位,农产品被环境中有害生物污染,或是再次滋生仓储害虫化学风险来自于种养殖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等的使用,及生产加工过程中胶黏剂、添加剂、油漆、防腐剂等的使用,如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物理风险来自于外来物质,如玻璃、金属碎片、石子等可以造成人或动物物理学损伤;还包括放射性物质、辐射对人体或动物的伤害二)出口农产品风险管理工具介绍本程序推荐使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ISPM)32号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这两种风险管理工具对出口农产品进行风险分级1.国际植物检疫措施(ISPM)32号《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ISPM32号)于2009年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秘书处颁布该标准围绕农产品的生物风险,紧扣加工环节,从农产品的加工方法和程度、预期用途、材质特性和除害处理工序这四方面进行风险评定,得出产品的最终风险等级。
具体分级方法见附件3-1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HACCP将农产品的生物风险、化学风险和物理风险这三类风险因子,从基地、种养殖、生产加工存放和运输等多个环节进行评估,从而得出产品的最终风险因子和产品风险等级具体分级方法见附件3-2三)出口农产品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1.选择风险管理工具时,应先进行风险识别,首先确定产品是涉及单一的风险因子,还是涉及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多个风险因子;其次,需明确涉及风险的范围是什么,涉及单个生产环节,还是涉及基地、种养殖、加工等多个生产环节图1.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流程1、 风险因子识别2、生产环节识别启动工具选择流程风险因子简单,不涉及或较少涉及生产工艺、加工过程、基地、种养殖等过程风险因子复杂,涉及包括生产工艺、加工过程、基地、种养殖等过程基于HACCP的风险等级评定基于ISPM第32号的风险等级评定2.依据出口农产品存在的检验检疫风险,可选择一种或同时选择两种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产品风险分级1)基于ISPM32号的风险排序和过滤,可用于粮谷、种苗花卉、木材、木质包装、竹木藤柳草、非食用动物产品等的风险分级2)基于HACCP的风险等级评定,可用于活动物、饲料、水果等的风险分级。
五、实施(一)浙江局动植处汇总分支局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格式可参照附件3-3提出浙江局辖区农产品风险分级建议,经浙江局专业小组论证,提交分管局领导审批后,下发浙江局出口农产品风险分级指导意见二)分支局根据指导意见开展产品风险分级的具体工作分支局可根据当地产品实际情况对产品风险分级做调整,调整时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局专业小组讨论,分管局领导审核后实施,同时上报浙江局动植处备案分支局每年需向浙江局动植处提交行业风险分析报告附件:3-1.基于ISPM32号的风险等级评定3-2.基于HACCP的风险等级评定 3-3.XX地区XX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格式)附件3-1基于ISPM32号的风险等级评定本方法基于国际植物检疫措施(ISPM)32号标准《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2009年),对农产品从加工的方法和程度、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材质特性和除害处理工序四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得出产品的最终风险等级 一、从农产品加工的方法和程度进行初次风险评估本风险分级中所涉及的加工过程,是指对产品本身所进行的加工而不是出于动植物检疫目的,加工过程能对产品所携带的有害生物有影响,从而影响到该产品受到限定性有害生物侵染的可能性。
根据加工方法和程度,可将产品大概地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表1):(一)未加工产品产品只是经过简单的分级、清洗、晾晒、修整、打蜡等操作,仍具有生物活性,此类产品极易传入和扩散限定性有害生物此类产品从预期用途进行再次风险评估二)一般加工产品加工的程度使产品仍然有可能受限定性有害生物的侵染如产品经过剁块、干燥、油漆、剥皮、抛光等方法一般加工,就仍可能被有害生物侵染此类产品从材质特性和除害处理工序进行再次风险评估三)深加工产品加工的程度使产品不被限定性有害生物侵染如产品经过碳化、提取、加热高压、烘烤等方法深加工,就不被限定性有害生物侵染对于深加工产品,由于已不被限定性有害生物侵染,产品不应该被限定,该类产品的风险等级是最低的,不需要再次进行风险评估产品的初次风险评估结果可作为产品的最终风险等级这三种类型产品的初次风险评估结果分别为高风险(H)、中风险(M)和低风险(L) 表1.农产品的初次风险评估表序号产品的加工方法和程度初次风险评估举例再次风险评估1未经过加工,产品具有生物活性 H种苗、水果、切花等需要2经过一般加工,产品一般不具有生物活性,但仍有可能受限定性有害生物的侵染M竹木藤柳草制品、干花、非食用性动物产品等需要3经过深加工,产品已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易被限定性有害生物侵染L提取物、人造板制品等不需要二、对未加工产品从预期用途进行再次风险评估产品的预期用途可能是用于种植、消费、加工或其它用途(如手工艺品、装饰品、切花等)。
产品的预期用途(如种植)比任何其它用途(如消费、加工或装饰)导致限定性有害生物引入的可能性更高这样导致对某个产品可按照其预期用途(如播种用的大豆和人类消费用的大豆粮食)采取不同的植物检疫措施可将未加工类产品从预期用途进行再次风险评估,得出产品最终风险等级(表2)用极高风险(HH)和高风险(H)来区分不同的风险等级表2.未加工产品最终风险等级表序号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最终检疫风险等级举例1种植HH种子、插条、盆景、观赏花木等2消费、加工或其他用途H粮谷、豆类(干)、水果、切花等注:对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HH)和高风险(H)的产品,在监管中按高风险(H)产品管理三、对一般加工产品从材质特性和除害处理工序进行再次风险评估 一般加工产品的风险分级从产品的材质特性和除害处理工序两方面来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矩阵来进行风险分级,用高风险(H)、中风险(M)、低风险(L)三个等次来区分不同的风险等级 (一)材质特性产品的原料因材质不同,决定其藏匿、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也是不同的:1.草料,一般是带表皮进行编织生产,其表皮组织易于藏匿有害生物,检疫风险高2.竹料,一般是经开料成片状或条状后进行编织生产,开料后的竹表皮,有害生物无处藏匿,检疫风险大幅降低;而未经开料处理的竹料,如竹枝梢或竹竿,检疫风险仍然很高。
3.木料,经开料、锯板后,去除了树皮,很大程度降低了木料的检疫风险,相对来说生产中使用带皮木料,检疫风险就很高4.人工合成的竹木材料,由于经高温高压粘和而成,检疫风险极低因此,按所用材质特性将产品进行第一次风险评估(表3):表3.一般加工产品的二次风险评估表序号材质特性检疫风险等级举例1所用材料经初加工,含有表皮组织,易于藏匿有害生物H初加工藤柳草制品、初加工毛竹制品2所用材料经开料成片或条状,带表皮组织,但有害生物无处藏匿M深加工处理的毛竹制品3所用材料经开料、锯板后,已去掉表皮组织M深加工木制品4所用材料为人工合成材料L人造板制品(二)除害处理工序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有除害处理工序,能显著的改变产品性质,同时不同程度的降低有害生物的传带风险根据除害处理工序将其效果分为:1.未能消除限定性有害生物,如经晾晒等一般性防疫处理2.基本消除但仍可能携带限定性有害生物,如经熏蒸、烘干或者防虫、防霉药剂处理等防疫处理,除害处理技术指标与国际技术规范要求不一致,如使用硫磺熏蒸,药剂浸泡等3.完全消除限定性有害生物,如经脱脂、蒸煮、烘烤等防疫处理,除害处理技术指标符合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关于除害处理的技术规范要求。
对应的检疫风险分别为高风险(H)、中风险(M)和低风险(L)根据除害处理的工序对产品进行第二次风险评估(表4):表4.一般加工产品的三次风险评估表序号除害处理工序检疫风险等级举例1经过一般性晾晒、浸泡等处理,除害处理效果差,极易携带有害生物H草帽、竹扫把、人造树、干花等2经过熏蒸、烘干或防虫、防霉药剂处理等除害处理,但仍可能传带限定性有害生物M相框、、竹盒、草席等3经过脱脂、蒸煮、烘烤等除害处理,处理技术指标符合IPPC技术规范要求,产品不传带限定的有害生物L木床、木桌、竹木地板、人造板制品等(三)评估矩阵产品按材质特性进行第一次风险评估,按除害处理工序进行第二次风险评估,得出两次风险评估等级结果后,按下表规则矩阵两两对应得出产品的风险等级(表5)表5.一般加工产品最终风险等级表二次风险评估的检疫风险三次风险评估的检疫风险HMLHHMLMMMLLLLL 四、产品风险等级评定程序(一)检验检疫监管人员需熟悉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原辅料使用情况,了解产品的预期用途和除害处理效果,根据本标准内容,提出辖区企业产品风险等级评定的初步意见二)局专业小组结合产品行业情况及国外通报、退货和不合格等数据,确定产品的最终风险等级,报局领导审核后实施。
附件3-2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风险等级评定依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从原辅料种养殖过程、原辅料生产加工过程、成品生产加工过程等方面,结合通关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打分,从产业链的角度,以确定不同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因子,并用高风险(H)、中风险(M)、低风险(L)三个等级来区分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的农产品的风险等级与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放行规则关联;风险危害识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