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测绘程序设计课程实习报告模板.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90596273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8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实习目的《测绘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 论学 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可以看做是在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误差理论与测 量平差基 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 的理解,牢固 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灵活准确地应 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回顾所学习过的数据结构、C++高级语言程序设 计、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概率统计等课程知识,并能用所学 的计算机知识,编制程序 来计算实现矩阵(数组)、条件平差 / 间接平差以及水准 网东平差的运算二、实习内容1、 了解角度值与弧度制的关系,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 互转 化;2、 结合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回顾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矩 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矩阵的求逆),矩阵的运算是进行平差的主要程 序,无论是哪 一种平差模型,都不可或缺因此,编写程序实现矩阵的运算十分重 要3、 在实现矩阵的运算之后,学会文件的读写操作,再加上一些程序实现间接 平差/条件平差的运算4、在已实现的间接平差程序上实现水准网平差,将观测数据输入到文本,学会从观测数 中读取相 关矩阵。

      三、实习过程(一)角度与弧度的相互转化C++程序设计中,关于角度的计算以弧度制为单位,而在测量以及具体工作中我们 通常习惯以角度制为单位这样,在数据处理中,经常需要在角度制与弧度制 之间进行 相互转化这里,我们利用 C++数学函数库math・h中的相关函数完成这两种功能这里,我们使用double类型数据表示角度制数和弧度制数例如:123度44分 58.445秒,用 double 类型表示为 123.4458445,其中分、秒根据小数位确定在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化中,涉及如下图所示的两个环节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应用角度与弧度的比例关系,进行相互转化JD (角度)=HD (弧度)*180/ n ;HD (弧度)=JD (角度)* n /180(二)文件读写操作1. 思路及方法:头文件 #includevfstream>,以 test .text 文件为例( 1 )读取文件:ifstream fin ;fin.open( “test.txt ”) 检查是否正常打开 .is_open()) ;;if(!fin) ;读取文件的下if(fin.is_open()) ; if(fin.fail())if(!fin.good()) 一行; fin.getline(buf,90); ; getline(fin,line);( 2 )关闭文件 :fin.close(); 将数据写入文件 ofstream fout;fout<

      三)动态创建数组和矩阵的运算1. 动态创建数组 :(1) 动态数组创建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一位数组代替二维数组 方法二:二维数 组(2) 主要思想是:使用new和delete两个运算符new的功能是动态分配内存, 语法格式为: new 类型名 T (初值列表) ;该语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申请分配 用于 存放 T 类型数据的内存空间,并使用初值列表中的值进行初始化如果内存申 请成功, new 运算返回一个指向新分配内存首地址的 T 类型的指针,如果失败,就 返回空指 针 delete 的功能用来删除由 new 建立的对象,释放指针所指向的内存 空间2. 矩阵的运算(加、减、乘、转置及求逆)在数据处理程序中,经常需要用到矩阵的基本计算,包括矩阵的加减、乘 积、转 置、求逆等在测量数据处理中,还需要用到一些具体的、有规律和统一的 矩阵计算 在此,为程序简单起见,我们用 C++语言的数组表示矩阵,定义矩阵的最大维数为MAX(定义矩阵存储空间大小),函数中对同类计算使用 C++重载的概 念进行处理,从而使程序清晰、应用方便3. 思路及方法:平差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都是矩阵的计算,因此我们要编程实现矩阵的各种计 算。

      具体来说:(1) 矩阵的加(减)法:首先要判断两个矩阵是否具有相同的行数和数,若行数或列数不同,则输出“无法相加(减)! ”2) 矩阵的乘法:对于乘法首先仍要判断两个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判断的准 则是 第一个矩阵的列数要等于第二个矩阵的行数,只有这样两个矩阵才能够相乘 对 nx m 阶矩阵A和px q阶矩阵B, A和B的乘法运算可定义为: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乘积A「B表示矩阵A的所有元素与B之间的乘 积组 合而成的较大的矩阵,B _ A则完全类似.A_ B和B _ A均为npx mq矩阵,但一般情 况下 A〔 B 匸 B〔 A .和普通矩阵的乘法不同,乘法并不要求两个被乘矩 阵满足任何 维数匹配方面的要求3) 矩阵的转置:将矩阵的行列进行交换,考虑到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转 置矩阵,在转置函数中我们 在输出转置矩阵的同时仍然创建了一个 col*row 大小的矩阵用来存储转置矩阵⑷矩阵的求逆:Aa(-1)=(1/|A|) x A*,其中Aa(-1)表示矩阵A的逆矩阵,其中|A| 为矩阵A的行列式,A*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此方法看似简单,但运算比较复杂,因 此不常用逆矩阵的另外一种常用的求法:(A|E)经过初等变换得到(E|AA(-1)),此方法为高斯消元法。

      只有满足一下条件才能进行矩阵的求逆运算:a秩等于行数b行列式不为0 c行向量(或列向量)是线性无关组 d存在一个矩阵,与它的乘积是单位阵 e 作为线性方程组的系数有唯一解 f 满秩g可以经过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矩阵 h伴随矩阵可逆i可以表示成初等矩阵的乘积j它的转置可逆k它去左(右)乘另一个矩阵,秩不变(四)间接平差模型1、 思路与方法:通过实习3的实习,我们已经实现了矩阵的各种运算并将其编写成类,在接下来的实 习过程中,我们只需声明矩阵类的对象然后调用函数就能进行间接平差的计算 了间接平差法(参数平差法)是通过选定t个与观测值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未知量作为 参数,将每个观测值都分别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建立函数模型,按最小二乘原 理,用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参数的最或然值,从而求得各观测值的平差 值2、 间接平差基本原理:设平差问题中有n个观测值L,已知其协因数阵Q二P',必要观测数为t,选定t个 独立参数X,其近似值为=XX,观测值L与改正数V之和L二L 'V ,称为观测量的平差值3、 按间接平差法求平差值的计算步骤 :(1) •根据平差问题的性质,选择t个独立量作为参数;(2) .将每一个观测量的平差值分别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若函数非线性要 将 其线性化,列出误差方程;(3) •由误差方程系数B和自由项I组成法方程,法方程个数等于参数的个数 t;(4) •解算法方程,求出参数外,计算参数的平差值刃=Xo刃;(6) .评定精度。

      五)条件平差模型1、 定义:在一个几何模型中有r个多余观测值,就产生r个条件方程,以条件 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就是条件平差2、 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AV+W=O3、 精度评定:在第一个问题中已经阐述了计算未知量最或然值的原理和公式,下面来论述测量平差的第二个任务,即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精度评定包括单位权方差 占 2和单位权中误差2的计算、平差值函数(F二f(L))的协因数Qff及其中误差%的计算当已知单位权方差穴时,如果知道某量的权为P则该量的方差为PF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值的个数n是有限值,因此,只能求出匚0的估值;:?和二F的估值4、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在条件平差中,平差计算后,首先得到的是各个观测量的平差值例如,水准 网中 的高差观测值的平差值,测角网中的观测角度的平差值,导线网中的角度观测 值和各导 线边长观测值的平差值等而我们进行测量的目的,往往是要得到待定水 准点的高程 值、未知点的坐标值、三角网的边长值及方位角值等,并且评定其精 度这些值都是关 于观测值平差值的函数5、条件平差值的计算步骤:(1)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列出条件方程式,条件方程式的个数等于多余观 测数r。

      2)根据条件式的系数,闭合差及观测值的协因数阵组成法方程式,法方程式的 个数 等于多余观测数 r3)解算法方程,求出联系数 K 值4)将K值代入改正数方程,求出V,并求出平差值 5)为了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常用平差值重新列出条件方程式,看其是否满 足 方程6、条件平差只是在数据输入文本时有略微差别,其他和间接平差基本相同,实例 以及 程序包含在实习(五)中六)水准网平差模型1 、 水准网平差的步骤:①:采用程序设计技巧,控制相应的循环条件,将误差方程式的系数阵 A、常 数项I以及权阵P求出,组成误差方程式v=AS x+l;②③④⑤⑥步同间接平差;⑦:求 观测值改正之后的值L_L=L+v⑧:求各未知点的高程值H_H=H+S X2、主要程序分析:① :系数矩阵的求法:先初始化系数矩阵A[m][n]为0矩阵;然后控制循环条 件,依次输入各段水准路线的起点、终点;依次判断各水准路线的起点、终点在 矩阵 A 中的位置,若是起点,则把原先的值 0 赋值为-1;若是终点,则把原先的值 0 赋值为 1,其余的不变,求得 A② :常数项的求法:对应水准网点的编号,初始化标记数组 a[P](P 为总点 数),已知点的赋值为 0,未知点的赋值为 1;在输入水准路线起始点的同时,判 断, 如果起点标记为 0,终点标记为 1 或起点标记为 1,终点标记为 0,则求出未 知点的 近似高程H[],并求得常数项I,如果起始点分别标记为0和2或起始点分别标记为2和 0,并把未知点点号标记为 2;这样就把水准路线中带有已知点路线 的未知高程点求得 了近似高程H和常数项I;控制循环条件,判断标记数组,如果有1值,判断,如果起始 点分别标记为 1和 2或者是起始点分别标记为 2 和 1,则 求得未知点的高程和该路线 的常数项I,并把未知点标记为2,如果起始点都为2,则求得该路线的常数项I;至此, 求出了常数项 I四、实习总结通过差不多6周的实习,既是学习又是复习,复习了以前学的《C++高级语言程 序设计》、《数据结构》和《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同时 也学到 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于编程能力较弱的我来说,当面对程序代码时,非 常害怕编 程不想编程,但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本 学期《平差程 序设计》上机学习的任务,心里不禁又小小的成就感刚看到平差设计指导书时,我只觉得像是熟悉的陌生人,里面的东西有些会 的, 感觉应该很好学,但又不知道具体的该怎么下手有些又不会,不知该从何下 手该课 程书本上的许多知识都在以前的课程中学过,但这次学习与以前不同,这 次学习是用 C++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平差的算法联系我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的间接平差方 法举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有两个已知点高程,七个未知点高 程,观测了九个测段, 那么就只有一个多余观测,所以列条件方程就只有一个而 间接平差就要设七个参数, 列八个方程,显然这个计算量有点大 , 但是如果编写程 序,在程序中输入相关的数据, 这样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看来编程能省掉很多的 麻烦和计算不过一些最初的公式还 是要掌握的,不然的话就不会列方程,计算也 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学什么东西基础 一定要打牢,这样才能更好的向上发展刚开始的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