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会考重难点学问点总结.docx
21页高中数学会考重难点学问点总结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解题力量要想会做数学题目,就要有大量的练习积累,知道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题目做多了就有手感了,再拿出类似的题目才会有解题思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数学重难点学问点总结,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高中数学重难点学问点总结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习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这部分学问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学问是高一同学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学问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常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对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把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规律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规律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 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把握这部分学问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 高考的学问板块 集合与简洁规律:5分或不考 函数:高考60分:①、指数函数 ②对数函数 ③二次函数 ④三次函数 ⑤三角函数 ⑥抽象函数(无函数表达式,不易理解,难点) 平面对量与解三角形 立体几何:22分左右 不等式:(线性规章)5分必考 数列:17分 (一道大题+一道选择或填空)易和函数结合命题 平面解析几何:(30分左右) 计算原理:10分左右 概率统计:12分----17分 复数:5分 推理证明 一般高考大题分布 1、17题:三角函数 2、18、19、20 三题:立体几何 、概率 、数列 3、21、22 题:函数、圆锥曲线 成果不抱负一般是以下几种状况: 做题不细心,(会做,做不对) 基础学问没有把握 解决问题不全面,学问的运用没有系统化(如:一道题综合了多个学问点) 心理素养不好 总之学习数学肯定要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笔记:记老师讲的课本上没有的学问点,尤其是数列性质,课本上没有,但做题常常用到 2、错题收集、归纳总结 高一班级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其次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其次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其次章统计 第三章概率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其次章平面对量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由于集合、函数等内容比较抽象,三角函数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平面对量又是高考中数学必考内容,老师在备课组协作的基础上应留意对各章学问的重难点的讲解和释疑,减轻同学自学的压力,增加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念。
首先,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学问以及与其它内容的亲密联系它们是学习、把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动身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同学更好的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使同学更好的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并且可以使同学运用集合的观点,讨论、处理数学问题因此集合的基本概念、函数等有关内容是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 其次,函数作为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老师应留意运用有关的概念和函数的性质,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通过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训练;通过联系实际的引入问题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 第三,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学习,同学将进一步了解符号与变元、集合与对应、数形结合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在讨论三角函数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式子与图形的变化中,老师应引导同学通过分析、探究、划归、类比、平行移动、伸长和缩短等常用的基本方法的学习,使同学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四,学习的平面对量,不但应留意平面对量基本学问的讲解,更要充分挖掘平面对量的工具作用,提高同学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实际操作的力量,使同学学会提出问题,明确讨论方向,使同学学会沟通,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育创新精神和应用力量。
第五、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重点要关心同学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量,严格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详细到抽象的原则,逐步把握解决空间几何体的相关问题 第六、要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教学中,关心同学经受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关心同学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第七、在学习算法初步、统计等内容的时候,要留意挨次渐进,不行追求一步到位,特殊要留意其思想的重要性 高二班级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其次章数列 第三章不等式 选修1-1 第一章常用规律用语 其次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 第一章统计案例 其次章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四章框图 选修2-1 第一章常用规律用语 其次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其次章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第一章计数原理 其次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章统计案例 (二)教学要求 高二上 必修5 同学将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觉并把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熟悉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列作为一种特别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在本模块中,同学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究并把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讨论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等量问题是同样重要的在本模块中,同学将通过详细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把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洁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熟悉基本不等式及其简洁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 选修1—1(文科) 在本模块中,同学将在义务训练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常用规律用语,体会规律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规律用语精确 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沟通 在必修课程学习的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同学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把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模块中,同学将通过大量实例,经受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刻画现实问题,理解导数的含义,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应用导数探究函数的单调、极值等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微积分的产生对人类文化进展的价值 选修2-1(理科) 在本模块中,同学将学习常用规律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简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在本模块中,同学将在义务训练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常用规律用语,体会规律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规律用语精确 地表达数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 在必修阶段学习的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同学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把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模块中,同学将在学习的平面对量的基础上,把平面对量及其运算推广到空间,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讨论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步进展空间想像力量和几何直观力量。
高二下(文科) 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争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熟悉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依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试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阅历和直觉等推想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想和发觉结论、探究和供应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育演绎推理是依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根据严格的规律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培育和提高同学的演绎推理或规律证明的力量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证明通常包括规律证明和试验、实践证明,但是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需通过演绎推理或规律证明来保证,即在前提正确的基础上,通过正确使用推理规章得出结论在本模块中,同学将通过对已学学问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体会数学证明的特点,了解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证明的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和间接证明的方法(如反证法),感受规律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数系扩充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发觉和制造过程,同时体现了数学发生、进展的客观需求,复数的引入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扩充在本模块中,同学将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