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作报告之村改居调研报告.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58997658
  • 上传时间:2024-0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3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村改居调研报告以山东省【篇一:“村改居”社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烟台市八角社区为例】目录“村改居”社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以山东省烟台市八角社区为例 2摘要 21. 引言 22. 文献评论 23. 研究设计 44调查现状概述 44.1社区管理体制 44・2,社区生活 54.3社区文化 65存在问题及分析 75.1缺乏健全的法律规范 75.2社区管理体系落后 75.2.1社区管理主体单一 75.2.2社区管理行政色彩浓厚 7523“权贵阶层”垄断选举 85.2.4群众参与意识不强 85.3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95・4“文化失范”与精神空虚 96.对策及建议 106・1.完善“村改居”配套的法律、法规 106・2.完善社区管理体系 106.2.1完善机构设置 106.2.2提高群众参与度 10四=16.3增加公共物品供给 116.4促进文化融入 117 .参考文献 11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村改居”社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以山东省烟台市八角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扩张,造成城市郊区农民的农用地、建设 用地被征收,一些村庄集体被拆迁,后集中搬迁到新建社区,由村 民转变为居民的过程被称为“村改居”。

      文章以山东省最大的失地农 民安置社区一烟台市八角街道办事处“海韵小区”为例,探讨其由村 庄转向社区过程中的管理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关键词:“村改居”;社区管理;社区自治;社区文化1■引言凹1=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随匹1=1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扩张式发展对建设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 郊区农民的农用地、建设用地被征收,产生了一大批的失地农民, 政府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安置失地农民,往往采取“村改居”, 建设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失地农民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居民户口村改居”是失地农民从农民转向城市居民的过程,社区管理过程中 管理体制、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社区自治等与城市社区存在区别, 同时,失地农民的经济来源、政治参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融入等 方面都会产生一些过渡阶段特有问题,为了调查分析这些问题,我 们以社区为分析单位,选取了山东省烟台市八角街道办事处的海韵 小区,深入地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为问题的解决寻找对 ^£o2.文献评论首先,理清社区相关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村改居”目的, 有助于广大社区基层干部在社区改制工作中明确目标、提高自觉性, 因此,需要对有关概念进行梳理。

      社区内涵社区”这个概念是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首次提 出来的此后,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普遍认为社 区主要指由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以及由居住家庭建立 的一种社会文化体系目前,我国的社区在农村指的是行政村或自 然村;在城市指的是街道办事处辖区或居委会辖区以及目前一些城 市新划分的社区委员会辖区,“村改居”社区是由农村社区转变 为城市社区的一种过渡阶段,农民失去耕地,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居 民户口,社区管理模式逐步向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目前,学术界对于“村改居”社区的研究各有侧重学术界一些学者 侧重于研究“村改居”社区的特征,杨贵华(2011)认为“村改居”社 区具有“亦城亦村”的过渡性村改居”社区的前身为农村社区,通 过实施“村改居”,由农村基层组织建制转变为城市基层组织建制, 并纳入城市管理体制,居民在户籍上也由农民转变为市民此外, “村改居”社区普遍存在“居民构成复杂,人口流动性大”、“呈现城乡 结合的地域特征和居住环境”的特征有学者从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角度研究“村改居”社区,孙春燕等 (2012)认为目前“村改居”社区建设中服务机构缺乏,社区参与主 体单一,社区自治水平低;提出在“村改居”社区管理中要培育社区 社会组织,构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多元治理主体结构;构建社区自 治组织体系,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法律 法规体系,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制度性规范的建议。

      有学者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黄立敏(2009)认为“村改居”社区的关系网络是互惠互助的来源,“村改居” 社区中的乡土信任构成相互合作的基础,彼此认同的价值是“村改居” 社区成员的行为规范,非制度性权威构成“村改居”社区居民参与合 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利用社区现有的社会资本,实行社区内以党 组织为核心的多组织共治,推动失地农民的参与是实现“村改居”社 区实现善治的方法之一有学者从“村改居”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视角来研究社区居民的生活,匹1=1黄建伟(2011)认为“村改居”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成本增加,收入来 源相对减少,金融、物质资本缺乏;同时保持了农村社区的社会交 往、社会心理认同感,缺乏公民意识、自主管理意识,造成了失地 农民社会资本的不足,可持续生计能力差,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社会凹 1=保障体系、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和转变生活方式,增强其持续生计能 力综上可知,学者们关注了“村改居”社区的特殊性,社区管理中的群 众参与、社会融入问题,以及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在“村改居”后 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本文定位为基础性研究,主要对“村改居”社区 管理中的管理体制、社区自治、社区文化、社区生活存在的问题进 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研究设计4调查现状概述由于工业项目占地,对23个村庄进行拆迁,该社区成为山东省最大 的“村改居”社区,现居住人口主要为回迁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村 改居”后,失地农民一部分在社区就地就业,成为保安和物业管理人 员,也有一部分利用补偿款进行自主创业调研发现,该社区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城乡混合型,由农民转变为居民,使这里有浓郁 的乡村气息,但也具备一些城镇文化的特征;二是发展水平的中间 性,由于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改善,社区内的文化发展水平介于城市 和农村社区之间,类似于“集镇文化”;三是社区文化发展的自发性, 社区文化发展没有有计划的引导,一切都是自发形成的4.1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街道党组织领导社区党组织、社 区物业公司各个居委会,行政色彩非常浓厚,居委会是原来村委会 的原班人马,居委会主要负责管理党建、经济发展、失地农民的保 障、计划生育等事务,服务职能比较欠缺;物业公司并不是商业性 质的,而是由政府设立并领导的,主要管理社区公共设施,绿化、 水、电、照明供应,社区治安以及收取物业管理费,管理职能单一,服务职能欠缺社区服务中心也由社区 党总支领导,职能也比较单一,将社会保障政务管理特征明显,文 化、生活服务职能较少。

      见图1) 图1:社区管理部门及其职能4・2.社区生活据调研,“村改居”最吸引失地农民的是这里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 全,从图2可以看出可以经营服务业、拆迁补偿费的吸引力很低, 原因在于,尽管该社区坐落于开发区,失地农民就业容易,政府也 有创业的优惠措施,但是失地后生活成本上升,物业费、水电费、 生活费都需要支出,尽管一些失地农民尝试了创业但多以失败告终, 他们缺乏职业技术和能力,大多在社区内从事餐饮、零售和服装业, 但是社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同质性创业造成盈利效果差 失地补偿方面,补偿不公平和挥霍补偿金的现象很常见房产的分 配方面,每家至少分2套房,也有一家分20套房子的情况一些失 地农民将房子装修后装修了之后卖出去,自己住平房;一些失地农 民购买了高档轿车,参与赌博,另外,分割征地拆迁款、房产造成 家庭矛盾,离婚、诉讼案件增多,子女不赡养老人等现象见怪不怪, 受访者对拆迁及其影响感到不满意篇二: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区村改居社区存在的现状2005年11月份,我们根据区领导有关“村改居”社区如何融于城市 的指示精神,对郊区护城、东郊、南坪、东江4个乡镇18个村改居 社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问题 根据综合调查,我区村改居社区目前存在问题可概括为八盼:一盼 城市基础设施尽早延伸到社区一些社区虽己实现了村改居,但社 区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卫生死角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 东郊乡楠竹山社区,一条臭水沟横贯东西,从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房 背后流过,雨天污水遍地,晴天臭气熏天,社区虽多方奔走呼吁, 甚至请市新闻媒体曝光,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皇经阁社区的自来 水管道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村里出钱安装的,30多年来,水管己 严重老化,爆管漏水现象时有发生,使居民的水费高出市规定价格 的2-4倍其供水主管道急需纳入城市供水设施规划二盼环卫处 清扫范围扩展到村改居社区根据“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政策,城市 社区的卫生清扫责任纳入了环卫处的责任范围,但目前还未完全将 村改居的社区的卫生清扫管起来,多数村改居社区卫生只好自己救 自己,每次搞卫生创建时,人力、物力、财力都靠社区自己筹措, 加重了社区经济负担如皂果树社区共有9名卫生清扫员(每组一 名),每名清扫员月工资500元,年需工资5・4万元,由社区自己解决有的社区 因经济实力薄弱,经济压力难以承受,从而影响了卫生创建工作的 落实,使村改居社区的环境卫生死角较多,城市垃圾中转站拒收村 改居社区的垃圾,使村改居社区垃圾无处倒。

      三盼拆迁品补时按同IwJ一身份对待多数村改居社区都反映,他们的居民遇到房屋拆迁时, 有关部门把他们按农民对待,按农村集体土地给予品补,按建筑面 积每平方米品补270-300元(城市居民房屋的品补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而他们申请建房时,有关部门又把他们当城市居 民对待,按城市标准收费,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28元的城市建 设配套费,一般每个建房户要交费万元左右(农民每户只需600元 四盼能与城市社区同等待遇在工作经费方面,这些村改居社区自2003年、2004年改居以来,未能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享受同等待遇,即未得到市政府给予的每社区3万元财政补助待 遇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未能享受城市社区的资金补助优惠政策村改居社区如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要求享受城市社区居委会新建 办公用房补助15万元(改建补9万元)的待遇五盼失地居民有出 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建设、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建 设以及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城市土地被大量征用,20多年来共被征用25000多亩,使四分之一的郊区农民人均耕地在0.3亩以 下2003-2004年,区政府对郊区18个村实施撤村建居委会。

      目前我区村改居社区有失地居民 10000多户、34000多人,其中有劳动力22430人这些失地居民 由于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且无一技之长,另谋职业相当困难,得 不到城市下岗职工同等的待遇,生活无着落,社会保障未完全落实 六盼实现“一区(社区)一警”根据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城市每 个社区都己配备了一名警察,协助社区健全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 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加强对“两释”人员安置帮教和对流 动人口的管理,消除社区不稳定因素但村改居的社区没有实行“一 区一警”制由于村改居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暂住人口多(如仙源 社区居民房屋基本都由文理学院学生租用),情况十分复杂,比城 区和纯农村都难管理,综治维稳工作使村改居社区压力大,盼望在 村改居社区实行“一区一警”,加强综治维稳工作七盼村改居社区 能规范管理村改居社区目前承担的工作职责不规范,似村似居, 几不管有的部门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要求村改居的社区挂“农村党 支部、村委会”的牌子有的社区还被下达了沼气池推广任务等多 数村改居社区未按城市社区标准要求自己,上墙的规章制度还是农 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标准方式还是农村那一套他们要求按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