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导学案1.pdf
3页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考点提示】重点: 1.原子核的组成和天然放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规律以及半衰期;难点: 半衰期及其有关计算;【知识要点】一、天然放射现象1、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从而证实了原子核不仅具有复杂的结构而且能够发生变化2、放射性:放射性元素: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3、三种射线的比较:射线本质特性电 离 本 领贯 穿 本 领射线射线 射线4、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二、衰变1、原子核叫原子核的衰变2、衰变的种类:衰变:衰变: 射线经常是伴随着 射线 射线产生的3、衰变的规律:原子核衰变时和都守恒4、衰变的实质:衰变的实质:三、半衰期1、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2、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半衰期3、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的应用是沿着和两个方向展开放射性的污染主要是射线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例题分析】一、天然放射现象【例 1】天然放射现象表明()A 射线是从原子核内射出的,所以粒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一种核子B射线是从原子核内射出的,所以粒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一种核子C射线、 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射出的D 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形成的。
例 2】如图所示,铅盒A 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打在图中a、b、c 三点的依次是 射线、 射线和 射线B 射线和 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 射线和 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场强适当的匀强电场,可能使屏上的亮斑只剩下 b【例3】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 、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 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mm 厚的铝板, 那么是A a b c 放射源探测接收器M N 三种射线中的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N 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节得_些例 4】如图所示R 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方框内是匀强磁场,LL/是厚纸板, MN 是荧光屏,实验中发现在荧光屏的O、P 两处有亮斑,由此可知磁场的方向、到达O 点的射线,到达 P 点的射线应属于下面的哪一项()二、原子核的衰变【例 5】 (2003 年江苏)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 ,这些衰变是()A 1 次 衰变, 6 次 衰变B 4 次 衰变C 2 次 衰变D 2 次 衰变, 2次 衰变【例 6】如图,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粒子后衰变成钍核,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的径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是钍核、 b 是 粒子Bc 是钍核、 d 是 粒子Ca 是 粒子、 b 是钍核D c 是 粒子、 d 是钍核【例 7】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一个核俘获了一个速度为v =7.3 104m/s 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粒子与一个新核。
测得粒子的速度为2 104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运动的方向相同,且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求:写出核反应方程画出核反应生成的两个粒子的运动轨迹及旋转方向的示意图(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求 粒子与新核轨道半径之比求 粒子与新核旋转周期之比磁场方向到达 O 点的射线到达 P 点的射线A 竖直向上B 竖直向下C 垂直纸面向里D 垂直纸面向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