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为本创新教法.doc
3页学生为本创新教法-——江苏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报道之二鲍东明是“以‘本’为本” ,还是“以学生为本” ,这是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根本区别江苏省的教育工作者在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中,突破了教学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陈旧、狭隘的认识和做法超越班级授课制的分层次教学如果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比喻为“齐步走” ,那么是再形象不过了,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想“跑”起来的跑不了,走累的想慢点,老师则紧赶着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差异的“齐步走”的教学结果是,对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则又吃不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陆一鹏及他的同仁们较早地看到了这种“齐步走”教学的严重弊端,并大胆动刀,进行改革,实施必修课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出于对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充分考虑,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南师大附中在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八门学科实行分层次教学每门学科都编写了 A、B、C 三个层次的教学大纲不同的层次教学标准不同C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教学大纲的合格要求,教学内容以统一教材为主,适当增加趣味性;B 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教学大纲的优秀要求,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A 层次的教学要求不受现行教学大纲的限制,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有所增加、补充,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论文和科技实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每学期结束,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作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教学标准不同,但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都要固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把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选择“层次” ,是学生的一桩大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每一次,他们都要反复权衡,最后作出决断学生在选择哪一个层次中,教师充分尊重其自主性,但并不袖手旁观,而是充分发挥自己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观察、研究学生的发展“心向” ,进行正确的指导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有啥不同?乍一听到“分层次教学”的人都不禁这样发问陆一鹏校长说,分层次教学是“分层不分班” 所谓“分层”是学科教学分层, “不分班”是学生隶属的行政班级不变,一个学生数学可能在 C 层次班上,而物理则在 B 层次班上,但他是高一几班或高二几班不变;而快慢班则不同,它是以学生的各科考试总分排队,实行一刀切其实,最根本的不同,还是教育观念、指导思想上的差别快慢班是面向少数,面向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丢掉的是大多数,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而分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尊重学生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差异、保护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出发,实施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教学策略。
转变教师角色的导师制说起导师制,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大学如今,中学里也有了“导师制” ,南京一中就是这样的学校你不要以为南京一中是在玩“概念” ,从它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到两本厚厚的导师制论文集、3 次导师制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的实录,足可以反映出学校自 1998 年 9 月开始实施的这项制度搞得扎实、深入如何理解南京一中的导师制?它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运行机制,其宗旨在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体任课教师,都要按照导师制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体会成功、获得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导师制实施中的四条教学原则:全面引导、崇实引导、及时引导、因才引导导师既对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又要直接指导若干学生,一般要 5到 10 名,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作具体指导,指导学生不断地改善自我,充分发展让教师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如果这样解释下来,你还是觉得概念化的味道太浓,那么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导师制下的“四方会议” 四方会议”是在各班每月召开一次导师组会议的基础上不定期举行的。
“四方”分别是任课教师(导师)、学生、家长和校领导,一起平等、民主、和谐地对有关学生进行具体“会诊” ,既为有不足之处的学生“会诊” ,也对优秀学生的发展“会商” 这是高三(7)班召开的“四方会议”的一组真实镜头学校会议室里围坐着四方人士,一名学生主动站起来要求发言,一位教师随即说:“坐下来说,不要拘谨 ”这名学生坐下来说,他平时很努力,时间抓得紧,经常熬到深夜,可是成绩不理想,思想负担很重……说着流下了眼泪家长安慰道:“孩子,你上进心强,学得很苦,成绩不理想,我们一点儿也不怪你 ”语文老师接着说:“你的语文能力比较强,写作水平高,你的作文常被当作优秀作文在班上介绍,并不是各科成绩都不理想 ”快言快语的英语老师说:“你的英语学得也不错,恐怕是数理化成绩不理想 ”数学老师和蔼地说道:“你做了不少数学题,可是效果不明显,你可能是被难题搞得头昏脑胀,如果正确处理好打基础与做难题的关系,情况会有大的变化 ”另一位老师又加上一句:“停止做难题,着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班主任(任课教师之一)在肯定该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优点后,着重从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心理上进行疏导学校领导也不时地“点拨” 终于抹去了这位学生心中的一块“愁云” 。
导师制体现了现代教育下教师角色、功能的变化,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言传身教的教育者,而且也应是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未来生活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洋思现象”的启示在江苏省基础教育系统提起“洋思初中” ,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所地处泰兴市偏僻农村的普通初级中学何以有这么大的知名度?洋思初中在办学基础条件、生源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连续多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为 100%,优秀率列全市之首近几年,许多外地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现在正在学校就读的 1600 余名学生中,只有 200 余名是本地施教区的,其余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是后进生好学生能在这里学得更好,后进生也能学好,能升学2000 年中考,升学率为 100%,其中 70%以上的学生考入省级重点高中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称其为“洋思现象” ,并召开现场会,编辑《洋思经验学习材料》 ,推广他们的经验洋思初中从校长到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他们从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念出发,从不拒收学生校长蔡林森常说这样的话:“教师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而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你,就期望你 100%地成功。
我们必须 100%地教好 ”在洋思初中不分快慢班,排座位时,坚持优生与后进生搭配,便于“兵”教“兵” ,便于“一帮一,一对红”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学校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 、 “路标” ,起着“引路” 、 “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 ,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当“参谋” 、 “顾问”洋思初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培优” 、 “转化”工作学校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上回答提问、板演、做实验都是由后进生来打“头阵” 每天早读课上,文科老师帮助后进生一起学习英语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老师帮助后进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学校实施后进生验收制度,教师坚持利用课堂上的“边角时间” ,有重点地检查后进生的自学情况,后进生的作业也优先批阅,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细细掂量洋思初中的经验,与其说是教师娴熟的“教法”造就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成功” ,毋宁说是校长和教师们的爱心、耐心和恒心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因为他们坚定地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无论是分层次教学、导师制,还是洋思现象,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教学不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智力活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艺再熟练甚至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那么教学仍是低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