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沥青路面结构验算.docx
18页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设计要素3.2.1 设计基准期应符合表3.2.1 规定表3.2.1 路面设计基准期道路等级 路面类型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砌块路面快速路 15年 30年 —主干路 15年 30年 —次干路 15年 20年支 路 10 年 20 年10 年(20 年)注: 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设计基准期为10 年,采用石材为20 年3.2.2 标准轴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 路面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为标准轴载 , 以 BZZ-100 表示标准轴载的 计算参数应符合表3.2.2 的规定表 3.2.2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标 准 轴 载 BZZ-100标准轴载P(kN) 100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21.30两轮中心距(cm) 1.5d2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载的各种车辆换算成 BZZ-100 标准轴载的当量 轴 次大型公交车比例较高的道路或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经论证 选用适当的轴载和计算参数3.2.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路面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 , 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轴次Na应按下式计算:4.351 21( )Kia iP N C CnP(323-1)式中:Na——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的 、伙口.当里轴次(次/d);n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C2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一个单独的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时,双轴或多 轴的轴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C]=1 + 1.2 (m-1) (323-2)式中:m——轴数2沥青路面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轴次汕应按下式计算:8s 1 1 2()Kii iP N CCnP(3.2.3-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基本规定-10-式中:Ns——以半刚性基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轴次(次/d);Ci'——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2 C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应按式下式计算:Ci,=1+2(m-1) (3.2.3-4)3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考虑各种车型的交通组成(或比例),将不同车型的轴 载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求得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4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基础 上,经研究分析确定5沥青路面设计车道分布系数宜依据道路交通组成、交通管理情况,通过实地 调查确定,也可按表323选定当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车比例有明显差异时,可 区别对待,可按上下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厚度设计。
表323设计车道分布系数车道特征车道分布系数单向单车道1.00单向两车道0.65〜0.95单向三车道0.50〜0.80单向四车道0.40〜0.706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应按下式计算:1[(1 ) 11] 365N Ne(3.2.3-5)式中:eN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t――设计基准期(年);1N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年增长率(%);――设计车道分布系数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 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 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1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 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2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3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变异水平等级目标可靠度(%)959085低1.05 -1.101.03 〜1.061.0-1.03中——1.06 〜1.101.03 〜1.06高一一1.06 4.10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 足下式要求:式中:Y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s —— 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Ya£ <[£ ]a t R式中:£ ——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t[£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R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 度,应满足下式要求:YaOm 五、半刚性材料基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R] = KS式中:° s 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系指90d龄期的劈裂强度;对二灰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180d龄期的劈裂强度;对于水泥粉煤灰稳定 材料系指龄期120d龄期的劈裂强度(MPa);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应依据结构层的混合料类型按下列要求进行 计算:1)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应按下式计算:K sr =0.35 炖11 Ac2)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应按下式计算:K st =0・45 恥0.11 Ac六、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容许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s—式中:T s——沥青混合料结构层60°C抗剪强度(MPa);Kr—抗剪强度结构系数,对一般行驶路段Kr=1.2 Ac ;对交叉口和公交车停车站缓慢制动路段K 0.39 N0.15 /Ac ;I = p cNp——公交车停车站或交叉口设计基准期内同一位置停车的累计当量轴 次七、路面质量验收时,应对沥青路面弯沉进行检测和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不利季节采用BZZ-100标准轴载实测轮隙中心处路表弯沉值,实测弯 沉代表值应按下式计算:l =(「+ Z S) K K0 0 a 1 2式中:1。 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0.01mm);1; ——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平均值(0.01mm);S ——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标准差(0.01mm);Za 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快速路、主干路Za =1.645,其它道路沥青路面 Za=1.5;K1——季节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K3——温度修正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2应按最后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与材料模量,计算道路表面弯沉检测标准值la,实测弯沉代表值应满足下式要求:1 < 10 a式中:la 路表面弯沉检测标准值(0.01mm),按最后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与材料模量计算的路表面弯沉值3检测代表弯沉值应用标准轴载BZZ-100的汽车实测路表弯沉值,若为非 标准轴载应进行换算对半刚性基层结构宜采用5.4m的弯沉仪;对柔性结构可 采用3.6m的弯沉仪测定检测时,当沥青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可不进行 温度修正;其他情况下均应进行温度修正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应考虑季节修 正4测定弯沉时应以1 km〜3km为一评定路段检测频率视道路等级每车道每 10m〜50m测一点,快速路、主干路每公里检测不少于80个点,次干路及次干路 以下等级道路每公里检测不少于40 个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一、标准轴载换算标准轴载计算参数(BZZ-100)标准轴载卩虹)100单轮压面当量直径d Cm)21.30轮胎接地压^P(MPa)0.7两轮中心距(cm)1.5dk / P 、N =工 c c n (匚)4.3512 i p 根据公式(12-30) i -1ni ――各级轴载作用次数;p ――标准轴载;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C1 ――轴数系数,Ci= 1 + 1.2(m-° m为轴数;c2 ――轮组系数,双轮组取为1;沥青路面设计车道分布系数宜依据道路交通组成、交通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调查 确定,也可按表设计车道分布系数选定当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车比例有明显差异 时,可区别对待,可按上下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厚度设计设计车道分布系数车道特征车道分布系数单向单车道1.00单向两车道0.65〜0.95单向三车道0.50〜0.80单向四车道0.40〜0.70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应按下式计算:(1+丫)- 1]x365N 二 N 耳e 丫 1式中:Ne――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t ――设计基准期(年);N1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n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根据公式(12-31) N二 Nn (“——车道系数,取值0.45)e 丫 1将各种不同重量的汽车荷载换算成标准轴载车型轴重(KN)次数/日c1c2标准轴次/日江淮AL6600503001114.71095184黄海DD680602001121.67643885北京BJ130703001163.57666297东风EQ1408040011151.530981黄海JN1639049911315.540756东风SP92510020011200总计8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