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乐乐器介绍.docx
4页民乐(音乐种类)编辑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舞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1]中文名民族民乐代表女子水晶乐坊、女子十二乐坊民族音乐历史编辑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 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 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曲目编辑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 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 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 水》:喷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鹏捣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 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 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躋子翻身》(陕西 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 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 《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 等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 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 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 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 合在一起,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因用于不同场合 而产生变化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 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工尺上》、《四段锦》、《九连环》、《十景锣鼓》等。
标意性标 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 民族音乐分类编辑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 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犬曲,晋北的八犬套等如按乐曲的曲 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 见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民间艺人在一首曲牌反复演奏时,善于用各种演奏技巧对 旋律作加花装饰而形成变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礼曲》(喷呐曲)等放慢加花” 也是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它将“母曲”的结构成倍扩充,同时作加花装饰如《欢乐歌》(江南丝竹)、《南绣荷包》(二人台牌子曲)、《柳青娘》(潮州弦诗)等乐曲都把“放慢加花” 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种变奏手法是采取变化主题的结构,如二胡曲《二泉映月》 主题在其后的五次变奏时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扩充和紧缩而琵琶曲《阳春白雪》中之《铁 策板声》则采取结构次序的倒装这种结构次序的变更在锣鼓段中更为常见20世纪20年代以来,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器乐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一些工作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 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人屋的新作品。
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 扩人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人进展,并产生了人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 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相关概念编辑“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 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 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占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 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拾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占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 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 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 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中国民乐传统乐器编辑简介随着时代推移新品种更不断增多,于是有作分类的必要追溯最早将乐器予以分类的,当 始于西周时的”八音“其分类法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为依据,《周官1*春官•人师》载:"皆播 之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此分类法虽不尽科学,自周朝至清朝三千多 年来,却始终占着传统地位,可见其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影响甚巨打击乐器成型于商周,如“八音”、鼓、编钟、编磬、锣吹管乐器成型于汉晋,如笛:笛在中国以戏曲伴奏为主,但也有发展出少数独奏曲,如梅花三弄等现代以来有较多 的独奏曲,著名的有《喜相逢》、《姑苏行》、《牧民新歌》、《阳明春晓》等箫:又称“洞箫”,中国最古老的民族边棱气鸣乐器单管,竖吹常独奏,也常与占琴合 奏箫箫啖呐啖呐啖呐:由波斯传入,传统多用于吹打乐,近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独奏曲,著名的如百鸟朝凤 笙,现代的著名曲子有《凤凰展翅》等笙笙坝:在占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孔,是汉族特有的闭11吹奏乐器 因以陶制最为普遍,亦称“陶坝”,也有石制和骨制等巴乌:著名曲子《美丽的凤尾竹》前段的主奏巴乌巴乌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郵、阿昌、德昂 等民族中。
葫芦丝葫芦丝管子:乐器名称,一种吹管乐器,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在中国占代称 为“隼篥“或”芦管”在两T•多年前(西汉时期),流行于中国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其构 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经过变化发展,管子 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管子 管子弹拨乐器成型于盛唐,如琴:琴是中国占代士人阶层中发展最广的乐器,长期以来流传人量的琴曲及各种流派,著名 的曲目包括广陵散、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忆故人》、《阳关三叠》等古琴古琴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瑟和筝的弹奏技巧很是相似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 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占时,瑟常常与琴或笙合奏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故又称“五十弦”体较古筝大,而且都是单弦发音瑟瑟筝: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T•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又称 “秦筝”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古筝名 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等古筝古筝箜篌: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分为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凤首箜篌、小箜篌。
其中,与 竖琴同源的竖箜篌经西域传入好多人会把现代箜篌(雁柱箜篌)当成竖琴,可以说现代箜 篌是竖琵琶式音箱,双排弦,弦通过筝码传到到音箱,相比竖琴,可以压颤,演奏滑音颤音, 泛音效果出众,运用了中国技法比如摇指,轮指等因竖琴的有效弦长比箜篌长,羊肠弦, 使得竖琴音色柔软,而箜篌的音色,十分有力度,音色浑厚,音箱比竖琴大,音色更亮 箜篌箜篌阮: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 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故又名“阮咸”著名曲子:《丝路驼铃》阮阮琵琶:琵琶自唐朝以后获得人量的发展,有许多流派及人批占曲,大致可分为文曲和武曲, 前者如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月儿高等,后者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20世 纪以后琵琶又出现了人量的新独奏及协奏曲,如歌舞引、草原小姊妹协奏曲等琵琶琵琶柳琴:柳琴主在明清时代主要是戏曲伴奏的乐器,在1950年代,在一批音乐家和乐器改革 家的努力之下,开始出现不少独奏及协奏曲,著名的有剑器、北方民族生活素描组曲、春到 沂河、毕卡兹欢庆会等柳琴柳琴月琴: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由古代阮和琵琶演变而来著名曲子:《数西调》(《枚西调》)、 《松花江渔歌》。
月琴月琴扬琴:一种兼具打击乐器及弦乐器特点的乐器,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普遍使用于民乐团, 有“中国钢琴”之称著名曲子:《将军令》扬琴扬琴拉弦乐器成型于明清,如二胡:明清时代为许多戏曲的伴奏乐器,并用于地方器乐小合奏(如江南丝竹)至20世纪 刘天华改革以后,开始成为适于独奏的乐器著名曲子:刘天华十犬名曲、二泉映月等 二胡 二胡板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伴随着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 生的一种擦奏弦鸣乐器著名曲子:《人起板》(何彬编曲)、《翻身的口子》(朱践耳曲) 板胡 板胡高胡:“高音二胡”的简称,是民乐队中重要的二胡族的高音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 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 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著名曲子:《平湖秋月》高胡高胡中胡:“中音二胡”的简称,是民乐队中重要的二胡族的中音乐器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制 成琴筒较二胡大,琴杆比二胡稍长,琴弦比二胡弦粗,音色浑厚著名曲子:《草原上》、 《苏武》中胡中胡京胡:原称“胡琴”,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最早也称“二鼓子”京剧的主 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
著名曲子:《夜深沉》京胡拉阮:现代的阮一般都用四根琴弦,分为人、中、小阮和低阮琴头一般装饰有中国传统的 龙或如意等骨雕艺术品,两侧装有四个弦轴阮的琴身是一个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 板和框板胶合而成阮的结构原理、制作材料以及演奏技法和琵琶都有很多相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