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
9页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伴随着某些心理问 题的产生 其中,焦虑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 本文通过系统综述 的方法,分析了中学生焦虑的表现类型以 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 相应的对策中学生焦虑主要分 为三类考试焦虑、学习焦虑以及社交 焦虑,影响因素主要表 现在七个方面性别、年级、城乡、学习压力、父 母影响、人 际关系、睡眠状况在应对中学生焦虑的策略上,学校、教 师与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学生;焦虑;考试焦虑;学习焦虑;社交焦虑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与心理各方面都迅速发展 面对自 身产生的各种变化和外部压力环境,各种各样的心理 及行为问题显 现焦虑情绪,在中学生诸多心理问题中最为 常见焦虑是一种不愉 快的体验,当目标不能达成,或遭遇 某些障碍时,形成一种紧张、不 安、焦虑、甚至带有恐惧的 情绪状态 [1] 对于中学生个体而言,面 对学业压力,如果 有适当的焦虑情绪,对中学生会有一定的积极影 响然而, 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情绪下,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 身 心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2] 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焦虑的现状 以及 影响因素,提出可能性的应对策略,减少焦虑情绪对中 学生的负面影 响。
中学生焦虑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隐藏性较好,我们知道,如果 焦虑程 度适当,对学生就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随着时 间的增长、程度 的加深,也会有病态情绪产生的可能,会对 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产生 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影响青少年的 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生较为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调查发现,存在焦虑症 状的中 学生比例为 30%[3] ,中学生总体上处于轻度焦虑状 态本文通过系 统综述( systematic review )的方法,对 该领域近十多年的主要研究 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中学生焦 虑的相关情况 1. 中学生焦虑的类 型; 2. 中学生焦虑的相关影 响因素; 3. 中学生焦虑的对策二、中学生焦虑的类型 综合已有文献,中学生焦虑大致可以分 为考试焦虑、学 习焦虑以及社交焦虑一) 考试焦虑 当今代社会,升学、就业、人才选拔等竞争十分 激烈, 考试是中学生生活中影响巨大的生活事件之一学生们在面 临越来越多的考试时,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焦虑情绪一 方面,适 度的焦虑能提升个体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增强学习 动力,对学习有着 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过度的焦虑不仅 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加重学 生的负性情绪,危害身心健康。
考试焦虑,是由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心 理学家 郑日昌对此的界定为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试情境 激发的,同时受到 个人评价能力、性格特征以及个人身心因 素的制约,基本特征是担 忧,行为方式以防御或逃避为主, 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心理状态 [4] 考试 焦虑一般出现在两种情形下,考试前或者考 试中二)学习焦虑 学业对中学生具有非凡的意义,自信感和成就感 很大程 度上来自于学业的顺利面对社会和家长的关注,面对考试 制 度与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学生很容易产生现学习焦虑学 习焦虑指的 是,学生由于一些内在冲突而产生的不安或不愉 快的心理反应,是学 生群体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状态 [5] 近年来,学习焦虑在中学生 中非常普遍,许多学生都 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学习焦虑表现出增 加的趋势 [6] 三)社交焦虑 中学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身体与心 理发生 着“暴风骤雨”的变化中学生开始关注自身性特征的发 育 开始关注异性,向往与异性交往个体渴望得到异性或 者同性伙伴的 认可与尊重,希望融入集体,保持一种良好的 人际关系状态社交焦 虑是指,由于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关系 状况而产生的忧虑、紧张不安或 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 为。
表现在行为上害怕对视及被注视、担心 在他人面前表现 不佳过度的社交焦虑会干扰正常的社会交往功能, 影响人 际关系如果对某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交障 碍 这种心理问题或障碍会给其个性发展、学业成就、职业 发展和心理健 康造成严重危害,生活质量也会随之大大降 低三、中学生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一)性别 个体的性别状况影响中学生的焦虑状态有学者发 现, 男生的焦虑发生率高于女生 [7] 可能由于女同学善于通过 倾 诉、交流来减轻烦恼,而男同学更多地默默承受焦虑,通 过忍耐和自 我调节的方式应对焦虑,增加了负担,容易累积 焦虑情绪关于性别 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有研 究指出,女生的考试焦虑程度 更高面对考试的压力,男生 将这种压力情景试做挑战,而女生视为 一种威胁,担心因考 试引起一些负面影响,如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 成绩差会不 受到他人尊重、考不上大学等,因而焦虑程度更高此 外, 女生情感细腻、感情丰富、敏感脆弱,在遇到一些事情时, 更 容易不安和担心二)年级 面对升学的压力、相比低年级学生,初三与高三年 级的 学生焦虑较为严重当初中生与高中生相比较时,初中生焦 虑 水平更高,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焦虑水平最高 [8] 。
三)城乡 相比城镇中学生,来自农村的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就 业和 生活的压力更大,焦虑情绪的比例更高四)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压力来 源学习 效率的下降、学习成绩的降低、社会期待的增加,均会导致 抑郁焦虑等现象的发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作业较 多,导致 学习负担增加, 中学生发生焦虑的风险则随之增加五)父母影响首先,父母的期望, 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父母 对孩子的期望越大,越容易使中学生陷入焦虑情绪其 次,父母的教 育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父母的文 化程度越高,子女产生 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越小 [9] 这可能 是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看 待事物的角度会不同,尊重 孩子的个性发展,提出合理的期望值,因 材施教他们善于 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并通过自身能力帮助孩子 学习 相反, 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对孩子的帮助有限,如果存在一 些不良 习惯和不当的教育方式, 如对孩子多批评、 缺乏关爱和陪 伴,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六)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表现在两方面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人际交往 对中学 生发展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即交往的朋友越多,产生 焦虑的风险越 低,如果中学生几乎没有朋友,人际关系呈现 一种不良的状态, 意 味无倾诉对象, 其焦虑发生的风险增大。
另外,在教师和学生的关 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越高, 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生的心 理状态就越好,能够较好 地适应学习环境七)睡眠状况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良 好的睡眠 质量,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学者指出, 睡眠质量越下降, 困倦程度越加深, 焦虑抑郁等症状就越多, 也就 是说,睡眠质量与焦虑有着显著相关关系,即睡眠质量 越好,焦虑的 发生率越低睡眠障碍与焦虑可能互为因果焦 虑症患者也伴随有睡眠 障碍的表现四、中学生焦虑的对策(一)学校层面1. 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发展十分必 要此门课程,主要介绍人的心理特征(包括感觉、知 觉、 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意志、个体心理(包括性格、 能 力、气质、需要、兴趣)以及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 郁、压力等通过课程,学生可对自身的心理状况 产生正确的认知, 正视一些心理烦恼,并得知这些烦恼的存 在是正常的、短暂的有了 正确的认识,学生长期处于一种 担心焦虑的状态的可能性就会降低2. 定期举办团体活动 团体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 心理形式以 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活动与游戏,增强团体成 员间的互 动,加深彼此的了解。
首先,团体相比较个案咨询,更 能增强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可以 感受到人 际关系的形成,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带来的愉悦 感同时,也学习到 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增强个体的社交能 力其次,通过团体活动,个 体增强归属感,以团体为荣, 保护团体形象和荣誉, 降低了孤独感 带来的社交焦虑 再次, 团体丰富个体感受,拓展视野团体 成员有着不同的背 景和经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多元化的信息使 得个体不 容易钻牛角尖中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在团体活动中可以发 现自身的闪光点, 增强自信, 激发个体潜能和增强适应能力 学校 可以每隔一个月在班级进行一次团体活动,时间可 控制在 2 个 小时以内,通过游戏与活动,缓解学生压力,放 松个体心情,减轻焦 虑情绪3. 鼓励个体参加心理咨询 当教师发现班级中的某些学生处于一 种焦虑状态,并且 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时,可在班会时提醒有心理烦恼 的同学可 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并不是“有病”才去心理咨询 室,有“小的烦恼”也可以与心理老师沟通,心理老师会遵 循保密原 则, 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当个体向心理老师倾诉时, 心理老师更多 地作为一个倾听者,个体倾诉的同时,烦恼在 某种程度会降低。
同时,心理老师通过专业知识进行适当引 导,个体的焦虑情绪则会减(二)教师层面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积极反馈式”教 学,更 多地表扬学生的长处,少批评其短处学生可处于一 种自信状态,即 使某些成绩不佳,也相信自己有能力上升 同时,教师应增强对学生 的关注和关心,让学生在心理上感 受到温暖和关爱,这有利于积极人 格的培养三)家庭层面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同样 重要的 影响作用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深 刻地影响着孩子 的内心世界正如前面提到,中学生的学习 焦虑,受到父母期望的影 响面对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多 鼓励少压力,减轻孩子担心忧虑, 深怕成绩不佳或者不当行 为受到父母的责罚家长应注重提高自身素 质,对子女提出 合理的期望,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家庭 氛围, 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1] 李焰. 焦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J]. 沈阳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1992,( 3)93-8.[2] 谢姝,韩娟,姜志红,杨森焙,赵丽娜,王丽卿, 毕烨,闫 梅 . 湖北省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2018, 33(7) 867-868.[3] 丁树荣,陆华琴 . 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12( 9)419-20.[4] 李鹏 .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 [J]. 体育世界学 术版, 2018,( 9)81-82.[5] 顾宇莲 . 初中生感觉寻求、学习焦虑及其相关研究 [J]. 安徽医科大学, 2018,20( 6)897-899.[6] 庞超波,王洪礼 . 积极干预及其对预防中学生学习焦 虑的作 用 [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 ,( 9) 45-47.[7] 曹佳,崔金玉,王忆军,孙红,米庆慧,陈海燕, 张晓蕾 . 不同性别中学生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公共卫 生, 2018, 24 (11) 1315-1316.[8] 崔金玉,王忆军,高鹏,李静彬,刘艳华,勇力华, 朱世 路 . 哈尔滨市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 国儿童保健杂 志, 2018,15( 5)484-486.[9] 张莉,李飞,孟软何,李芬芬 .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 学生焦 虑情绪影响 [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29( 8) 1176-1178.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