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层次分析.docx
7页大学生毕业选择 相关问题的层次分析摘要:大学毕业生面对各种出路时,往往难以抉择,文章针对这个问题引进层次分析法(AHP) 模型,通过对定性因素加以量化和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对各种可能决策方案做出评价,最后求得最 佳决策,为毕业生的出路选择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关键字:层次分析法(AHP) —致性指标因素判断矩阵1 问题提出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和研究生扩招步伐的加速,考研似乎成了当今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热 门话题从而使高校大学生徘徊在人生的岔路口,常常不知如何选择,是就业、考公务员从政还是 考研,每年都会使许多学生为之彷徨,迷茫毕业前究竟是精心准备考研,还是为就业积累经验去 实习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是毕业后的选择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随着高校扩招,本 科生教育正在从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而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还是属于高级别的 精英教育,这也就注定了如此快速的增长不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必 定会有—部分一心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而同样在公务员 的考试中也不愧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同样很大其中,在考研人群中,有相当—部分应届 生考研并非是出于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而只是为了追求文凭或逃避就业压力,所以高校本科生应学 会理性分析,对自己的今后发发展方向合理的定位.作出一个人生职业规划,不要盲目迷信文凭。
在明确自己发展目标之前不妨积累一些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成使自己己经成熟起来.作出适合自己 的选择2 基本假设2.1 假设文中所列准则因素均符合层次分析法的具体结构要求;2.2 模型中各个分析因素具有全面性;2.3 假设在短时间内,题中各层因素结构不会发生变化3 符号说明Z :目标层因素;y :准则层因素,n = 1,2,3 ^8 ;na :表示因素y与因素y对目标Z的影响程度之比,i,i = 1,2,3 —8 ;ij i jA :表示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因素判断矩阵;B :表示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成对比较阵,n = 1,2,3—8 ;n4m:表示方案"=1,2,3 ;本文是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毕业选择多方面因素了解的情况下,就三种常见的毕业抉择(考研、就 业、考公务员)进行了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把一些定性的因素加以量化在每一层次上, 通过两两比较,用个人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来帮助毕业生对不同选择差异的认识,从而提高目标权 重设定的准确性,来达到其正确指导的作用本文在综合各种因素后,能够有理性的从众多的决策 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它们之间的重要性排序,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毕业后 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层次分析法(AHP),用一个综合评判函数描述一个系统功能与特征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确定了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而构造各层次要素之间相关元素的判断矩阵,以及相应 的比例指标,从而获得一个系统的复合性指标从判别矩阵得到权重系数,最后我们采用一致性指 标CI = max - n进行检验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经过查找、调查,首先确定决策准则,由于层次分析 n — 1收稿日期:2006-05-16作者简介:常少健,男,在校本科生,从事生物工程研究法的限制,在最终筛选出的17个影响因素里再次精简到8个,达到符合其要求使问题的求解更快捷5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5.1决策层次分析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 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为中间层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 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如下图一所示:为决策问题的三个层次,最上层为目标层,即如 何选择;最下层为方案层,有就业、公务员和考研三个供选择方向;中间层为准则层共8 个限制因 素。
图一: 决策层次分析结构就业公务员考-研在大学毕业出路选择上大致有:考研深造、公务员从政和直接工作等为了简化问题我们这 里只选择这三种出路,然后可以进行分析其中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模型中仅列举了8 种具代表性的如图一的层次结构图中标明的那样,目标层是大学生毕业出路的选择;中间层就是 以上所说的8种因素:方案层就是上述所分析的三种出路由于这里的判断矩阵是主观认识的结果.这 里仅以测试者的认识为例5.2 构造层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的第二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 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首先比较某二层每一个因素对上一层一个因素的影响,如就业形势等8个准则在毕业后选择这个目标的重要性,每次取两个因素y和y,用a表 i j ij示y和y对目标的影响之比,全部比较结果可用成对比较矩阵: ijA = (a ) , aij nxn ijj〉0, ay jijaij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aaaaaaa2122232425262728aaaaaaaa3132333435363738A =aaaaaaaa即:4142434445464748aaaaaaaa5152535455565758aaaaaaaa6162636465666768aaaaaaaa7172737475767778_aaaaaaaa8182838485868788比较方案层因素F与F (i, j = 1,2,3 )相对于准则层每一因素的重要性,构造对比矩阵:ij二F旦F旦F3二 Fh」FhT F2 ^FF1一 F 旦 F1=nB5.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通不过,需重新构造成 对比较阵5.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最后通过综合计算给出最底层(各方案)对最高层(总目标)影响的权重,权重最大的方案即为实现目标的最优选择5.5 因素判断矩阵比较准则层8个因素y (n = 1,2,3 8)对目标Z的影响•采用两两成对比较,用a表示因素n ijy与因素y对目标Z的影响程度之比通常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程度比较的标度,即九级 ij标度法:表1t相当较重要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aj 135792, 4, 6, 8居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之间当a > 1时,对目标Z来说y比y重要,其数值大小表 ij i j示重要的程度如果a <1,对目标Z来说y比y 不重要,其数值大小表示不重要的程度称 ij i j矩阵A二(a ) 为因素判断矩阵ij nxn6 求解并检验根据上述目标、准则和方案构成的层次结构(图一)所示,某人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了所需要的准则层因素相对于目标层成对比较阵A,以及方案层相对于准则层的比较矩阵B如下: n11/33/71/23/83/233/5319/73/29/89/299/57/37/917/67/87/277/522/36/713/4366/58/38/98/74/31488/52/32/92/71/31/4122/51/31/91/71/61/81/211/55/35/95/75/65/85/251A用数学软件Matlab程序求准则层因素对目标的判断矩阵A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最大特征根:九 =8max对应特征向量:W 二(0.1829 0.5487 0.4268 0.3658 0.4878 0.1219 0.0610 0.3049)t8 - 88^1=0 即 CR =芈=0RI并根据一致性指标值进行一致性检验。
表 2: 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的数值n1234567891011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1.51采用一致性指标CI二九max—"进行检验,代入数据得n 一 1当CR < °」时表示通过一致性检验.将A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可作为权向量:W ⑵二(0.0732 0.2195 0.1707 0.1463 0.1951 0.0488 0.0244 0.1220)以同样的方法构造第三层方案层对第二层的每一准则的成对比较阵B如下: n「1 1/3 1/5-「11/31/7 -「12/52/9_B =3 1 3/5B=313/7B=5/215/91235 5/3 177/319/59/41_ 1 5/3 5/7 -「13/51/3 -「17/97/3_B=3/5 1 3/7B=5/315/9B=9/7134567/5 7/3139/513/71/31B = 1 1 1/9B = 1/3 11/3 1 1这里矩阵B (n = 1,2,3…8)内的元素是方案(选择就业、公务员,考研)F之间对于准则元素y的n m n优越性的比较尺度由第三层的成对比较阵B计算出权向量W⑶,最大特征根九和一致性指标n n nCI ,结果如下表:n表 3 选择决策问题第三层的计算结果阶数n123456780.11110.09090.12500.33330.17650.36840.09090.6000W (3)0.33330.27270.31250.20000.29410.47370.09090.2000n0.55560.63630.56250.46670.52940.15790.81810.2000九n33333333CI00000000n容易看出上表中CI均可以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