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年公需课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doc
6页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新型城镇化总论(仅 适合于___公需课)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 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 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 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 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 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D、以上表述都正确 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 )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生产的集聚 B、交通的集聚 C、市场的集聚 D、产业的集聚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的集聚与扩散 A、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 B、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 C、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 D、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 5、“大都市区”是在( )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6、马克思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 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A、马恩 B、凯文·林奇 C、塞尔 D、恩格斯 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 )提出 A、柯布西耶 B、简·雅各布斯 C、埃比尼泽·霍华德 D、奥姆斯特德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 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 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 2、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 A、贸易 B、农业 C、市民 D、市政府 3、当城市集群发展成为“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后,会出现以下( )基本形态。
A、产业空间结构以“夹工夹农夹三产” B、城市空间结构以“夹城夹镇夹村落” C、生态空间结构以“夹山夹水夹绿带” D、经济空间结构以“夹产夹人夹发展” 4、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 ) A、交通辐射 B、经济辐射 C、文化辐射 D、产业辐射 5、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功能的模式”归纳为( ) A、城市是独特的历史现象B、城市是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 C、城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 D、城市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 6、___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镇化分为( )三种类型 A、发达国家城市化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C、转型国家城市化 D、不发展国家城市化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高德步认为: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错 2、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 3、《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理念,全 面提高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对 4、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 对 5、在中心城区以建设成片绿地,推进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再造,这与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内在要求是不 谋而合 对 6、经济中心对经济网络与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错 7、目前已成型大都市连绵区有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 对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 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 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 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 2、以下对霍华德设想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表述正确的是( ) A、建议人口为88000人 B、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C、城市之间独立联系 D、中心城市的绿化规模略大些,人口越少越好 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 )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生产的集聚 B、交通的集聚 C、市场的集聚 D、产业的集聚 4、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 )国家。
A、英国 B、雅典C、美国 D、德国 5、城市化是西班牙城市规划师依勒德本索·塞尔达于( )年提出 A、1865 B、1867 C、1870 D、1872 6、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 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D、以上表述都正确 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 )提出 A、柯布西耶 B、简·雅各布斯 C、埃比尼泽·霍华德 D、奥姆斯特德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___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镇化分为( )三种类型 A、发达国家城市化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C、转型国家城市化 D、不发展国家城市化 2、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功能的模式”归纳为( ) A、城市是独特的历史现象 B、城市是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 C、城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 D、城市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 3、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 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 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 4、经济腹地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形态经历( )阶段 A、区域工业化起步阶段 B、区域工业化成长期阶段 C、区域工业化成熟期阶段 D、区域的后工业化时期阶段 5、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 ) A、交通辐射 B、经济辐射C、文化辐射 D、产业辐射 6、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 A、贸易 B、农业 C、市民 D、市政府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高德步认为: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错 2、“退二进三”和“退二还一”是实现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双重再集聚的关键 对 3、目前已成型大都市连绵区有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 对 4、古代城镇化的起点是城市及其狭小的领域,中世纪的起点则是城市 对 5、中世纪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比较平坦顺畅 对 6、《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理念,全 面提高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对 7、在老城区的改造上可以不必考虑保留老城区的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等 错2014公需培训《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答案(广东满分版) 1、 填空题 (20 分) 1、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是:_________为城市化 (2分) 考生答案: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生态学派突出_________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2分) 考生答案:以人为本 3、19—20世纪,西方国家近代的_________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其产业动力主要依赖于工业。
(2分) 考生答案:真正的城镇化 4、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凸显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_________ 的观念,以至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2分) 考生答案:以GDP为纲 5、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_________ (2分) 考生答案:二者协调发展 6、中国规划___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 ___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_________左右 (2分) 考生答案:60% 7、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_________的,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城镇化 (2分) 考生答案:基础和动力 8、工业的发展,特别工业化是城镇化的_________, 是城镇化的原动力 (2分) 考生答案:发动机 9、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工业化对_________的拉动作用 (2分) 考生答案:非农产业 10、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在自然与社会和谐基础上,合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或者容积率,将城市打造成适合_________的立体化人文空间。
(2分) 考生答案:居住、工作、休闲 2、 判断题 (10 分) 1、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强调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设想,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1分) 考生答案:× 2、新型城镇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走城乡共同繁荣的路子 (1分) 考生答案:√ 3、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也是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标志 (1分) 考生答案:√ 4、城市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市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 (1分) 考生答案:√ 5、我国经济技术(高新技术)开发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建以来,已由起步探索阶段进人到较规范化快速发展阶段 (1分) 考生答案:× 6、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具有高度的负相关性 (1分) 考生答案:× 7、城乡二元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 (1分) 考生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