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doc
4页《朝天子 咏喇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诗歌,朗读诗歌内容,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赏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深沉的思想情感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品读诗歌,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教学难点:反复朗读,把握主题思想教学方法:以设定的小目标依次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体验交流,合作探究,提炼归纳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自读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请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古诗的积累,拟定学习小目标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理解诗意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3.背诵诗歌二、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生活动一:全体读诗,感受诗歌节奏、韵律学生活动二:结合注释,串讲诗歌1.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学生交流探讨2.请学生划分诗歌节奏,并谈谈理由3.串讲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三、赏析诗歌,体会诗歌感情(一)资料助读:(师出示背景资料)这首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了宦官的种种恶行,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作者就以此为题,写下这支《朝天子 咏喇叭》,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二)学生活动:品味诗歌的语句,体会诗人情感1.这首曲以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2.全曲表面上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四、走近诗人,感受诗人的情怀资料助读: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了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下这支《朝天子 咏喇叭》,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学生活动:感知诗人“胸怀天下”的心胸五、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这堂课学习的收获提示:可以从理解诗歌的方法、赏析诗歌的角度以及人生启迪等方面谈教师:这首散曲表面是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于故乡的小桥流水;我们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我们可以倾心人际的交往,领略丰富的生活……我们欣赏,我们体验,我们思考。
古诗词犹如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提高了我们的修养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旅行的时候,可以用诗意的眼光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六、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散曲七、板书设计: 朝天子 咏喇叭明 王磐吹之声:曲小腔大;吹之功:抬高身价; 吹之果:吹翻这家、吹伤那家————借物咏怀教学反思:这首散曲是课外古诗词,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学习23课《诗词曲五首》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开课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主朗读,反复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写作背景、作者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抓关键字品读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怀整节课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引导者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但是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写法指导这一环节引导不到位,学生理解不了借物咏怀;对后进生的照顾不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