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3. 细胞的基本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58842305
  • 上传时间:2023-04-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8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细胞的基本结构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 细胞壁1. 构成及分布:动物、支原体、病毒无细胞壁(1) 植物:纤维素、果胶(2) 细菌:肽聚糖(3) 低等真菌:纤维素(4) 酵母菌:葡聚糖(5) 高等真菌:几丁质2. 特点:全透性(无选择性)3. 作用:支持、保护(在低等植物、原核生物中,细胞壁外可能含有胶质层或荚膜)二、 细胞膜1. 地位:系统的边界2. 成分:(1) 实验:体验细胞膜的制备① 取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与植物相比,没有细胞壁;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也可)(与其他细胞相比,没有细胞核,没有众多的细胞器,数量大,材料易得)② 用生理盐水稀释:因为新鲜的血液非常黏稠,使红细胞分散开;且为了保持细胞的形态③ 原理:吸水涨破④ 操作:引流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吸走细胞内流出的物质,注意不要吸走细胞,在载物台上操作)⑤ 现象:吸水前,双面凹的圆饼状,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再次;吸水后,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⑥ 提纯:差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过滤3. 元素:C H O N P4. 脂质:(1) 鉴定方法① 溶脂法:脂溶剂处理后,细胞膜被溶解② 酶解法:磷脂酶处理后,细胞膜被破坏③ 透过实验: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2) 化学分析表明:含量最丰富,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中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3) 比例:大约占50%(4) 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决定细胞膜的形态5. 蛋白质:(1) 鉴定方法① 酶解法:蛋白酶处理后,细胞膜被破坏② 试剂法:双缩脲试剂(先A后B),呈紫色(2) 比例:大约占40%(3) 作用: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运输物质的载体;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体现病原体特异性的抗原;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和蛋白质种类、数量有关6. 糖类(1) 鉴定方法:斐林试剂(2) 比例:大约占2%—10%(3) 作用:与膜上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只分布在动物的细胞膜外侧,区分细胞膜及内外侧),实现膜功能之细胞间信息交流;保护润滑(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7. 功能(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① 活细胞特性{实验组:正常种子+台盼蓝(清水冲洗后)→胚细胞无蓝色;对照组:煮熟种子+台盼蓝(清水冲洗后)→胚细胞呈蓝色}② 选择性/普遍性1) 进: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2) 出:分泌物,抗体、激素,代谢废物3) 不易进:有害物质不易进4) 不出:核酸等重要成分③ 相对性1) 不易进:有害物质,病毒,病菌④ 方式: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 间接接触/物质传递,示例分泌蛋白的分泌运输识别、激素与受体结合、神经递质的传递、T淋巴细胞通过淋巴因子传递给B淋巴细胞;过程: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物质→血液运输→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糖蛋白)② 直接接触:示例精卵结合、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结合、抗原传递;实验,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过程:相邻两细胞膜接触→发出信号的细胞(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糖蛋白)③ 胞间连丝:示例高等植物;过程: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物质从通道交流8. 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膜的变化(1)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2) 代谢旺盛的细胞物质运输速度快,需要的载体种类和数目多,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多(3)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和转移(4) 死亡细胞的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9. 应用(1) 鉴定细胞死活① 方案11) 实验组:正常种子+台盼蓝(清水冲洗后)→胚细胞无蓝色2) 对照组:煮熟种子+台盼蓝(清水冲洗后)→胚细胞呈蓝色② 方案21) 放入清水中观察:活细胞会吸水膨胀2) 放入红墨水等大分子溶液中:活细胞不染色3) 强酸/碱、高温处理后,再放入红墨水中:细胞被染色(2) 验证膜的功能:上述实验及精卵结合实验(3) 癌细胞的检测: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使糖蛋白减少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 细胞质1. 区域:膜内核外2. 组成:(1) 细胞质基质① 成分:水、无机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② 功能:进行许多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③ 胶质状态:流动性(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3) 细胞骨架二、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和亚细胞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器的内部结构),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1. 分离细胞器: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细胞各组分质量大小不同进行分层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 双层膜① 线粒体1) 分布: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或部位)含量多;不具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生物,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2) 形态: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状a. 外膜:磷脂所占比例大,光滑b. 内膜:蛋白质所占比例大;向内折叠为嵴,附着有呼吸氧化酶(扩大内膜的面积)c. 基质:含有大量的呼吸氧化酶;少量的DNA、RNA、核糖体(半自主细胞器,自主合成部分蛋白质)3)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占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4) 角色:“动力车间”② 叶绿体1) 分布: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幼茎的皮层细胞中、保卫细胞;不具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细胞:根细胞等2) 形态:a. 双层膜,两层膜均表面平滑b. 基粒,由多个类囊体垛叠而成(扩大膜面积),上有光合作用色素和有关的酶c. 基质:内含大量的光合作用酶;少量DNA、RNA、核糖体(半自主细胞器)3) 功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4) 角色:“养料制造车间”,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能量转换站”,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化学能再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供呼吸作用3.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 取材:① 叶绿体:藓类小叶,叶片薄,细胞层次少,易观察叶绿体;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叶绿体大、少,易观察;不用染色;临时装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保持细胞活性② 线粒体:人口腔上皮细胞等,无颜色,便于观察;易取材。

      染色剂:健那绿染液: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细胞质无色(不用植物,叶绿体干扰)(染色后的细胞能维持活性数小时)③ 注意:用高倍镜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但不能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叶绿体不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2) 单层膜① 内质网1) 分布: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细胞核附近较多,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2) 形态: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增加膜面积;表面积最大;滑面内质网,糖类、脂质的合成、运输,含有多种酶;粗面内质网,上附有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含有多种酶3) 功能: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及运输通道4) 角色: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及脂质的合成“车间”② 高尔基体1) 分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2) 形态:由单层膜形成的囊泡和扁平囊组成,增加膜面积,含有多种酶3) 功能:动物细胞,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植物细胞,参与纤维素的合成,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 角色:“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车间”和“发送站”③ 液泡1) 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部分低等动物,如食物泡、收缩泡;根尖分生区没有液泡2) 形态: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3) 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与细胞吸水有关;与代谢产物贮存有关,与花、果等颜色有关④ 溶酶体1) 分布:动、植物细胞2) 形态:圆球形;含有多种水解酶;其内部的理化性质与细胞质基质不同,从而保证酶的专一性(因pH不同,溶酶体中的酶一般在细胞质基质中失活)3) 功能: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溶酶体一旦受损破裂,会使细胞自溶;溶酶体的膜形成特异性,自身不被消化;其形成与高尔基体的囊泡(形成其膜)、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各种水解酶)有关4) 角色:“消化车间”5) 病变:矽肺、硅肺,二氧化硅破坏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膜,使水解酶释放出而破坏其他结构(3) 无膜① 中心体1) 分布:动物细胞;部分低等植物细胞,如衣藻、绿藻、水绵、团藻等2) 形态:由蛋白质构成,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3) 功能: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自我复制,形成纺锤体② 核糖体1) 分布: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真核生物中,可分布于细胞质基质、内质网、核膜的外膜、线粒体中、叶绿体中2) 形态:呈颗粒状;蛋白质和RNA构成,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自我复制3) 功能:游离的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如呼吸酶、血红蛋白、膜蛋白;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即胞外蛋白,如抗体、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4) 角色:“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三、 细胞器分类1. 含DNA:线粒体、叶绿体2. 含RNA: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3. 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4. 含色素:叶绿体、液泡5. 自我复制: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核糖体6. 代谢过程产生水: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7. 能量转换:线粒体、叶绿体含DNA、蛋白质、脂质(膜):线粒体、叶绿体8. 含RNA、蛋白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9. 只含RNA、蛋白质:核糖体10. 含蛋白质、脂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11. 只含蛋白质:中心体12. 所有细胞器都有蛋白质四、 细胞分类五、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1. 蛋白质的产生(1)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合成场所: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如:消化酶、抗体及蛋白质类激素;运输方式:通过囊泡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但消耗能量(2) 胞内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在细胞内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合成场所,游离的核糖体,如呼吸酶2. 同位素标记法: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注意先后、顺序问题3. 过程4.5. 顺序(1) 相关结构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2) 细胞器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 膜结构上: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4) 一看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示意图中观察箭头;曲线图中注意曲线的起点(5) 二看膜面积变化的结果:内质网膜变小,细胞膜变大,高尔基体膜基本不变(6) 三看与分泌蛋白的形成相关的细胞器六、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 线粒体在代谢旺盛的需能部位数量多2. 叶绿体在植物叶的向光一侧分布较集中3. 在分泌旺盛的腺体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比一般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