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部分专题八第1讲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022课件.ppt

52页
  • 卖家[上传人]:橙**
  • 文档编号:330963623
  • 上传时间:2022-08-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56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目录专题八 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录目录第1讲区域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本节目录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定位区域特征的分析针对训练目录目录体系构建专题主干整合目录目录考情分析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读图获取有关区域的位置、区域特征及人类活动等相关信息,联系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用合理的地理术语进行表达从近年高考来看,本专题多结合国际时事热点,综合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单纯考查记忆的内容较少,但对区域位置的判断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对于中国地理,要求记忆的中国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基本上都以图示或文字材料形式给出,比较重视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运用,熟练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的具体素材是解题的捷径目录目录区域定位例例1 1典例试做 (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目录目录(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目录目录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读出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明确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影响因素1)根据经纬度坐标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南美洲西部,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沿海地区受离岸风和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燥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地区发展芦笋种植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及地下水3)图示地区气候干旱,地势起伏大,大力发展耗水量大的芦笋种植业,会加大该地区的生态压力但发展芦笋种植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观点只要合理即可目录目录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目录目录拓展提升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从形状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目录目录1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

      对世界心理地图的构建,先应选取10条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以及120E)进行宏观空间分割,并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及气候类型区等对于中国心理地图的构建,先应以四至点和四条经纬线(2326N、40N、120E、90E)进行宏观空间定位,然后再进一步以七线和十一点进行小区域空间定位(见上图)目录目录2加强对重要国家的区域特征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心理记忆.如世界重要国家、重要海峡、重要河流的河口位置及轮廓特征等这种记忆和复习方法有:(1)地理坐标定位法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位置都可以通过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2)相对位置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在记住主要经纬线附近地理事物的同时,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然后以其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目录目录(3)轮廓形状定位法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进行定位。

      4)典型区域定位法.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景观可以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目录目录名师押题1图1是世界某区域的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农牧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目录目录(1)据图1分析该地区不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在极干旱时,人们大量利用水资源可能带来哪些问题?(2)图2南部为_农业带,中部、北部为_农业带试分析图1中A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3)简要分析图1中B地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推测图示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解析:(1)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由年等降水量线和河流的分布可知该地区东部和南部的降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而中西部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贫乏大量截取地表径流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影目录目录响生态平衡;也会导致海水倒灌,形成咸潮过度抽取地下水易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甚至会诱发地震等;还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2)由图可知,南部为混合(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农业带,中北部为粗放畜牧业(或牧羊和牧牛业)3)由图可知,B地区为墨累达令盆地,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该地区发展农业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草场放牧,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安排农事,增强农业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等4)结合该国(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交通等可知,该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势平坦,纬度相对较高,气候适宜因此,该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目录目录答案:(1)特点:东部和南部沿海降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贫乏问题:截取大量河流径流,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影响生态环境;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咸潮)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甚至诱发地震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2)混合(羊与小麦混合经营)粗放畜牧业(牧牛、牧羊)A地区地下水丰富,且多为低盐水,适宜牲畜饮用;草场广布,故发展了牧牛和牧羊业目录目录(3)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草场;东水西调,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发展生态农业,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培育良种;种植饲料;有效利用农时,合理安排农事;增强农业生产的市场适应性4)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因为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较早目录目录区 域 特 征 的 分 析例例2 2典例试做 (2012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录目录目录目录表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3)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年份 水田旱地林地草地 园地 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 48.08 14.47 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 41.879.8917.270.040.03 23.916.350.630.01目录目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获取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解读从而转化为答案1)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把握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和海岸线三个方面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势特征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特征可以直接读出,而对海岸线特征的描述属于本题的特殊之处,从图中看出,南北海岸线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沙洲是泥沙沉积的结果,泥沙的沉积与河流含沙量的高低、河口处的地形坡度和海水的顶托作用有关,在此解题思路的引导下,结合长江的水文特征作出具体分析和回答3)从图表中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针对这种变化具体目录目录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注意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利”4)审题时特别注意是“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耗费资源、能源少的特点,需要通达程度高的信息网络、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广阔的市场做保障从新兴服务业的区位需求出发,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作出回答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目录目录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目录目录拓展提升区域特征分析是因地制宜地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线索包含三个逐层递进的层次: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该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对区域内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推理是区域特征分析的核心所在目录目录1地理分布(有什么)解题时,要根据图示信息从总体上把握该地理分布属于“点”“线”“”“面”中的哪种分布趋势点”状分布一般呈“众星拱月”状,描述角度为位置、疏密(多少);“线”状分布主要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描述角度为走向、递变方向,描述时要关注折点,分段进行;“面”状分布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描述角度为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如塔里木盆地的城镇(“点”状分布)、交通线(“线”状分布)的分布特点:山麓冲积扇水源绿洲绿洲农业形成聚落,发展成为城镇交通线多呈环状沿绿洲延伸目录目录2地理特征(怎么样)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该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如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判断某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可以分析该区域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根据人地关系,可推断出某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目录目录3地理成因(为什么)地理成因一般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于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常见的地理成因有以下几种:(1)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目录目录(2)气候成因: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3)水文、水系特征成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径流的季节变化目录目录(4)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5 对点精练五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0 对点精练一 精解实词含义.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 对点精练一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任务四 因形悟神立象尽意精准分析概括形象.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3 课文2 劝学.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专题02 现代文阅读II(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3讲 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练习)(原卷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2讲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练习)(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2讲鉴赏诗歌语言(讲义)(原卷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1讲 诗歌形象类鉴赏(讲义)(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6 对点精练四 精准分析概括形象.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4 对点精练一 精准判断选择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8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任务组一 整体阅读.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1讲强化读文技能 (练习)(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3 对点精练一 精准判断信息正误.docx 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6 对点精练一 精准分析思路结构.docx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微专题之第35练.docx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微专题之第16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1 限时综合训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