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声声慢》教案_2[word可编辑】.doc
55页精品范文资料 欢迎下载2022《声声慢》教案《声声慢》教案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时常须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声声慢》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声声慢》教案 篇1 目的: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受和创作的亲密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声声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型课时: 品读-鉴赏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如梦令》插图)首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画中的女子端坐在小 舟上,小舟停岸在一片藕花深处,不远处有鸥鹭惊飞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这幅画,你们会想起怎样的诗句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错,正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课件显示如梦令板书)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介绍 (课件显示)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闻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丢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词: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爽自然,流转如珠,音调美丽,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爽明丽,意境美丽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变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溢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刚刚我们了解了李清照词作的前后期差别,那么,《如梦令》应当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错,它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景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作品《声声慢》,一起来品读她的另一种心情 三、研习课文内容 1、音读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它能让我们沉醉。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课件播放女声配乐朗诵) 2、意读通过刚刚的听,我们感受了词作的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并体会女词人的思想感情 3、情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你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 4、这首词表现了女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详细诗句来谈谈你的看法!(探讨后作答) (课件显示问题及品读提示) 1、品读词人的感情不能离开词人当时的生活遭受孤立地谈! 2、可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3、可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 4、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品读! (学生品读,老师引导 首句“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干脆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 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之相呼应,使全文都覆盖在一种凄凉、低沉的氛围中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此句中的“雁”在《一剪梅》当中也 出现过,因而说雁是“旧时相识”不过,那时的词人看到雁会想到“鸿雁传书”,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会勾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那是一种甜蜜的悲伤。
而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此时的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词中到处体现了这样的感情,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独自怎生得黑”都可以看出 词中所选择的意象“秋风”“淡酒”“雁”“黄花”“梧桐”“秋雨”都是灰暗、低沉的,从中也可以词人此时的心境 5、老师赏析名句 (课件显示) 名句赏析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赏析:开篇运用七组叠词来表现心态,奇妙而具有音乐美,似“大珠小珠落 玉盘”,可谓“横绝古今”词作写女词人一成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找觅”起先,可见她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希望找点什么来寄予自己的空虚孤独寻寻找觅”而不得,反被一种“冷冷清清”的孤寂气氛覆盖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之情油然而生仅此三句,就把女词人空虚、凄清、伤感、愁惨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使读者也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赏析:此句用细雨敲打梧桐的响声来渲染凄凉的气氛。
梧桐”这一意象多数 文人曾歌过,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它带有一丝秋的凉意带着浓浓的相思之情和失意愁绪而黄昏冷雨源源不断地敲打在梧桐上,更让人觉得愁思难断词人将满腔愁绪融入到梧桐冷雨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让我们无从辨别这点点滴滴的冷雨究竟是敲打在梧桐上还是敲打在词人那破裂的心上 6、小结 (课件显示问题答案) 词作上片用秋风、飞雁衬托自己的孤凄,下片以秋雨、黄花渲染自己的愁苦, 情真语切,集中反映了词人晚年寡居时的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和孤独凄清的生活感受 直抒胸臆--“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触景生情--“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融情入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四、对比阅读 (课件显示《一剪梅》并伴有朗读) 请同学们从以下角度对比两首词作 (课件显示数字表示出现依次) 《一剪梅》 ① 独居生活的孤独和相思之苦 ③ 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雁字、西楼、花、水 ④ 色调明丽清爽 ⑦ 闺愁 离愁 《声声慢》 ② 晚年寡居时 孤独凄清的生活感受 ⑤ 雁、黄花、 梧桐、细雨 ⑥ 色调灰暗阴沉 ⑧ 悼亡之悲 怀乡之愁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女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
由此可见,个人的遭受和创作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同时,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也望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她的愁是“春愁”、“闺愁”“相思之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是“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她的愁则是在经验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欲说还休”的愁,那种愁沉甸甸的、是一种“深厚的愁” 五、延长拓展 1、依据你对李清照的了解,试辨别下面两首词作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课件显示)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明确:《醉花阴》为前期之作,写重阳思夫之情《武陵春》为后期之作,写 晚年时疏懒、哀痛的心境 2、(课件显示) 试从题材、语言、所表达的感情这三方面来总结李清照词作的特点 明确: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受、男女恋情等);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宛转、缠绵这也是婉约词的基本特点 3、(课件显示)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文学作品吗?如有,试举例。
明确:有豪放词,如《渔家傲》;有诗作,如《夏日绝句》;还有散文,如《金石录》后序《声声慢》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尝、提高审美情趣,培育学生诗词观赏实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观赏 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尝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观赏、品尝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像的诗词句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沉醉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耀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今日我们将观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 《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会面之事《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 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高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留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靠近前辈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华蜜的生活,夫妇在一起经常诗词唱和,观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间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她的词1 以北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来写,以闺愁和夫妇别离之愁为主;后期词则以家国之思为主 三、朗读观赏(依据词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尝词的音韵美 1.学生试读 2.老师导读 (一)《鹊桥仙》词的上片写这对仙侣奔赴鹊桥会面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许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全词人物的感情喜忧交加,但基调是昂扬的,读时以欢快为主词上下两片的结构相像,都可以分为两小层: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全词四小节又类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读时须有与此相应的语气,要有显明的层次感最终一小层即“两情若是许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语速,声音要柔软些,且有余韵——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多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声声慢》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振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丈夫病故,夫妻细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作,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基调深厚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读时以“愁”为主 词的起句很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