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任务刻板印象的分析与评价 (2).doc
6页1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人物刻板印象的分析与评价摘 要:经分析,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文化知识虽然在介绍英语国家情况上很丰富,但存在文化知识内容结构不完善、文化知识背景结构不合理、人物性别角色比例不均衡的不足从人物性别角色的比例中,主要反映了比较严重的“人物刻板印象” 学生在学习英语这一语言时,对英语的实际运用、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或接受没有更大的帮助;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分析,在人物角色的安排上,注重男性形象的塑造,这不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认识,对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文化知识;人物活动分析;刻板印象一、引言英语学习者只有充分而深刻地了解该语言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知识,置身于有关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充分理解反映这种文化的语言 【1】 因此,英语学习中当然不能忽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其实,在国家 2001 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 )对小学阶段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做了相应的目标描述,它充分体现了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语言的学习是为了运用该语言,而不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不可能真正具备社交能力本论文试图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文化知识中的“人物刻板印象” 1做出分析与评价。
本文以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3 年初审通过的 8 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下简称“教材” )以及相应的 8 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师用书》作为参考而根据学者张红玲的观点,教材的文化分析可以从内容、视角、方法三个方面进行 【2】 ,结合教材,内容方面是指教材所有能反应文化知识的具体内容(或材料) ;视角是指将文化以信息、要素、主题的形式进行呈现还是将文化作为过程,强调文化能力的培养;方法是指文化内容的呈现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讨论、讲解、角色扮演、课堂演说等在上述的三个方面中,内容分析是最基本的,而结合新课标小学英1所谓“性别刻板印象” ,又称为“性别角色陈规” ,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种对男性或女性特质过度简单化但非常坚定的观念,它来自于“对一个群体的相对呆板和过度简单的设想,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被贴上了群体性格的标签 2语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文化知识的具体内容分析更具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其中,人物活动所体现的“人物刻板印象”是对教材文化知识做出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查阅文献,我发现有研究提出有些教材(包括其他学科教材和英语学科教材的其他版本)存在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 (同“人物刻板印象” ) 。
我也试图分析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是否存在这一现象因此,本文从内容方面对教材 64 个单元(包括 48 个新知学习单元及 16 个复习单元)的文化知识及人物活动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对教材文化知识的内容统计进行分类,对人物活动做出分析与评价二、文化知识中的人物活动(一) 人物数量本研究的人物数量分析指教材的文化知识中,不同性别的人物出现的次数,而材料来源于教材的对话、文章、相关图片对话及文章选自教材的学习新知识的章节Let’s learn, Let’s talk, Let’ play, Let’s read, Recycle 等,统计对话共114 个,文章共 30 篇统计时,以人名作为辨别性别的依据,无法辨别的不作统计从图 1 可看出,在每一个年级的人物角色数量中,男性与女性相差不大,但还是有一些差别:在四年级和六年级,男性的角色数量比女性多,而在五年级二者相同,但在三年级女性角色数量比男性多从总体上说,男性角色共 163 位,占总数的 50.8%,女性共 158 位,占总数的 49.2%,男性比女性角色数量高 0.6%因此,从两性的数量上比较,教材较好地避免了“性别刻板印象” 1847 42562245 42 490102030405060三 年 级 四 年 级 五 年 级 六 年 级男女图 1 不同年级性别角色数量的比较(二) 人物活动社会背景及场所分析整理教材的文化知识得知,其中不同性别的人物的职业、主要活动场所充分体现了人物的社会背景特点,也印证了前人的研究:从传统观念而言,女性出现的场景主要是家庭生活领域,因此家庭型、劳作型等便成为女性基本的角色特征;相对而 3言,教材对男性的优势特征表现得更强、更有感染力。
1.不同职业的两性数量比较首先,比较不同职业的两性数量,如图 2 所示从教材中的对话、文章及特征明显的图片(配有练习对话)中显示的职业共 22 种(详见附录 B) ,包括中坚层、社会地位较低层、家庭成员等按照社会分工,将职业归为三类:家庭是社会的自然成员;需要较多知识和长久的专业教育的职业为中坚层,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人群;较低层是指收入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群在中坚层职业中,男性比女性多 18.60%,这是个比较高的百分比教材并未对这些职业的人物特质进行描述,但在数量上的优势容易使学生产生每提到这些职业就会联想到男性(详细分析见下文) ,而忽略女性也有相应的能力与特质在较低层职业和家庭成员中,女性比例分别比男性高 11.20%和 30.10%,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活动场景为工作和在家庭生活,相应地体现出来的特质主要是勤劳因此家庭型、劳作型等便成为女性基本的角色特征,而并没有表现出现代女性要求的“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的新型形象图 2 不同职业性别数量的比较注:1.中坚层指教材出现的艺术家、教育者、警察、医护人员等2.较低层指教材出现的清洁工人、司机、售货员、农民等。
3.家庭指教材出现的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儿子、叔叔、阿姨等 奶2.同种职业两性人物数量的比较其次,比较同种职业两性人物的数量,如表 1 所示如在中坚层职业中,doctor(医生)一词在教材中共出现 12 次,每次出现都是男性,而 nurse(护士)共出现 3 次,都是女性相对而言,医生是社会上享有较高声望的职业,而护士并未赋予一致的声望,教材每出现医生都是男性就会使小学生认为在社会上男性比女性更有能力胜任医生这一职务;又如 police(警察) ,教材共出现 14 次警察形象,其中有 1259.30% 65.10%34.90%44.40%40.70%55.6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中 坚 层 较 低 层 家 庭男女 4次是男性(policeman) ,相比之下,女性(policewoman)只有 2 次,警察这一光辉职业也就更多地被小学生认为是“警察叔叔” ,而对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女警则没有多大印象;再如充满智慧、知识的 engineer(工程师) ,仅在六年级上册出现,共 3 次,其中男性为 2 次,女性为 1 次。
而较低层职业中, assistant or salesperson(售货员)在五年级全册和六年级上册出现过,共 4 次,都为女性形象因此,在中坚层职业中,男性形象明显优于女性而在家庭生活中,全套书都有涉及,共出现了 dad(爸爸)12次,占家庭成员总次数的 27.9%,mom(妈妈)23 次,53.5%, dad(爸爸)的活动多为在家里看报纸、看电视与此同时妈妈则是在做饭或其他家务,这就暗示了学生:在家里还是男性更有享受的时间和可能性,而女性则更应该勤劳地做家务表 1 同种职业两性的数量比较中坚层 较底层 家庭分类性别Doctor医生Nurse护士Teacher教师Engineer工程师Police警察Assistant or salesperson 售货员Dad爸爸Mom妈妈男 12 0 3 2 12 0 12女 0 3 11 1 2 4 23三、建议与结语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者产生着重要作用 【4】 【5】 :它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语篇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然而,由于教材编者不全面的考虑和无意识的控制,致使教材的文化知识的人物活动在安排上存在各种不足。
如果这些不足不加以改进,既不利于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也不利于小学生通过理解文化帮助其提高英语的学习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保持人物数量、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及场所要保持平衡从分析可知,教材的文化知识中体现着严重的人物“性别刻板印象”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在人物数量两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会有较大差别,这是因为在人物角色共出现 321 次,以职业形象出现的为 106 次,其他以学生身份出现而这其中,有部分职业并未在对话、文章中出现,而是以图片形式呈现教材未对两性的这一社会背景进行描述,但从职业数量、职业类型、人物在同一活动场所的表现上,使教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男性表现得更强、更有感染力,因此无形地就遮盖女性个别较为突出的形象特点进一步而言,在小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与文化有重大关系的语言学习中接受两性不平等的文化熏陶,对小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有负面的影响 5参考文献[1] 靳文青.英语学习中融合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5:140.[2]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3] 崔红霞.文化背景知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5-47.[4] 唐滟珊.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6:210-212.[5] 靳文青.英语学习中融合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5:140.[6] 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 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方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6.[8] 王战旗,吴欣.英语教材语料库与小学教材词汇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8.6(28) 6:53-57.[9] 何安平.语料库辅助的基础英语教材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3:44-49.[10] 高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教科书_实验本_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2(1) 5:100-103.[11] 许峰.英语教材评估研究_回顾与前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35-38.附 录:附录 A:教材不同年级人物角色数量对比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合计 比例对话 17 29 37 31 114文章 0 1 9 20 30男 18 47 42 56 163 50.8% 6女 22 45 42 49 158 49.2%无法识别 0 2 3 5 10附录 B:教材不同职业汇总:中 坚 层 男 女 较 低 层 男 女 家 庭 男 女 合计Police(警察) 12 1 Cleaner(清洁工) 2 1 Dad(爸爸) 12 0Doctor(医生) 8 0 Driver(司机) 2 0 Uncle(叔叔)2 0Teacher(老师) 3 11 Farmer(农民) 1 1 Son(儿子) 1 0Accountant(会计) 1 1Salesperson(售货员) 0 2 Mom(妈妈) 0 23Actor, actress(演员)2 2 Assistant(售货员) 0 1 Aunt(阿姨) 0 4Engineer(工程师) 2 0Grandma(奶奶) 0 1TV reporter(电视台记者) 0 2Artist(画家) 2 0Nurse(护士) 0 3Singer(歌手) 0 2Writer(作家) 2 0合 计 32 22 5 5 15 28 10729.9 20.6 4.8 4.8 14.1 26.2比 例(%)50.5 9.6 40.3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