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物博物专业考试名词解释388题.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46872626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6.34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物博物专业考试名词解释388题1、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所谓“黄肠”指堆垒在棺椁 外的黄心柏木枋,“题凑”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2、金缕玉衣: 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完整的金缕玉衣,外观和人体外观相似,以玉片和金 丝编缀而成3、纪南城: 位于湖北省江陵市,东周时期楚国都城郢城遗址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四周夯土城墙,外有 城壕,主体建筑为宫殿区位于城内中部偏东南,呈中轴线排列,另发现有铸锡、制陶手工业 作坊和大量水井等遗迹现象以及陶、铁、铜器等;城外周围发现多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墓地4、郭店楚简:1993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郭店一战国楚墓中,总计 800 多枚,13000余字,其中出有诸如《老 子》《礼记》等大量古书,为先秦儒、道思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5、布币: 春秋至战国晚期铸行的以布为形状的流通货币按时期先后分为早期空首布,晚期平首布两 大类空首布主要为周王室及晋、卫、郑、宋等国的货币平首布为战国时期的韩、赵、魏、 燕、楚等国的货币6、生铁: 从目前考古出土的铁器看,至迟在春秋后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治炼技术,生铁是在1150C-1300。

      C的条件下治炼出来的,出炉时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主,可以浇铸成型,含碳量高, 质地比较硬,这就使治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所以由块炼铁到生 铁,是炼铁技术上的一次飞跃7、规矩镜: 西汉前期的铜镜上既已出现少量规矩纹,规矩镜的大量流行在王莽时期,东汉以及魏晋时期 亦存在所谓规矩纹,即被西方学者称之为TVL符号的一种纹饰,在中日学者中,有人称之 为规矩纹,具有这种符号最为典型的镜种,一般称之为规矩镜8、凭几: 中国古代木器家具之一种,为跪坐扶持之物,战国两汉墓葬或有出土,画像石上一般也可以 见到9、低温釉陶:出现于西汉中期,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为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釉陶,烧成温度 在摄氏800度左右,釉中含多量的氧化铅器物种类有仿铜礼器和生活用器多见于墓葬, 或专供随葬用10、工官: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 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 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 字样11、云梦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 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 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 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 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12、里耶秦简: 发现于湖南里耶战国末年至西汉城内,出土三万六千多枚秦代简牍其中,绝大多数为木质, 极少数为竹质,均为毛笔墨书内容涉及邮传、历术、法律、军事等各个方面,是当时的官 署档案,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文献资料,将极大地丰 富对秦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认识13、新莽嘉量: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 9)所制的铜质标准量器形如带双耳的圆筒,上为斛,下为斗,左 耳为升,右耳上为合,下为龠,共有5种标准容量嘉”为美好和标准之意,“嘉量”即 标准量器新莽嘉量为传世品新莽嘉量制造技术精湛,比例准确,是研究秦汉量制的重要 材料该器器壁正面有81字总铭,叙述王莽自托为黄帝、虞舜苗裔及制定合于古制的度量 衡制度等内容每一种量器又各有分铭,记五量的名称、容积、径、深及底的面积王莽之 制,基本继承了秦制14、熹平石经: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本儒家经书,也称为“汉石经”、“一字石经”熹平四年(175)汉 灵帝命蔡邕等参校诸本文字经书后,用隶书写《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 《公羊传》、 《论语》七经,请名手刊刻光和六年 (183)完成,立于洛阳太学所在的鸿 都门外,共46块碑,供时人校订文字。

      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 异同于后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和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太学遗 址在今河南偃师县佃庄公社太学村,石碑已毁宋代以来有残石出土,近代人马衡汇为《汉 石经集存》考证其源流的有顾炎武的《石经考》、万斯同的《石经考》和张国淦的《历代石 经考》等15、滇王之印: 云南省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一方金质蛇钮,印面文字为“滇王之印”,为西汉早期滇国王 之金印证实了《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滇国之事基本可信16、 沂南汉画像石墓: 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内1956年出版了《沂南古画像石墓发 掘报告》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墓室全部 用预制石材筑成,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 1个东后侧室组成17、 燕下都: 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从历年出土兵器的铭文看,该城的繁荣 时间主要是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以后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1930年以马 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18、汉代铁官: 汉代管理铁的冶铸事业的机构汉代冶铁手工业空前发展,管理冶铁的机构扩大,职官组织也 系统化,但铁官的设、罢和隶属常有变化。

      西汉初年治粟内史下设铁官地方郡、县、侯国 设铁官,产铁的县设大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不产铁的县设小铁官,管理铁器 铸造和贸易19、 和林格尔壁画墓 东汉晚期的一座大型砖石壁画墓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村由墓道、前室、中室、 后室和3耳室组成壁画有46组以上,总面积达百余平方米20、 汉石阙 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 故称阙其雏形为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演变成门外侧的 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假若现存最早遗物为汉代,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21、失蜡法 古代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用蜡制成模,外敷造型材料,称为整体铸型加热将蜡化去,形 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失蜡法也称“熔模法”22、模型明器 中国古代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常是模仿各种礼器或日用器皿、工具、兵器的形状,还有 人、家畜及鸟兽的形象,以及车船、家具、建筑物等模型质料以陶、瓷、木、石最常见, 也有用金属制造的秦汉时期,陶质明器更为流行,特别是模拟人形的俑较大发展东汉时 期,各种模型日益增多,特别是制作精美的大型陶楼,此外如仓、井、磨、灶等。

      23、裴李岗文化,1977 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首先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 千年, 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 址,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24、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 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彩陶为其主要特征,根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7000――5000 年陶器皿种类主要有盆、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25、 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 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 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 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 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双肩石锄是屈家 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出现了彩陶丝轮是继仰韶文化 之后分布在江汉流域的一种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4000多年。

      26、 大汶口文化,大泣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 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 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 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 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 2000多年在大汶口文化的 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 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是继仰韶文化后、龙山文化之前在东方的一种古代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6000 ――4200 年左右,其陶器器型和纹饰也自成特点27、 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 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 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 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黑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 同时,龙山文化晚期还出现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为后来原始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28、 红陶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因粘土里含有铁成分,焙烧时氧化成三氧化二铁,陶器就呈现土红、 砖红或红褐色,故名以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仰韶文化的作品为最早,有泥质和夹砂两种,胎厚薄不匀, 陶质松脆烧成火候低,以碗、钵、壶、罐、鼎等制品为多后期的红陶因原料的精细淘洗, 加入羼和料成型后磨光,较前期器物质地细腻坚致29、白陶陶器的一种指用高岭土制成、胎质细腻、色白者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 期,制品以陶鬹为多至商代,白陶最为精美,殷墟出土的壶、豆、瓿、碗,在古朴端庄的 形体上刻有细致的类似青铜器上的饕餮、云雷等花纹30、灰陶:灰陶是在仰韶文化中期发展起来的原始陶器灰色和灰黑色的陶器的统称因成 型的陶坯在烧制时,粘土中的铁发生还原作用呈现灰色,故名灰陶最早见于距今六千多年 前的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31、黑陶:黑陶是龙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晚期陶器因烧窑时的渗炭作用,使粘土 含有游离的碳而呈黑色,故名黑陶的特点是黑、光、薄、鼻即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 “鼻”是指器物多有穿牵绳的鼻孔和持手,器形以平底、圆足、三足器为多。

      32、夹砂陶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指粘土中掺入细砂粒或其他羼和料,增强陶器的耐热急变性能,多 用做炊煮器皿最早见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磁山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陶和夹砂红褐陶, 一般用泥条盘筑法成形,小件器皿用手捏制33、泥条盘筑法 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成型方法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较盛行制做方法先把和好的泥糅成泥 条,然后由下向上盘筑叠起成型,再用简单的工具加工把里外修饰抹平34、轮制法用轮车制做陶瓷器的方法始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轮车为一木制圆盘,盘下有立轴,轴上 下有枢纽,便于圆盘旋转,操纵时拨动圆盘使之转动,利用轮车的旋转力,用手将泥捏成所 需的器型轮制法与泥条盘筑法相比,是很大的改进,制做的器物胎全薄厚一致,器形弧度 规矩,器表光润35、 印纹陶: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模印纹饰陶器在做好的陶坏上,趁未干前 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 纹软陶和印纹硬陶36、 龙窑 我国窑炉的一种形式多建筑在江南地区坡地上因形体细长似龙,故名创始于战国,东 汉时有改进,遗址以浙江发现者较多浙江上虞东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