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体形态及发育》PPT课件.ppt
52页第五节 牙体外形v一、恒牙(一)切牙组v共性:楔形牙冠:梯形唇面;唇舌外形高点颈1/3;接触区近切缘;近中切角较远中切角锐单根牙:根尖较直或偏远中v特性v1 近中切角近似直角;唇面分为三种形态;牙根横断面为圆三角形v2 形态窄长v1 全口最小的牙;形态对称v2 切缘略向远中倾斜 v 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体 积 宽大 窄小 发育沟 明显 不明显 舌 面 边缘嵴明显 边缘嵴不明显舌 窝 宽、深 窄、浅 切 嵴 位于牙长轴唇侧 位于牙长轴舌侧 牙 根 单、粗、直 单、细、扁近远中面纵形凹陷 上颌切牙 下颌切牙(二)尖牙组v1.具备前牙特点v2.多出一个牙尖 有四嵴四斜面v 上下颌尖牙的区别 体 积 大,冠短而宽 小,冠长而窄 轴 嵴 明显 不明显 舌 隆 凸 明显 不明显 舌 窝 明显 不明显 近 中 缘 长而外展 更长,与近中根 面几乎平行呈直线状 牙 尖 略偏近中 明显偏近中 牙尖位置 牙长轴的唇侧 牙长轴的舌侧 根 单根,粗,长 单根,细,长 根颈横切面 圆三角形 扁圆形 上颌尖牙 下颌尖牙 v(三)前磨牙组 共同点v 牙冠呈立方形;颊轴嵴明显,二尖或三尖,颊尖长而尖锐,舌尖低而圆钝;根扁,可有多根。
v特性v4 颊尖偏远中;近中沟越过近中边缘嵴到达近中面;约半数在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两根v4 体积最小;颊颈嵴新月形;舌尖非常小;有横嵴 5 轮廓牙尖圆钝;颊 舌两尖大小相近5 牙冠长宽厚几乎相 等;颊舌面大小约 相等;牙合面发育 沟有三种形态v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体 积 大 小 牙 冠 较直,颊舌大于近远中径 向舌侧倾,两径约相等 牙尖 颊尖与舌尖约相等,颊尖大于舌尖,舌尖为功能尖 颊尖为功能尖 上颌前磨牙 下颌前磨牙 v(四)磨牙组v共性v体积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减小;立方形牙冠;4-5个牙尖;颊面外形高点在颈1/3,舌面外形高点在中1/3,发育沟多;有2-3个牙根v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 first molar)v主要特点v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合面呈斜方形,有一条斜嵴为其主要特点;v在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v三条发育沟,分别是颊沟、近中沟和远中舌沟;v近中窝较大,又叫中央窝;v三个牙根,颊侧2根舌侧一个根v上颌第二磨牙(Maxillary second molar)v主要特点:v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合面呈斜方形;v远中颊尖明显减小;v远中尖很小;v根分叉度减小。
v上颌第三磨牙(Maxillary third molar)v形态与第一磨牙相似,变异较多v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 first molar)v 主要特点v为下颌第磨牙中体积最大者;v五个牙尖:颊侧3个尖,舌侧两个牙尖,远中尖最小;v五条发育沟: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v2个扁根v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v主要特点v形态有两种类型,五尖型形态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v四尖型,四条发育沟,呈“十”字形分布;v双根,分叉度小,有时两根可融合成一锥形根,也有两根在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叉,呈“C”形根恒牙应用解剖v1.切牙 (1)位置:外伤、美观 (2)结构:易龋 (3)畸形、先天缺失 (4)拔除:牙根v2.尖牙 (1)少龋 (2)支撑口角 (3)基牙 (4)拔除v3.前磨牙 (1)易龋 (2)拔除 (3)6基牙 (4)上颌窦 (5)错位、易位 畸形中央尖 (6)颏孔v4.磨牙(1)6咬合关系(2)龋(3)8阻生(4)上颌窦、下颌管(5)6和鉴别(6)腮腺导管口 腭大孔(7)拔除、断根 乳牙列乳牙列 恒牙列恒牙列 二二 乳乳 牙牙 v化学反应性比恒牙活跃v牙本质钙化低、硬度差v硬组织薄v髓室底薄,侧副根管多v乳磨牙邻面接触区较大乳乳 牙牙 特特 点点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乳恒牙的鉴别乳恒牙的鉴别乳 牙恒 牙磨 耗 度色 泽形 态大 小 X-ray切嵴、牙尖磨耗明显白牙冠短,颈1/3突出明显小有恒牙胚可见切缘结节,磨耗不明显微黄、光泽度好牙冠长大无(一)乳前牙 1.乳切牙类 v牙冠体积小,短而宽呈铲形v颈嵴突出;唇颈嵴与舌面隆突特别突出v牙根:单根,较长,根尖段略向唇侧弯曲。
2.乳尖牙类v上颌乳尖牙牙尖明显偏向远中v下颌乳尖牙唇轴嵴近与牙长轴平行v牙根:单根,根尖偏向远中唇侧二)乳磨牙v乳磨牙的共同特点是: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和牙合龈径,颊颈嵴的近中侧突出,牙合缘明显缩窄,牙根分叉度大v上颌第一乳磨牙:牙冠似双尖牙;牙根三根v下颌第一乳磨牙:近中颊颈嵴突出;双根v第二乳磨牙:区别于第一横磨牙(三)乳牙的临床应用解剖v1、完整的乳牙列有利于发挥良好的咀嚼效能,从而能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对促进儿童的健康 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v2、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能促进颌骨的生长发育v3、乳牙的健全和位置正常,可引导恒牙的正常萌出v4、滞留乳牙宜在恒牙出龈后,再拔除三、三、Development and eruption 牙齿的发育、萌出牙齿的发育、萌出发育、钙化、萌出总的规律是: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左右对称性发育Eruption萌出概念:牙齿突破口腔粘膜,到牙冠全部萌出,与对颌牙建立咬合关系的全过程出龈特点:顺序性时间性对称性性别差异下颌早于上颌乳牙萌出时间简表乳牙萌出时间简表(month)牙别萌出时间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牙别萌出时间下颌中切牙第一恒磨牙5 8上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6 9上颌侧切牙7 11下颌尖牙第一双尖牙9 13上颌尖牙第二双尖牙9.514下颌第二磨牙10.514.5上颌第二磨牙1115第三磨牙16.526恒牙萌出时间简表恒牙萌出时间简表(year)transitional dentition 混合牙列期混合牙列期 乳牙的牙根吸收乳牙的牙根吸收四、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一)切缘和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v边缘嵴限制食物;v牙合面上的颊沟和舌沟是磨细后食物的主要排溢通道;v上颌磨牙的斜嵴有利于牙的侧方运动;v经过长期咀嚼以后,功能性的磨耗使得早期的点、线的接触变成了面的接触,从而增加了咀嚼面积,提高了咀嚼效率。
二)轴面凸度的生理意义 1唇、颊、舌面的凸度v牙冠的唇、颊、舌面凸度,食糜对牙龈起到生理性的按摩作用,自洁作用;v牙冠颈1/3的凸度,尚可起到扩展龈缘使其保持紧张有力;v若牙冠的凸度过小或无凸度,引起创伤性龈炎;若牙冠的凸度过大,可能产生废用性萎缩;同时失去了牙颈部的自洁作用,可引起龈炎或龋齿的发生2邻面的凸度 v接触区良好,可以防止食物嵌塞;v使邻牙能够互相支持,互相依靠,便于分散牙合力,有利于牙的固位;v若修复不当,则可造成食物嵌塞和牙的松动移位三)楔状隙(embrasure)v定义:因邻牙间的接触区为圆凸形,在两牙接触区的四周有 向外展开的空隙,称之为楔状隙在接触区唇侧或颊侧者称唇楔状隙或颊楔状隙;在接触区舌侧者,称舌楔状隙;在接触区龈方者,称龈楔状隙又称邻间隙v邻间隙被牙龈乳头所充填,可保护牙槽骨和邻面;v牙面自洁,防止龋齿、龈炎的发生;v当咬合时,因对颌牙的牙尖位于楔状隙内,使上下颌牙产生良好的锁结作用,可稳定牙弓及牙合关系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v牙根形态与该牙受力大小及稳固性密切相关v作用力较小、功能较弱的牙,其牙根少且较细;作用力较大、功能较强的牙,其牙根多且较粗壮,作用力也较大。
v牙根形态、位置与牙冠所受咀嚼力的方向有关v上颌牙受向前向上的力,故上前牙牙根唇面宽于舌面;后牙受力大且方向复杂,牙根多且分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