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docx
6页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广东卷)说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共13题,共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包括第1~11题,共11题,44分;综合题包括第40题、41题,共2题,56分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黏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广东文综,1)图1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图1A.平顶山和新乡 B.焦作和漯河C.济源和开封 D.郑州和洛阳答案:C解析:本题以不同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为背景考查城市等级的划分由图例可知,济源和开封两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均小于151辆,因此二者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故选C项2.(2014·广东文综,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有台风引发风暴潮、海岸受侵蚀后退和地表下沉塌陷等问题,但出现寒潮造成冰冻的可能性最小故选B项3.(2014·广东文综,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沙漠中植被对沙丘影响的作用机制。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以对风产生阻挡作用,从而降低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使风沙流携沙能力下降,减少侵蚀,增大堆积故选D项2014·广东文综,4~5)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图2图34.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答案:4.C 5.C解析:第4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图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小于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或≥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故选C项第5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海拔小于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可知该地应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坡度<2°或≥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可知聚落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因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
故选C项6.(2014·广东文综,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春运长途客运量的主体是农民工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有利于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但对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非常不利故选C项7.(2014·广东文综,7)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库大坝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大坝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汛期削减洪峰,增加枯水期的水量大坝拆除后,坝址上游枯水期的水量减少,平均水位下降;坝址下游由于缺少了大坝的调蓄作用,汛期洪峰流量将增大大坝的拆除对上游汛期出现的时间和下游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影响不大故选D项8.(2014·广东文综,8)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A.1/2 B.1/3 C.1/6 D.1/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即此时120°E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60°W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处于日落,60°W向东至120°E为夜半球,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应为120°E向东至160°E,经度范围为40°,约占全球面积的1/9故选D项9.(2014·广东文综,9)图4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图4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统计资料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水稻产量的变化由图可知,在我国各地水稻产量均有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说明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产量增加量要比其他地区大,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故B项正确10.(2014·广东文综,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地物在相同太阳辐射情况下的升温幅度。
公路、菜园、鱼塘和果园在同样的晴天正午时刻,公路升温最快,温度最高,在影像中应该最亮故A项正确11.(2014·广东文综,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图5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冰川融水的大量增加导致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可能导致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偏低故B项正确第Ⅱ卷40.(2014·广东文综,40)(24分)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有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黑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11)图11材料二: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海,海水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且在100~150米深处存在密度跃层,形成“双层海”1)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特征是 4分) (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壮观。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且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其原因是什么?(8分)(4)分析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原因8分)答案:(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2)冬季,黑海西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且西风势力较强;西风使黑海西北部形成波涛(3)黑海周围降水多,蒸发量少;黑海周围径流注入,起到稀释作用;表层海水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大;海水中盐类物质下沉,使深层海水盐度增大4)伊斯坦布尔位于土耳其海峡附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伊斯坦布尔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观光旅游人数多;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海港城市,水陆交通便利;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人口的流动量大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分析,该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第(2)题,波涛汹涌是受风的影响,结合该地冬季风向回答第(3)题,影响盐度主要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从三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即可第(4)题,影响国际酒店的因素主要是市场,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该地人口集聚的原因即可41.(2014·广东文综,41)(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图12)图12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图13)图13(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枯水期一般出现在 季4分)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 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6分) (3)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 密集型产业和 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 6分) (4)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5)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8分)答案:(1)大气降水 冬(2)梯级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3)劳动 资源 建材加工(4)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丰富,支流流域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珠江入海口处地势低平;珠江干流河道短,所以三大支流“八口入海”5)梧州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大型造纸厂排放污水量大;梧州市治污能力差;梧州周围水域自净能力差,大型造纸厂的迁入使西江污染,甚至危及珠江三角洲。
解析:第(1)题,因该地降水丰富,所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冬季降水少第(2)题,西江沿岸地势起伏大,适合梯级开发,其水能资源应从径流量和落差等方面去分析第(3)题,梧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第(4)题,从该流域的降水量、河流流速、地形及珠江河道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第(5)题,联系造纸厂对水污染严重分析不合适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