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考编综合知识全.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19732717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05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填空1. 教育活动是人类独有的活动利托尔诺指出在动物界中也有存教育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2. 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3. 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 广义的教育是人类通过人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5.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6. 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7.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 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8. 学校教育的特征: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9. 学校教育的可控性体现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学校教育最突出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10.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也是“泛教育”观11. 教育形态的非形式化教育主要是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化教育是定型的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是正规教育,指 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12. 非制度化教育观念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13.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

      其主要内容和方式有“遇物而诲”“相机而教”14. 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特点:(1)对象的 全民性(2)地点的广泛性(3)内容的实用性(4)时间的终身性(5)形式的开放性15. 社会分为三大类:(1)以极其低下的生产国发展水平为标志的原始社会(2)以手工工具为樗的物质生产力社会, 古代社会(3)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16.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没有专门的事业)(2)具有原始性(目的单 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3)同一性内容同一、对象同一、目的同一)17.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8. 文字最早产生之外: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19. 从奴隶社会开始,教育出现了两种形式,一是由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从事的学校教育,二是其他社会活动中进行 的非学校教育20.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学校教育斯巴达是重视军事训练,善 武轻文雅典是商业和航海业政治家和商人21. 唐代六学是:国子学(3 品以上)、太学(5 品以上)、四门学(7 品以上)、律学、书学和算学(8 品及以下)。

      二 馆是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22.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我国是以“四书”“五经”为内容, 欧洲是以七艺为内容,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以“骑士七技”为主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 音乐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西欧的宗教思想渗透于各门学科中,神学处于全部学科 的“王冠”地位六艺和七艺都属于学科课程23.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一所文艺专科学校24. 西方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依法治教25.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26.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教育民主27.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28. 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称为教育者29. 教师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30. 受教育者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 活动的基本要素31.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32.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33.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34.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儒家孔子《论语》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春秋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墨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道家:道法自然,回归自然 战国《礼记》中的《学记》全书1229 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 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思想都是对统治阶级好35.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36. 苏格拉底:问答法,三步:讽剌、定义、助产术37. 柏拉图:《理想国》西方教育第一部里程碑,认为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人分为(1)运用智慧管理国 家的哲学家(2)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3)受情绪驱动的手工业者和农民38.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全面发展,德智体,他在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 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39. 古罗巴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40.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专著。

      是教育学的萌芽41. 卢梭《爱弥尔》是西方教育学第二部里程碑42.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林克《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 论在初等教育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育学法,并开了师范教育的先河洛克《人类理智论》“白板”43. 德国赫尔巴特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4.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45. 传统的教育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46. 拉伊和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47. 杜威 1916 年《民本主义与教育》西方第三部里程碑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 组学校即社会48. 对我国发展产生影响的凯洛夫《教育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主要 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把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杨贤江1930 年以李浩吾的化名《新 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49. 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学科基本结构”发现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论。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全面的终身教育50. 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不同51. 教育归各个行政区分别管理,如美国、加拿大,在中央和地方合作制的国家中,教育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管理 如英国52. 学校的政治局势常常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53. 社会物质生产活动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和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54. 生产力发展的已有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社会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对教育提出了需求,教育总是建立在已有 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又为明日的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55. 1960 年,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 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 分56.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57.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最基本的手段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58.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动力作用,还能为发展指明方向59.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60. 住处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61. 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进入90年代,每隔4 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62. 广义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 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的或观念性文化,主要指的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五种表现形态是:物质形态、 制度形态、观念形态、活动形态、心理和行为形态63. 教育与文化是互相包含、互相作用、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64.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造、更新65.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66. 学校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缩影67. 学校物质文化是指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68.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69.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70.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71. 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学生个性的品德的陶冶和导向作用校风是学校精神 文化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一所学校风气的总称。

      72.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73.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用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 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74. 个体身心发展里面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非认知因素(情感、意志、兴趣、需 要)75.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是(1)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具有能动性76.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7. 内发论强调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柏拉图“理念”先存在于人的灵魂内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最根本的动因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机制”78.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代表:洛克“一块白板”79.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80.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81. 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82.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83.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84. 互补性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85. 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86.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87.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88. 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89. 人的机体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90.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决定性因素91. 人性也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92. 少年期(士一十到十四五岁)是“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 立的倾向93.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 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94.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爱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93. 根据各年级各类学校人物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