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对唐传奇创作.doc
24页科举制度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摘 要:科举制度与唐传奇小说的产生时期相差不远,并相伴发展了两百多年,关系的密切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则就通过唐传奇小说的作品,从其产生、内容、主题、作者及存在环境等因素分析体现在唐传奇的创作中的科举制度下唐代文人的生活风气与士人心态以及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影响关键词:科举制度;唐传奇创作;影响The influence from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o the cre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LegendAbstract: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Tang Dynasty Legend started up at almost the same period, accompanied each other and went through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is article is by the works of the Tang Dynasty Legend, from the factors of its generated content, subject, author, and the societal environment to analyze the various influence of from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o the Literati and their lifestyle and society of Tang Dynasty in the Tang Dynasty Legend creation.Key word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e Tang Dynasty Legend creation; InfluenceI目 录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Ⅰ引 言……………………………………………………………………………………… 1一、士人的宴游促成了唐传奇的产生…………………………………………………………3二、科举元素在唐传奇中的作用………………………………………………………………4(一)科举制度为背景……………………………………………………………………4(二)科举科目……………………………………………………………………………4(三)状元轶事……………………………………………………………………………5(四)“行卷”之风…………………………………………………………………………5三、科举士子的心态促生唐传奇………………………………………………………………7(一)“狎妓”之风…………………………………………………………………………7(二)重功名………………………………………………………………………………8(三)婚恋观………………………………………………………………………………9四、科举士子成为唐传奇的主要作者及读者群……………………………………………11结 语………………………………………………………………………………………13参考文献………………………………………………………………………………………14附 录………………………………………………………………………………………16后 记………………………………………………………………………………………19引 言“传奇”一词源于唐代裴铏的文言小说集《传奇》,南宋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中指出其与牛僧孺的《玄怪录》都是科举士子的行卷之作,并提出了唐代科举士子用文言小说行卷的观点。
近代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中继而提出唐代玄宗时起有科举士子用文言小说行卷,遂造成文言小说的兴盛随后汪辟疆、陈寅恪和刘开荣先生分别在《唐人小说》、《韩愈与唐代小说》、《唐代小说研究》等论著中均发表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言论,另指出李复言的《续玄怪录》为其行卷之作至今这一派的意见在学术界仍占据主流地位但是,也有学者反驳这一观点,最早提出驳论的是黄云眉先生,此后吴庚舜先生、袁维国先生、于天池先生等学者均在自己的文章中从不同的角度支持黄云眉先生,认为行卷之作只有诗歌并没有传奇,而且不能找到确凿的材料证明曾有唐代科举士子以文言小说行卷而中举,所以赵彦卫的记载乃是虚构的,其观点也难以令人信服但是这种说法至今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专题著作 关于唐代传奇的作者与科举制度的关系的研究,冯沅君先生于1948年发表的《唐传奇作者身份的估计》一文中通过对六十种唐代文言小说作者身份的分析得出了唐传奇的作者多是唐科举制度所造就的人才的结论稍后,程千帆先生和傅璇琮先生分别在《唐代进士与行卷文学》与《唐代科举与文学》等著作中加以考证和进一步探讨了唐代科举与文言小说的关系 至今有关探讨唐传奇小说与科举制度的论文主要有:曹家琪《唐传奇与科举、古文运动及其他》、袁国纬《唐传奇行卷说质疑》、李润强《唐代举子是用传奇行卷的吗?--兼论唐代科举与传奇的关系》。
另外一些探讨唐代文言小说或者唐代科举制度的论文中,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过这一方面,但是除了讨论传奇“行卷”这一热门话题之外,更多的是从科举制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唐传奇小说的发展,侧重历史方面而本文则是从唐传奇的内容和主题看科举制度对其的影响,涉及学术界对二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更多的是借鉴并不深入论述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略介绍唐代传奇的产生与科举制度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科举制度对于唐传奇小说内容的影响,从小说作品中,探讨一些科举制度的元素如何渗透在唐代传奇小说创作当中,其中反映了科举的环节、改革、科目以及一些有关轶事第三部分主要从主题上研究科举制度与唐传奇创作的关系,唐代的科举制度给了读书人参与政治的平等机会,文人们重功名,渴望入朝为官,甚至影响了唐人的婚恋观,无论是科举士子还是封建家长,都做出了基于科举制度的存在的选择,生活上文人也形成独特的作风,在唐传奇小说中均有体现第四部分则围绕唐传奇的作者与读者群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展开论述,士大夫的“听话”之风的盛行导致了科举士子成为唐传奇的主要作者群,传奇小说的作者在字里行间不仅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透出了自己对于功名的渴望,也表达了自己的深层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寄托。
一、士人的宴游促成了唐传奇的产生集会宴游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唐朝作为自古以来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必然不会缺少宴游生活,古书中多记有这种集会宴游之风,《唐才子传·王勃传》载:“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宴客”;《王维传》:“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李白传》:“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1]徐岩岩:《唐才子传:天之骄子的盛世狂歌》,黄山书社,2010年版,第5页、第44页、第54页1]隋朝灭亡之后,唐朝沿袭了其人才选拔制度,这就使得大量的科举士子从各地聚集到都城长安,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于在科举考试中受到青睐,科举士子们则会参加集会宴游来广交朋友,切磋文采,所以文士的这一生活是最具有文化文学意义的其规模多则数百人,少则二三好友,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宴游都有着不同的风采,但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它是文士们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时机,在宴游中,文士们都会产生感情的碰撞,引起创作的激情,很多优秀的诗文即是产生在宴游时,同样的,文士们也会在一起讨论自己游学时听说的奇闻异事,有的人就会把这些奇闻异事编写成文,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文言短篇小说,后人称之为唐代传奇。
在很多的唐传奇中也提到了故事的来源,如: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歌既成,使鸿传焉陈鸿《长恨歌传》) 贞元中,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白行简《李娃传》)将军裴冀,京兆少尹孙成,户部郎中崔需,右拾遗陆淳皆适居东南,自秦徂吴,水陆同道时前拾遗朱放因旅游而随焉浮颖涉淮,方舟沿流,昼宴夜话,各征其异说众君子闻任氏之事,共深叹骇,因请既济传之,以志异云沈既济《任氏传》)余时在洛敦化里第,于宴集中,博士渤海徐公谠为余言之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皇甫枚《王知古》)由此可见,很多传奇故事是在士人的集会宴游中产生的,并且唐传奇的繁荣与与科举士子有“话异”的风尚有直接的关系,这期间不仅有成就较高的单篇作品,也有唐传奇的作品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沈亚之的《异梦录》,薛用弱的《集异记》,郑还古的《博异志》等等二、科举元素在唐传奇中的作用(一)科举制度为背景唐传奇小说的创作素材更多的是来自于科举制度与科举士子,这与唐代统治者重视文治天下以及用科举取士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是有密切关系的。
士子无论寒门高第必须通过科举才能入仕使无数渴望走上仕途的士人努力读经,儒生成为国家政权的参与者直接导致了各类儒生形象在唐传奇中大量涌现 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许尧佐的《柳氏传》、元稹的《莺莺传》、牛僧孺的《齐推女》、沈亚之的《异梦录》等名篇的主人公均是参加各种科举考试的士子内容上看这些士子每个人都在科举之路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他们有的中举有的落第,有的步步高升有的一贬再贬(李复言《李俊》),有的郁郁而终(张读《闾丘子》),甚至有的弃仕成仙(裴铏《赵合》)所以无论是神怪类、爱情类、历史类还是侠义类题材的唐代传奇小说,里面都包含有科举的元素 (二)科举科目唐朝科举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经过时间的推移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前者易、后者难唐高宗以后进士科更为人所重视,而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所以唐传奇中的才华横溢、谋求仕途的主人公也大多都是应举进士科的士子,中明经科的人物屈指可数:吴郡人(皇甫氏《车中女子》)、崔允明(蒋防《霍小玉传》)、郑又玄(张读《闾丘子》)、姜荆宝(范摅《韦皋》)、吴全素(张读《吴全素》)。
与其他朝代不同,唐朝的文人进士或者明经及第,也要经过一年一次的吏部“选人”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唐传奇中的有历史上有名的才子出现的故事也有提及其所中科目,比如《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中了拔萃科除了常科之外,皇帝会下诏临选非常之才,这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进士、明经及第或者已经做了小官的都可以应制科考试,中选后名气更大、官职更高、仕途更广白行简的《李娃传》中即详细的描述了这一事实:于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闱……娃曰:“未也今秀士,苟获擢一科第,则自谓可以取中朝之显职,擅天下之美名……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声价弥甚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科,策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高彦休的《杜牧》也提到杜牧年少成名:“弱冠擢进士第,复捷制科”另外,科举考试的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