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心莲生产实用技术.docx
10页穿心莲生产实用技术第一章 概况穿心莲 [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 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叶或全草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是中医临床应用较多的药材,也是许多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穿 心莲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分布于印度、泰国、斯里兰卡和印尼等很多亚洲平原中国最初引种于广 东和福建南部,现长江以南各省以及山东、北京、陕西等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江西等省,湛江是广东的主要产地,全国最高年产量约为 8000吨,其中湛江约为 800〜1000吨20 世纪 50 年代,穿心莲在国内大种中草药的热潮中曾被广泛种植,穿心莲作为中草药中的天 然消炎药物被开发为“穿心莲片”,并畅销国内大江南北,当时位居中草药制剂的前列此后,随 著 20 世纪 70、80 年代,我国抗生素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及庆大霉素、螺旋霉素、麦白霉素、小诺 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等产品的陆续上市,作为天然消炎药物的穿心莲片很快就被冷落, 其销量一落千丈,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已很少有人问津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由于抗生素的 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以及新型抗生素价格昂贵,病人越来越难以承受等原因,人们又开始怀念 20世纪 50〜 60 年代开发上市的中药消炎药穿心莲片,穿心莲等中草药再度成为制药厂家的研究重点。
作为一种支持免疫系统的药物,穿心莲在中国和印度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近十多年来的研究 已经证实穿心莲对于各种各样人体功能和疾病的积极作用, 从普通的感冒和发烧到扁桃体炎、 肺炎、肺结核、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和腹泻都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最新科学研究表明,穿 心莲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内酯类物质、黄酮类和甾醇等其中新穿心莲内酯在 20 世纪 90年代已被国内厂家开发成为新型植物注射剂(如莲必治、穿琥宁和新炎平等) ,这些产品的年销量均超过 1 千 万支至于含穿心莲成分的中成药则更多近年来国内外医药研究人员对穿心莲另一主要成分—— 黄酮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穿心莲对多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脂、血管栓塞、心肌梗 塞、脑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等等)均有防治作用国内已有厂家据此开发出“穿心莲黄酮片” 经临床验证,该药片对防治脑缺血的总有效率高达 82%,几乎与西药相当有人认为中药“穿心莲黄酮片”有望成为继银杏叶片以后又一种畅销国际市场的天然心血管病药物更令人振奋的是,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的 Collins 教授等人在调研 19 种中草药的抗爱病病毒 (即 HIV-1 )作用时发现, 黄芩、金银花、 穿心莲, 板蓝根和胡黄连等中草药的 30%水提取液对 HIV-1 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1999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自行设计的药理试验进一步提示, 穿心莲的主要成分———新穿心莲内酯,只需很小剂量即能有效地抑制类蛋白转换说明新穿心莲 内酯有望成为一种全新抗爱滋病药物的天然原料,其意义决不亚于银杏内脂与黄酮因为目前全球 至少已有数千万 HIV-1 携带者,其中绝大多数为无钱治疗的穷人(分布在非洲南部与东南亚国家) 尽管不少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以及巴基斯坦)也有穿心莲资源分布,但我国广东、广西出产的穿心莲内脂含量最高,达 4%左右由于广东、广西的山区(山坡地)非常适宜种植穿心莲,且该药材为一年生,当年种植可以当年收获,故发展穿心莲大有前途今后一旦新穿心 莲内酯的抗爱滋病作用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承认,我国南方诸省即可扩大穿心莲种植面积,从而使当 地农民增收穿心莲属于粗生植物,农民在种植过程往往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施肥不合理、 栽培技术落后等致使穿心莲抗逆性减弱,引发各种病害,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特别是偏施大量氮 肥造成穿心莲有用药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含量急剧下降,药材商品性变差另外,由于选地、施 肥和病虫防治等的不规范而导致重金属或农药残留等问题,给农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 民种植的积极性。
为提高穿心莲的品质,顺应穿心莲产业化发展趋势的需要,结合我们近几年开展 的穿心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参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GAP技术和各地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验,我们编写了本套穿心莲生产实用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第二章 生物性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概述穿心莲为爵床科穿心莲属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一见喜、斩蛇剑、斩舌剑、苦草、苦 胆草、四方草、榄核莲、圆锥药草等,以全草入药穿心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穿心莲内酯( andrographolide )、新穿心莲内酯( neoandrographolide )、14- 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甙( andrographoside )、14- 去氧穿心莲内酯甙( 14-deoxyaandrographoside ),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 穿心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炎、消肿、止痛等作用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 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尿路感染、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 炎、热淋涩痛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痈肿疮疡、外伤感染和毒蛇咬伤等制剂有穿心莲片、穿心 莲内酯片、亚硫酸钠穿心莲内酯注射液等植物特性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株高 50〜100cm,全株味极苦,性寒。
茎直立,多分枝,具四棱,节稍膨大单叶对生,披针形或尖卵形,长 2〜11cm宽0.5〜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 3〜 4 对;叶柄短或近无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夏秋季开白色或淡紫色小花;花萼 5 深裂,外被腺毛;花冠淡紫白色,唇形,上唇外弯, 2齿裂,下唇直立, 3 浅裂,雄蕊 2 枚,子房上位, 2 室,药室一大一小,大的被髯毛,花丝一侧有柔 毛蒴果长椭圆形,长约 1.5cm,两侧呈压扁状,中央具一纵沟,成熟时紫褐色,内含多数种子图1植株形态三、生长特性穿心莲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如果长时间干旱不浇水,则生长缓慢,叶子狭小,早开花,影响产量种子发芽温度在 15C以上,35C以下植株生长最适温度 25〜30C,温度27C左右有足够的雨水时植株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当气温下降 15〜20C,生长缓慢,只开花不结实或不能开花;当降至7~8C时,生长停止,叶片变成紫红色;遇到霜冻或低温期较长时,植株全部枯死;冬季遇轻霜时间短的年份,仅枝条枯萎,第二年春可重新抽芽穿心莲为喜光、喜肥、喜温、怕旱植物,但湿度过大会影响根系发育,造成幼苗倒伏。
苗期怕高温,超过 35C,烈日暴晒,出现灼苗现象,故苗期注意遮荫,降低土壤温度但在过度荫蔽的条件下生长,植株高而纤弱,开花结果较迟穿心莲在肥沃、疏松、微酸性和中性砂质壤土中能很好地生长肥料充足,枝叶生长茂盛,特别在 生长早期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产量一般用育苗移栽方法种植, 长江以南也可露地直播 一般4〜5月播种,留种地宜于3月初播种,花期8〜9月,果期10月气温较低的地区要适当提早播种并用加温方法育苗采取短日照处理幼苗和打尖等措施可促使提前开花结实,以便留种以开花前或现蕾期收获者质量较好,采割后及时除质,洗净,切段,晒干广东每年可收 2次,亩产200〜400公斤,高者可达 700公斤第三章 穿心莲品种介绍各地种植的穿心莲种子纯度不一致、混杂严重,主要存在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生态类型;不同 种质的穿心莲茎叶干重、药用成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大叶型的茎叶干重及药用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 小叶型,大叶型穿心莲的产量、产值较小叶型穿心莲具有明显的优势各地的穿心莲种植大都使用当地的农家种,品种选育工作几乎没有开展近几年,广东省农科 院作物研究所通过资源引进, 综合生物学性状、 产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分析, 筛选出优良品系 1 个(粤 莲 1 号),该品系纯度高,生长整齐,抗逆性强,生物学产量(茎叶干重)高达 1000-1300 公斤 /亩,药用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含量高,达 4%以上,且质量稳定。
生长适应广,喜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忌干旱,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为好综合生物性、农艺学和有效成 分含量来看,粤莲 1 号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穿心莲优良品系第四章 穿心莲的规范化种植(GAP技术一、选地整地穿心莲喜温暖环境,育苗地宜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肥沃、平坦、疏松的地块因穿心莲种子细小•地选好后,整地时要求充分整平耙细,作畦要翻地作畦畦面宽 130〜150厘米,一条深沟道 20厘米深,一条浅沟道 12厘米深,田四周开 3 0厘米深的边沟,沟沟相通,排水方便,天旱 时堵塞沟,雨多时作排水用作药材用的地,施腐熟堆肥、人粪,每亩 1500公斤,浇沟里,覆土整平栽植地可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地、缓坡地或荒山地,在山区,可在果木林下套种,以 短养长,增加效益瘦地和过砂的地,也可在幼龄果树林行间种植选地后深翻土壤二、品种选择各地种植的穿心莲主要存在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生态类型;不同种质的穿心莲茎叶干重、药用 成分含量均差异显著, 大叶型的茎叶干重及药用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小叶型, 大叶型穿心莲的产量、 产值较小叶型穿心莲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宜选用药用成分含量高、抗性强、产量高的大叶型品 种。
繁殖方法1. 育苗1.1 育苗时间与方法穿心莲可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种植 3 月底至 4 月初为适宜育苗期南方北方多用育 苗移栽方法,直播早春温度低,出苗迟,产量低,不利于生长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的育苗方法, 但在北方育苗是采用育白薯秧的火炕方法育苗播前种子处理,方法比较多,用沙磨、温水浸和晒 种等法1.2 种子处理穿心莲种子坚硬,有腊质,吸水慢,育苗前种子需经晾晒、揉搓,破坏腊质层可用沙子拌种, 每份种子拌 2 份河沙,混匀后装入布袋内反复搓揉,磨掉表皮蜡质直至表面失去光泽,蜡质层部分 磨损即可,磨的太过易伤种子然后在 45C热水处理后,自然降温,浸种 24小时播种1.3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应提前配制,用腐熟的土杂肥与熟土按 3:7 的比例配制若土杂肥不足,每立方米熟土 加入三元复合肥1〜1.5公斤(严禁拌尿素以防烧苗);同时加入适量辛硫磷颗粒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打碎拌匀,用薄膜覆盖闷 5〜7天,杀死病虫,扒开散去药味1.4 播种将苗床铺入营养土 8〜10 厘米厚,选晴天上午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 捞起与草木灰拌匀后撒播于苗床 , 再撒盖 0.5〜1 厘米厚的细土 , 并喷洒清水直至覆盖土湿透, 最后 贴地平铺一层锯末、粉碎的树叶或干松针,保持土壤湿润。
整畦苗床可用竹片等拱成小拱棚,盖地 膜,地膜上加盖 0.5〜1.0cm厚的稻草保温、保湿每亩大田需 60m苗床的幼苗,每 60m苗床的幼苗,播种量为 100〜150g2. 苗床管理种子出苗的关键是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育苗地要求秋收后深翻风化,育苗前两周施腐熟大粪作 基肥,翻土和拌均匀,耙细、整平,作畦宽 150 厘米左右播前选晴天,育苗床深灌,待水渗后, 撒一层过筛的细土,把种子播入,覆薄层细土以盖住种子为标准上面再盖一层锯末、粉碎的树叶 或干松针,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板结再盖薄膜,夜间盖草帘或蒲席,保温控制好温湿度,出苗前 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 28〜30C,夜间为16〜17C,夜间温度较低时盖草苫保温,露芽前要及时揭去 地膜,以防烧苗出苗前保持苗床湿润,表土不能干燥发白,因种子在苗床表面,如果干燥,新发 出的小芽得不到水分,易枯干如果表土干燥,上午 9〜10点,把薄膜揭开用喷壶在畦面洒水,一般浇3〜4次水就出苗了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 25〜28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