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节奏活动生活化的尝试五大领域.docx
3页幼儿园节奏活动生活化的尝试-五大领域-幼儿教育论文-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幼儿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但长期以来,幼儿园节奏活动往往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脱离,大多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灌输式、机械地进行节奏技能的训练,幼儿不足学习的主动性、发明性,不足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为了解决这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园在幼儿园节奏活动生活化方面进行了尝试 生活化的节奏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根底,激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生活中蕴涵的各种节奏在活动中充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明力,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叙述,从而调动幼儿在节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节奏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采取如下办法: 一、节奏活动内容生活化 1 引导幼儿倾听、再现生活中的声音与节奏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引导幼儿认真感受、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节奏。
如,各种物体运动时发出的声音:有钟表的嘀哒嘀哒声、拍球的嘭嘭嘭嘭声、跳绳的啪嗒啪嗒声、炒菜的嚓嚓嚓声……;各种动物的叫声:有小猫的喵喵喵声、小狗的汪汪汪汪声、公鸡的喔喔喔声……;各种叫卖的声音:有叫卖豆腐花的、有叫卖——馒头,山——东馒头的……;各种大自然的声音:有呼呼的风声、哗啦啦的雨声、沙沙的树叶声……在引导幼儿交流“你在生活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感觉到这些声音是什么节奏的《〞之后,再引导幼儿“你能把这些节奏表现出来吗《〞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声音、语言进行再现在交流活动中,幼儿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交流自己感觉到的声音在后面的表现活动中,孩子也很踊跃、很大胆,惟妙惟肖地进行模范、表演有的边发出炒菜的声音边做炒菜的动作;有的边学猫叫边模仿猫走路的样子;有的边发出钟表声边用手臂做出秒针移动的样子……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双向互动,如:一幼儿做肢体动作,其他幼儿猜,并有节奏地为他伴奏每次活动结束后,对幼儿布置了下一次活动的“家庭作业〞——“生活中你还看到、听到、感觉到什么是有节奏的《〞幼儿就在这不断地察看、模仿、再现、交流中丰盛了节奏活动的内容,体验、感受到了节奏活动的乐趣。
2 选择合乎幼儿生活经验的题材作为活动的内容 通过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模仿、再现,为生活化的节奏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根底在此根底上,我们又选择了许多音乐发明者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再用音乐的形式、节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优秀作品作为幼儿节奏活动的内容如?高兴的小厨师》,我们通过引导幼儿察看了解自己的妈妈、厨房的阿姨在厨房忙碌的情节,模仿她们洗菜、切菜、炒菜、上菜等富有情趣的动作来表现作品中舒缓、激越快乐、得意时音乐节奏的变化又如生活中解放军、警察一直是幼儿最喜欢、最崇拜的角色之一,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小解放军》作为节奏活动的素材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模仿解放军踏步、扛枪、开枪、开炮、敬礼等动作感受进行曲节奏的雄壮、激昂 通过选择这些合乎幼儿生活经验的节奏活动内容,让幼儿充沛感受到了节奏活动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节奏 二、节奏乐器生活化 购置的打击乐器固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一直以来也是幼儿园节奏活动的首选乐器,但从生活中寻找“乐器〞更富有挑战性和发明性,使用得好那么充斥趣味,更能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仅能与正规乐器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合理使用生活化的乐器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乐器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伎俩如:在节奏活动?小青蛙》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小碟子制成的乐器,一敲一合发出的“呱呱呱〞声,就像是青蛙的嘴在一张一合的叫呢这样的乐器幼儿不仅熟悉、喜爱,而且操作方便,声音悦耳,又与?小青蛙》的音乐主题十分吻合,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节奏乐?小青蛙》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自制了用钥匙和铁丝串成的串铃、易拉罐和沙子(豆子或小石子)制成的沙球、洗衣粉桶制成的小鼓、脸盆(饼干盒)制成的大鼓以及各种能发出声响的厨房用具和生活用品等,将这样的“乐器〞投放到节奏区里,让幼儿自由探索,不仅提高了节奏活动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在不知不觉、轻轻松松的气氛中掌握并创编出各种节奏 三、节奏活动形式生活化 1 充沛利用家庭资源,让幼儿自由体验生活中的节奏 节奏活动穿梭人家庭,让幼儿在家庭中自由、愉快地感受节奏每个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事,都能引导孩子感受到节奏的存在如:洗手时听听水龙头的节奏(滴滴答答或哗啦哗啦),刷牙时听听牙刷发出的节奏(刷刷刷),走路时听听拖鞋发出节奏(啪嗒啪嗒),再听听敲门(咚咚咚)、切菜(嚓嚓嚓)、上楼梯(踏踏踏)……的节奏。
这些家庭节奏活动的发展需要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通知等方式,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并和孩子一起做简单的记录发展家庭节奏活动,不仅让孩子在家庭中进行节奏学习,也让家长参与了节奏的训练,同时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2 创设生活化的音乐节奏区 生活化的音乐节奏区是为集体活动和将来学习的节奏活动提供前期准备的场所,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最正确场地幼儿在里面能尽情发挥、自由发明教师把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废旧的锅、碗、盆、蝶、汤匙、筷子、小石子、豆子、沙粒、果核等都投放到活动区里,并制作了一些水果、动物等幼儿喜欢的形象节奏卡,让孩子自由探索在这样的活动区里,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由起初的自由、无目的乱敲打逐渐过渡到按一定的节奏有意识的敲打,最后到根据自己创编的节奏型进行演奏由起初的个人尝试逐渐过渡到找同伴交流,最后到小组共同演奏或轮奏在这过程中,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演奏能力和节奏创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节奏活动贯通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并不把节奏活动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而是贯通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示例:利用早锻炼时间引导幼儿感受拍皮球时(嘭嘭嘭)的节奏,跳绳(啪嗒啪嗒)、跑步(踏踏踏)……的节奏;在生活中,听听擦桌子(嚓嚓嚓)、扫地(刷刷刷)……的节奏;在户外散步时,听听被风吹动时树叶发出的“刷刷〞声、倾听春雨的“沙沙〞声、夏天打雷的“轰隆隆〞声…… 此外,教师还可将节奏活动与其他领域的学习内容相融合如:将节奏练习与儿歌朗诵和故事观赏相融合在故事观赏?大象和蚊子》活动中,为了让孩子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特征,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大象走路迟缓、惨重的节奏,蚊子叮咬大象又轻又急的节奏,大象用尾巴驱赶蚊子时尾巴一甩一甩的节奏及最后大象生气时用力跺脚的节奏,并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发明性的表现孩子们有的弯着腰,边走边甩动长鼻子(手臂)表现大象走路时的节奏;有的两手食指尖并拢放在嘴前不停向前戳,表现蚊子叮咬大象时的节奏;有的把一只手放在屁股后面左右甩动,表现大象用尾巴赶蚊子时的节奏…一活动中,幼儿能积极思维、大胆表现,氛围到达了高潮 总之,生活化的节奏活动是以幼儿生活经验为根底,通过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创设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把节奏活动贯彻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提升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发明力,提高幼儿节奏感和表现力。
同时,生活化节奏活动的探究体现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别,促进幼儿个性开展激励幼儿自主学习,增进幼儿互相交流等教育理念,幼儿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尽情分享中不断肯定自我,体验积极向上情感,充沛获得自我价值感,为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根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