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业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docx
3页药业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背景药物是医生对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近效期药品因生产时间较短,药品保质期较短,易出现丢弃浪费或者是销售给消费者影响其正常服药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药品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民众健康,提高药品使用效益,规范药业近效期药品管理必不可少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药业近效期药品的分类,严格管理近效期药品的储存、销售和使用,减少过期药品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药品使用效益,保护广大老百姓的健康权益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生产、销售或者使用药品的药业机构定义1. 近效期药品:保质期在6个月以下的药品2. 临界效期药品:保质期在6-12个月的药品3. 稳定效期药品: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上的药品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1. 近效期药品储存管理1. 在库存管理中,应严格按照药品保质期和种类分别储存管理2. 应对近效期药品进行立库式管理,保证先进先出原则3. 应单独安置近效期药品,避免混合存放4. 应制订近效期药品储存日报,对储存情况进行详细记录2. 近效期药品销售管理1. 对于临界效期或过期药品,应及时将其下架、销毁处理,严禁以低价促销的形式销售2. 终端药店应按规定区分存放,在特定货架上单独陈列近效期药品,并设置提示标识。
3. 对于网络销售平台上的药品,应在商品描述中标注保质期信息,防范近效期药品被误购3. 近效期药品使用管理1. 医疗机构对于近效期药品,应按照医院临床治疗方案和标准规程使用2. 应在药局、药房等药品使用点,设置提示标识,并对近效期药品进行特别标注3. 严格控制近效期药品使用数量和范围,避免过度使用造成危害近效期药品安全处理1. 临界效期药品,对于尚可使用的药品,医疗机构可调剂使用,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情况2. 对于过期药品,应立即销毁处理,避免流入市场和终端消费者手中3. 近效期药品被销毁时,应注意对环保的安全和卫生的保障近效期药品管理的责任1. 药业企业应建立进口、生产、储存、销售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药品安全监管制度2. 药品销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购进和销售记录和药品交易信息公示等制度3. 药品使用单位、医疗机构应建立日报告、使用记录、评价考核等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的监管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应加强对药品生产、储存、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药品质量控制2. 消费者应当合法选购,发现使用过期药品或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当向国家、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和投诉。
本文对药业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药品监管更加规范和科学,保障了广大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加强了药品市场的监管和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