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单元意识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为例.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5279753
  • 上传时间:2024-0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1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单元意识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为例本文旨在探索单元意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单元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容结构载体,更是核心素养习得的过程方法载体单元意识即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性的学科知识建构和核心素养培育规划,该单元下的每一课都应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单元教学正是要基于单元意识,确定单元教学主旨与史学思想方法目标,从而设计教学活动在目前“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中,单元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第一,基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特点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中外历史发展大势单元教学恰好以一个教学主题或具体目标为中心,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组成课程圈,侧重于呈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趋势第二,基于高中历史课堂现存时间不足、教学内容庞杂的问题这实质源于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对教材内容缺乏结构化的设计倘若立足于单元意识,则可对相联系的知识、能力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学习时间一、立足于单元意识,凝练教学主旨与史学思想方法目标历史学科的单元教学,强调要在单元意识视角下,在宏观上将单元作为整体进行设计,形成知识结构与史学思想方法框架,促进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习得和历史思维品质的提升,但最终仍需落实到“课时”中。

      笔者将以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及其《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用具体的案例探索单元设计的基本路径,探讨如何立足于单元意识,落实具体的课时教学,以此推动课堂转型和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一)通过文本解读,把握单元内容的内在逻辑文本解读是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进而提炼单元主旨的重要途径文本解读可重点关注课程标准、单元标题和导言、各课标题和目,从而厘清目与课、课与课、课与单元、乃至单元与分册的关系通过对各课和课中各目的分析与整理,可提炼出对应各课的小主题,进而厘清小主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通过对单元内容结构的梳理,明确本单元的核心主旨为:“传说、文献与考古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从文明源起至夏、商、西周,显示了多族共主家天下的国家渐趋成型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促进了民族交融与国家趋同秦灭六国,创规立制,初步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承秦制而有所损益,最终奠定与巩固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而历史课程的结构构建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从对单元内容的分析中也可确定“史料实证”是切合本单元需重点突破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单元课程内容,细化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笔者将“传说、文献与考古构成了后人认识历史的基本范式”设为本单元的史学思想方法,细化至本单元各课中,并隐含能力培育的梯度分解与细化为: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对单元下属各课“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初步规划:通过对传说、文献与考古发现的解读,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特征;通过对文献与考古发现的解读,揭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动;通过对出土秦律竹简和《史记》对比研究,促进理解秦朝速亡的原因;通过对文献与考古发现的解读,了解汉武帝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二、基于单元主旨与史学思想方法目标,落实课时教学设计落实到课时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所提炼的单元主旨与能力目标,结合课标要求,设计课时主旨与目标本课是整个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开篇第1课,由三个子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构成课标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两相结合,笔者将教学主旨定为:“传说、文献和考古揭示了中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约1万年前已进入新石器时代。

      渔猎耕牧共生,南稻北粟并举,仰韶、河姆渡、大汶口、龙山、红山和良渚文化是其典型代表;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经夏、商、西周,炎黄子孙奠定了精耕农业的基础,创造了成熟的甲骨文字和灿烂的青铜文化世袭、内外服、分封等政治制度的嬗变显示了多族共主家天下的国家渐趋成型主旨开端已揭示了“传说、文献和考古”这一后人认识历史的基本范式,同单元目标形成呼应教师可借由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献记载在教学中渗透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落实史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态度、“论从史出”的观念,并培养家国情怀据此制定教学目标:“通过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初步学会运用神话传说、遗址、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等史料互证,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点,理解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征;懂得上述史料的价值区别,能提取他们蕴含的主要信息;感受早期中华先民创世的艰辛,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归属感而学习运用神话传说、考古实物、传世文献等多重史料互证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特征就是本课的重难点在确定了课时教学的主旨、目标和重难点后,教师就可以在其指导下设计教学活动笔者择取了部分活动设计加以展示。

      活动设计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及《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标出课文所提及的遗址和遗存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表格(名称、时间、社会生活社会组织、代表性遗址、遗存4个方面内容)这一环节旨在让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地图和表格整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发展时空观念认识传说和考古史料的价值,通过它们的互证认识石器时代的中国活动设计2:对比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从其墓葬揭示社会结构与特征的变化,设计问题链:1.分析P3《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及其墓葬情况,可推测新石器时代早期文明有何特征?2.阅读《赵陵山70座墓地随葬品统计表》,指出与新石器早期的姜寨相比,良渚文化在墓葬上有了什么差异?3.从中反映出哪些社会特征?4.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一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提取深层信息,初步学习对比分析,认识考古发现的重要价值,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并通过问题链揭示生产力与私有制、阶级分化的关系,体现唯物史观在此基础上,可对上一环节的表格进行拓展,增加“社会特征”一项归纳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社会变化,说明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学生据此既可认识到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能形成对这一阶段时代特征的认识活动设计3:教师出示时间轴,指出其上呈现的教材中时间表述的区别,如: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引发思考这一环节旨在以武王克商年份的探究为案例,可用利簋铭文、《尚书·牧誓》、天文学相印证,也即以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上的当世文献乃至其他学科相互印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多重证据的互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通过互证认识历史的方法最后,结构式的板书设计也是体现课程内容和相应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的重要载体,笔者为此设计如上图板书三、思考与展望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基于单元意识落实课时教学有以下几个效果:第一,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整个单元为载体,围绕某个核心素养的能力目标,对其进行细化分解,贯通、渗透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其掌握第二,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化在单元意识下设计课时教学,使学生能构成“横向、纵向、多角度、多层次”知识结构网第三,有助于推动课堂转型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由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转向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转向对不同时空背景下历史发展、变迁趋势的认识。

      然而,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对于教师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受限于笔者本身的能力和研究时间所限,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在未来群策群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