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docx
3页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能 形式:深化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23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 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高校工程学院团总支 参加者:山东省青岛海洋高校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 一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进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量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训练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训练、3%受到过高等训练。
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头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训练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训练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训练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训练落后的根本缘由,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训练"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训练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训练的渴望越剧烈训练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家长特别盼望孩子能上到高校.我依旧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状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盼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训练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农村来说,推断人们重视训练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训练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由于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训练、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高校"!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训练、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训练"、"训练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卑视成份呢? 训练,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训练,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训练进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进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进展阻碍了训练进展速度,而训练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训练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