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黑龙江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汇编.docx
12页2024年黑龙江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汇编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在知觉某一事物过程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现象体现的影响知觉的因素是A.兴趣爱好B.理想信念C.知识经验D.需要动机 2.1905年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是【】A.瑞文推理测验B.斯坦福智力测验C.比纳-西蒙智力测验D.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3.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杜威倡导的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4.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5.“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6.由于外界环境变化或者机体内部状态改变面使人产生的无法应对的负性情绪或信念,称为A.文饰B.退行C.否认D.压力 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教育法C.自我修养教育法D.陶冶教育法 8.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而颁布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9.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A.自愿性B.灵活性C.实践性D.直观性 10.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反映出的教学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1.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情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均衡性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 12.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影响B.学校教育C.先天遗传D.社会环境 13.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小组活动B.集会活动C.个人活动D.文体活动 14.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个人B.小组C.班级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 1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道德的活动B.品德的活动C.政治素质的活动D.法纪观念的活动 16.学前教育家的代表作是()A.《教育漫话》B.《爱弥儿》C.《人的教育》D.《教育论》 17.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抢红旗我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口令发出后,大家一起去夺红旗,全班同学该怎样站位才最为公平合理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8.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A.组织学生活动B.做好家访工作C.做好德育工作D.指导团队工作 19.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
这说明学制具有( )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2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所谓个别教育是指( )A.班集体中优秀生的个别教育 B.班集体中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C.既包括优秀生的个别教育,也包括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D.全班学生的教育 21.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2.知觉产生的基础是A.察觉B.直觉C.感觉D.联觉 2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 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合作 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24.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选择D.注意的分配 25.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尊B.自信C.自我效能感D.自我意识 二、判断题(8题)26.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 27.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A.正确B.错误 28.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A.正确B.错误 29.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A.正确B.错误 30.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A.正确B.错误 31.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 3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 33.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A.正确B.错误 三、填空题(2题)34.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___35.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___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班都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37.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8.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39.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40.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41.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42.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4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44.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5.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知觉的理解性2.C1905年,“比纳-西蒙量表”由30道由易到难的题日组成,智力水平的高低根据儿童完成题目的数量来确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3.A4.B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果断性5.A6.D暂无解析7.A暂无解析8.D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9.C课外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10.B题干引文的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而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头脑混乱而没有收获这里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感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提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11.D12.B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3.A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14.C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15.B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6.C17.C18.C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进行的,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19.C暂无解析20.C暂无解析21.B暂无解析22.C加党是在高党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描作两于感党器官的室观事物的型体属性的反映23.D暂无解析24.A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其中,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25.C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一个新概念,即“自我效能”,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强化),而且受“人对结果的期望”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26.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27.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28.B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
29.A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30.B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31.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32.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33.B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34.人工概念35.感觉对比/继时对比36.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班都拉在其强化理论中把强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37.1.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正因为教育具有这种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法律等)发生密切的联系,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38.(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脑力与体力的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2)造成人片面发展的原因是旧式分工;(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4)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39.(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原则3)耐心倾听原则4)疏导原则5)促进成长原则6)预防原则7)细致询问原则40.(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41.(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