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中华五千年至理格言录(戒骄篇).doc
10页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中华五千年至理格言录(戒骄篇)中华五千年至理格言录【戒骄篇】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骄傲自满会招来失败,谦虚好学得到受益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求备:求全责备不及:不够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检点自己总知不足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不要舍不得改正错误,即不能姑息错误 人道恶盈而好谦——《周易·谦》 盈:满做人的道理是厌恶骄傲和喜爱谦虚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系辞上》 伐:自我夸耀德:自以为有功德厚:敦厚至:极点劳苦不自耀,居功不自傲,为人敦厚到了极点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 看见别人的长处就朝那个方面努力,自己有过错就改正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七十二章 见:现,表现自贵:自以为了不起有自知之明就不要到处表现自己,懂得自尊自爱就不要自以为了不起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载士会语 莫大:没有比这个更大人谁能没有过错呢?错了能改,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在某方面可以做我老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是)知:智懂就懂,不懂就不懂,这才聪明 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施:夸张不要夸耀自己做的好事,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 每事问——《论语·八佾》 随时随地向人虚心求教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食:蚀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有过错人人都看见,改正了人人都敬仰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贰:重复一次不要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惮:怕有了过错不要害怕去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犯了错误不想改正,这才是错误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引申指不要自以为了不起,总对人指手划脚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管子·法法》 矜:夸耀大士:大人物骄傲自负的人,成不了大人物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荀子·大略》 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径亡:败独:刚愎自用迷路因为不问路,溺水因为不打听涉水之径,失败是由于刚愎自用,因此要多向人请教 不知戒,后必有。
——《荀子·成相》 有:又,再犯了过错不时刻警戒,必然再犯 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淮南子·修务训》 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尽知天下事,即个人能力是有限的 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眦——《淮南子·说林训》 眦:眼眶能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 让:谦让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虽然懂了也要谦逊,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得志有喜,不可不戒——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一朝得志便喜形于色,这一点必须戒除意指不能稍有进步就沾沾自喜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靡:不要恃:依仗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知道错了必定改正,学到的知识技能一定要牢记 日闻所未闻,日见所未见——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每天都可以得到新的知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谁能没有疑惑呢? 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唐·柳宗元《祭吕敬叔文》 知识能力一天天变化,聪明才智年年增长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逮《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谦逊好学,以向别人请教为耻的人骄傲自满 日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论语·学而》 每天都检查自己的言行,有过错就改,没有过错就勉励自己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宋·朱熹《大学》注语 人洗涤自己的心灵以除去恶念,如同洗澡除垢一样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正——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一个人可贵不在于没有犯错,而在于有错能改 爱戴高帽,自受圈套——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爱听奉承话等于自己往圈套里钻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红楼梦》第十九回 比喻会挑别人的毛病,却忘了反省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