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笔隶书入门33284.doc
11页钢笔隶书入门 作者: 倪端一、钢笔隶书的点画钢笔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样的;写时要专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一)、点,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气内含;有人说隶书;点如木楔;看来是有其道理的;如下图所示: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绽开,呼应相顾;(二)、横,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外形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给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如下图所示: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就上横只应用平横了;(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精品.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有时仍显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分运用;(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如下图所示: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如下图所示: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六)、折,折画在隶书中一般起副笔作用,它斩钉截铁,洁净利落,分为直折和斜折,如下图所示:精品.直折多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其势稍向内收拢,斜折多用于右耳部、子部等,其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剧烈;(七)、钩隶书的钩大多用于副笔,与其它笔画相协作使用,其势较为圆转,应含蓄自然,如下图所示:(八)、挑,隶书的挑(或称提)多作副笔用,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无什么特殊之处;如下图所示:二、钢笔隶书的结字 把握了隶书的点画特点之后,进一步就要讨论隶书的结字规律,明白结字特点;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因字立形,各自成形,偏旁错落,形断意连,点画避就五个方面去分析:(一)、因字立形 隶书的总体势为扁方形,以左右八分取势,波磔分明,伸展自然;但并不是全部的隶书都必需写成扁的,也就象楷书全部的字并不都是方块外形一样;汉字的笔画有多有少,要写得顺乎自然,就必定有长短大小的变化,这便是因字立形;如汉摩崖《石门颂》中的颂、定、谷、受、以、更、铭、石因其笔画较少,加上波挑,波磔的夸张和变化,所以横势扁方特点较突出而鲜明;如下列图;但象书、晏、骂、事、阳、躬、隆、域等字,笔画较多,横画亦多,所以写得较窄而长,八分势不明显;如下列图;仍有《石门颂》中的命,升等字,竖笔写得更长更夸张,好玩味性;因字立形不只是《石门颂》古朴夸张之结字特点,而且是全部汉碑的结字特点之一;如下图所示:精品.(二)、各自成形 隶书结字不但要求每个字的重心平稳,而且要求每一个字中的偏旁均能独立存在,而不欹斜;这是由于它是从篆书独立偏旁演化而来的缘故;如下图中的请,动、输、鲜、计、职、君、意等字,其上下左右偏旁都各自成形,而楷书就不具备这一特点;一个字如上下左右都能独立成形,这样组合成一个字就要平稳了,这正是隶书的端庄、朴实、高雅的特点;如下图所示:(三)、偏旁错落 隶书的偏旁既能独自成形而又错落有致,丰富多变,给人移动生动之感;如《石门颂》中的者、必、义、节、截、毒、屈、空等字,错落变化,生动好玩;如者字,将波挑断开,位置错开,这一移便增加了一份愤怒;如必字,波挑和波磔对应交叉,三点随便点下,颇好玩味;义字变异大,却不换原形,节字,缩上放下;截字自然随便,毒字亦缩上放下,正斜衬托,令人爱之;屈字上展下缩,左包之势显明;空字将宝盖绽开,完全盖尽,有篆书之意趣;如下图所示:精品.(四)、形断意连 汉字每个字都是由点画的连续书写而成,因此,在书写时就产生运笔的笔势,点画与点画之间呼应相顾,血脉贯穿;隶书的点画呼应和楷书一样,画断而意连,似断仍连,形断神连,虽没有象草书那样的牵丝,但精神意趣是紧密相连的;笔画间毫不孤立,呼应相顾,协作默契;所以,我们在临习隶书碑帖时,肯定要留意笔势的往来,留意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做到形断意连,形神兼备;如下图所示:(五)、点画避就 要使每个字写得都具有不同的外形、活泼、生动、美丽,就要讲究点画之间的避就关系,要主次分明,轻重有别,隶书中点画避就有较多表现,有的收敛,有的放纵,各有意趣;你让一点,我进一点,穿插呼应,协作亲密;如下图的道字,上部首字收敛,下部的走车放开,用波磔表现,修长而伸展;至字,上小下大,下部的土字,第一横收用短平横,其次横放用波磔横;其字,上大下小,其次横长而下部点宜缩,子字竖弯向左伸展而横收敛,就字左下而右上,上下错开,而趣味生焉;清字三点水敛而靠左上,以让右部之青字;功字左部之工字缩以让右部之力字;拾字提手旁让右部之合字;(六)、变化生新 隶书结字又善用笔画的增减和字形的变异来变化,结字奇妙,耐人寻味;如下图朔字变两点为横;直字上下断开,中下部用点相连,罔字左右变为对应直画,垂字省上—横,下部变为山字,其字上部多加一竖画,年字中间变化为—横一点;在字省去左竖;师字省去左上一撇,右上又多加一点;弘字右部变厶为口;原字上部多加一点;精品.三、写好钢笔隶书应留意的问题 隶书既具有有用价值,又具有美扮装饰特点.是次于行书的常用书体,特殊是钢笔隶书,平直中有变化,风格多样,千姿百态,为广大青少年伴侣所宠爱;学习钢笔隶书,除了仔细临池,反复读帖外,仍应从整体上留意以下三个问题;(一)、八分取势;隶书的最大特点是取横势,左右伸展,“八分”取势,所以又称为“八分书”;在书写时,第一要设计好扁方格,为“八分”取势制造好条件;写时要留意基本笔画的“平”,且平中略有斜势,修长而伸展,飘逸而流美;不要过于拘谨,取势要宽,收放自如;如下图所示:需要特殊留意的是,不是全部的隶字都取横势,亦有取纵势的,临帖时,应当区分对待.处理恰当;如下图所示:(二)、主次分明;每个字都有主笔和副笔,练习时肯定要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要突出,主次应分明;常言道:“蚕无二头,雁不双飞”;即每个字中只能夸张主笔,写成蚕头雁(或称磔)尾,其次的横画要写成不带波磔的平横;如下列图:(三)、辨析文字;汉碑中有很多字通过简省、移动、异化、繁写等方法表现,和我们今日通用的简化字有较大差距;这也正是汉碑之所长,变化丰富,千姿百态;我们在临帖习字时,一方面要仔细辨认分析,集字或创作时,不要用错;如下图的:灵、定、泽、谷、其、秦、以、路、永、年、渊、源、尾、空、导〔同道〕、毒、霜、截、苗、者、知、执、深、议、凉、原、本、勒、必、节等字;精品.四、学习钢笔隶书的正确典范——《石门颂》临习指要 汉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数量之大,风格之多,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每通碑皆有每通碑之风格面目,“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学习钢笔隶书到底以哪一种汉碑为范本?有人主见先学遒丽平正的《乙瑛碑》,有人却先学朴拙方俊的《张迁碑》,又有人宠爱习飘扬雅逸的《曹全碑》,各有道理;其实,通通汉碑都出色,要我说,从钢笔书法的工具和特点动身,以瘦劲奇放的《石门颂》为隶书入门的正确典范为好;由于《石门颂》用笔细劲,结字多变,平正中又具变化,以骨气和韵味兼长,适合用钢笔来表现;(一)、《石门颂》总体风格简析《石门颂》为东汉刻石中的一支奇葩,它自然、奔放、朴拙、雄强、清爽;为汉碑中之神品,历来为书法金石家所称赞,被称为“隶中之草”;罗复堪诗云:“精湛奇逸石门颂,害怕何由敢问津,合与孟初称草隶,苦心力学莫因循;”杨守敬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石门颂》集各种书体之优点,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结体,行书的意态,草书的趣味;学写《石门颂》,既要把握其用笔中锋,纤细而有力度,平正朴拙之风格,更不行乎视其平中寓奇,变化夸张之特点,要由平入奇、由巧渐拙,努力寻求其开阔纵放,飘逸新颖,健劲姿肆的不凡境域;(二)、《石门颂》用笔分析《石门颂》在崖壁上书写镌刻,形成了奇妙的遒古婉蜒的笔法,这是大自然所给予的美;它虽为摩崖碑刻,却较少森庄重穆的庙堂气象,而多了些迭宕野逸的山林之趣;其用笔多沉厚,圆入圆出,多用中锋,含而不露,颇类秦篆,圆劲而纵放,飘逸而多恣;《石门颂》多系一分笔书成,善用锋尖,提笔运行,因而笔画极为细劲,但由于善于藏头护尾,却不显单薄,颇有沉厚之意;精品.用钢笔临写《石门颂》,用笔取其细劲易,得其沉厚难,要善于藏锋回笔,留意轻重提按的处理;要写得有金石趣味,就可加入少许颤笔;如下图所示:(三)、《石门颂》结字分析《石门颂》结字的特点在稳衡中极尽变化之能事,以“险”取胜;因字立形,或取横宽之势,或显纵长之姿,率意天真,妙趣天成;内敛外放,险中取平,正中寓斜,欹中取平,千变万化,耐人寻味;叉通这笔画的移动和增减,使字形更加精妙奇妙,令人耳目一新;有的竖画垂下特长,如汉简之率意而为,夸张大胆,令人叹绝;用钢笔临此碑,要留意其结字之丰富多变,或横或纵,或收或放,要因字成形,取其自然之美,先求形准力至尖端,中宫收紧,四周如意;如下图所示: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协作!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