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文化四人教版.doc
12页2019-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文化四 人教版首先,要讲清近代这个概念的起止时间即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止所以本节包括的四节内容即是从清朝晚期(鸦片战争)——中华民国统治的终结、新中国的成立前[引言分析](由教师讲解)本章引言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从时间、背景、态势三个视角揭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封建文化发生冲突引言着重描述了这场冲突的态势,“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大量涌入,势如潮水,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封建文化这说明西方文化处于主动地位,中国文化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层提出中国文化冲突带有两重性:一重是先进与落后的冲突;另一重是侵略与反抗的冲突第三层指出清朝晚期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扬弃传统文化的糟粕,滤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变革求生存、图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变的必由之路先进的中国人为此所做的种种努力,必然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第一节 清朝晚期文化(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是晚清文化的第一部分,包括思想、科技、教育三个方面,是高考的命题重点之一,因为从纵向来说,这三个方面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具有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横向来说,这三个方面更能表现中国不自觉地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是被动,但也说明中国近代化的脚步正急切向前。
另外,这部分内容,可与现在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相吻合,以历史史实来证明:兴国必须兴科教[学习目标]一、知识要点:“西学热”;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严复、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新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清末新学制的制定和科举制的废除二、思想渗透:1.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如“西学热”的出现2.体现爱国精神:如詹天佑在艰苦的环境下修建成京张铁路、冯如拒绝外国高薪聘请毅然携机回国等3.体现追求真理的精神:如严复译成《天演论》,以生物进化理论来宣传社会进化理论,为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对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三、能力培养:1.比较能力: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严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在向西方学习上的异同点2.概括能力:结合史实说明:西学东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入的[重点、难点]重点:确定重点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一,必须是主体知识,此为高考重点内容;二,能与社会热点相联系的知识,此为高考命题重点;三,能与政治、地理学科相交叉的知识,此为文科综合题的命题重点;四,课本重点叙述的内容,如有的知识点会涉及正文大字部分、正文小字部分、黑体字材料、人物图像、历史图片、历史地图、课后习题等,也是重点内容。
据以上标准可确定本节——重点内容: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特征、进程、实质等难点: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历史作用[教学方法]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概括所学内容,教师加以点拨、深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反映”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敌的入侵,中国社会日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或被动、或主动地向西方学习,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这始终是清朝晚期文化发展的主流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第一、二节讲的是清朝晚期的文化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节《清朝晚期的文化(一)》,主要是学习清朝晚期我国在思想、科技、教育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一、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思考题:1、为什么在19世纪四十年代,中国会出现西学热?向西方学习的实质是什么?2、向西方学习经过了哪几个层次?3、为什么说在西学热潮中,严复的贡献最大?授课:1、西学热的出现(1)原因:①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的爆发,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的炮声使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睡梦中警醒,开始睁眼看世界,发现西方各国并非是昔日的“夷狄”了,沉痛的教训,告诉人们: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今日的老师,向西方学习势在必行,于是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②根本目的(实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他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何在呢?即为强国御侮,学习西方是为了打击西方列强2)经过:(在学生阅读完相应内容后,请学生根据大、小字内容,并结合以前所学的具体史实说明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经历三个层次:①工艺技术(结合地主阶段抵抗派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②自然科学理论(结合洋务学堂学习的“格致之学”)③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结合维新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2、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首先,可带领学生看《严复》的头像,明确: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重要人物提问:为什么说“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呢?”由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因为他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社会和政治理论的名著,其中以《天演论》最重要在《天演论》中,严复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世道必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呼吁救亡图存,自强保国《天演论》的出版,震动了中国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思考、讨论:为什么严复的译著会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如此巨大的震动作用呢?因为:①当时中国的国情:“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统治危机亦相当严重;——变法维新已成为时代需求。
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封建顽固派自恃中国地广人多,仍旧盲目自大③严复选择了较为恰当的角度:即从生物进化角度,破除封建意识,唤起民族警觉,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④与以前的抵抗派和洋务派相比较,严复涉及的领域高深、更广阔,其宣传的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理论成为维新派利于、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工具巩固练习:结合课后习题三材料解析题来练习可用投影打出练习内容如下:材料一:本篇(赫胥黎《天演论·人为》)有云,物不假人力而自生,便为其地最宜之种 ——严复《天演论·导言四·复案》材料二:俄罗斯蟋蟀,旧种长大,自安息小蟋蟀入境,克灭旧种,今转难得……嗟呼!岂惟动植而已,使必土着最宜,则彼美洲之红人、澳洲之黑种,何由自交通以来,岁有耗减……物竞既兴,负者日耗,区区人满,乌足恃也哉! ——严复《天演论·导言四·复案》阅读后,回答:1、严复是否同意赫胥黎的观点?为什么?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封建顽固派自恃中国地广人多,仍旧盲目自大,严复的观点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①严复不同意赫胥黎的观点。
他以安息小蟋蟀侵入俄罗斯,使俄罗斯大蟋蟀灭绝和近代美洲、澳洲土著居民受欧洲白种人杀戮,人数锐减为例,驳斥了赫胥黎博士生生物物种最宜本土的观点②严复指出自恃中国地广人多,盲目自大的态度是错误的,敲响了救亡图存警钟二、科学技术的成果阅读思考题:1、在清朝晚期,中国科技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2、中国近代思想家、科技家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授课: 阅读完成后,请填出下表内容:科技家重要成果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并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结合P73《铁模铸炮》图,指出此种铸炮法的发明者是?(龚振麟)2、P74黑体字材料:“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其原故,制器之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李善兰《重学·序》”据此说明:李善兰研究算学的初衷是什么?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参考答案:解除边患;爱国主义精神3、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哪一条?其设计者是谁?(京张铁路;詹天佑4、1911年,冯如拒绝外国高薪聘请,携飞机回国,说明了什么?(冯如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5.科技家、思想家取得成果的原因?(热爱祖国,以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科研和创造的动力;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又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在十分艰辛的环境下,刻苦钻研,为国争光。
三、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阅读思考题:1、为什么说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2、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分别是什么?3、如何评价《奏定学堂章程》?授课:1、新式学堂的创办(1)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据表格及课文第一段分析)①开办的目的:(回忆以前内容回答: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为了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②开办的新式学堂:(参考P75表格)并注意:中国近代开办最早的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③教学内容:以经学为主——格致之学(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④培养目标:培养官吏——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之才此为进步)思考:为什么说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参考答案: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的变化2)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①著名的新式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②教学内容:宣传维新思想,包括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③目的:宣传维新变法,培养变法人才并指出:1898年光绪帝诏准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并补充:它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北京大学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此为维新变法的内容之一;并且它是戊戌政变后惟一保留下来的内容2、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1)原因: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原来的封建考试制度——科举制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教育改革主要内容:一是制定新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指出: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二是废科举——1905年3)评价《奏定学堂章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指出其进步性,又要指出其局限性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又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所以它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它的局限性[课堂巩固练习]1、《决疑数学》的译者是( )A严复 B李善兰 C徐寿 D华蘅芳 (D)2、在西学热中, 的贡献最大;他的译著中,《 》最重要3、P73《铁模铸炮》图中描绘的此种铁模铸炮法的发明者是 ; 所撰写的《方圆阐幽》,阐发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4、我国近代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的设计者是 ; 第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是 5、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6、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创办的 ; 第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是1898年建立的 7、中国近代思想家、科技家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课后作业]1、 课后习题第三题材料解析题总结、整理答案)第二节 清朝晚期文化(二)[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是晚清文化的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新旧交替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本节与第一节是一脉相承的,在西方列强入侵与资本主义文化冲击下,史学、文学和艺术领域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不少新的成果,呈现新旧交替的状况但是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是非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