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案(.docx
5页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知识梳理】1、 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黄老之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3)措施: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 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 “有为”(1)原因(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地位:汉朝儒家代表,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2、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目的 主 张结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3)教育方面:“四书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中央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意义: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儒学的地位);全国各郡设学校, 推广儒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独尊儒术的影响: (1)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重难突破】关于汉代新儒学1.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为政以德”“民本”等思想为新儒学所继承。
2)发展①从思想内涵来看,新儒学兼收并蓄,融合了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思想,先秦诸子学说中互为关联、相通互补的积极因素于此得到集中强化,并与儒家的基本思想融为一体;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更加强调“君本”思想②从与当政者的关系来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③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学说,但带有理想色彩和对现实政治进行批评的成分;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拓展延伸】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汉代新儒学先秦儒学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包含民本思想,具有人文精神地位官方化(官方哲学),是封建正统思想为显学(民间学派),但不受统治者重视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维护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1)对汉代政治: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思想武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钳制了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拓展延伸】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包容性强,能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及外来思想;历代儒学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造知识结构】【典型题练】【典题1】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用“天下之贤人”等主张董仲舒的这些主张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B.适应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 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文化的“一统”有利于维护政治“一统”,故选C项。
A、B两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因此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