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民间习俗.docx

4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03565664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88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东民间习俗(吃喜面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民俗表 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 兖州一带,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 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可作为山东民 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 之首的泰山,民俗特色尤为显着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 和外出经商习俗最为突出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 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事象鲁 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 紧密相连,独具特色一)生活习俗 1.饮食 山东日常饮食风俗,整体说来属于北方类型,其鲜明的个性、独具特 色的饮食方式和烹饪技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 置,其中菜肴风味被誉为中国四大风味菜系之一,被冠名为 “鲁菜”,享誉海内外山东日常饮食、节时习俗,有着深 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日常饮食习俗,是与人民大众生活最 为贴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像 面食山东大部分地区民 众的饭食,以面食为主,主要有馒头、包子、饺子、烧饼、 面条、蒸饼等 胶东大馒头馒头的形制、名称有种种细 别半球体且大个的叫饽饽、馍馍,长方体的叫卷子,作为 年节、喜事以及祭祀的馒头,叫饽饽。

      做饽饽技术含量要求 很高,从制作“发面引子”到和面时的水面比例,从揉面时 的手法手力,到上屉排摆到火候掌控,都需要“独家窍门” 包子的共同特征是外有一定厚度的面皮而内里装馅外皮采 用捏合方式合拢,入屉蒸熟,是“蒸包”;还有一种是用平 底锅擦油,包子入锅后因少许水均匀洒下,半煎半烙,是“煎 包”山东有名的包子很多,如青岛对虾小笼包、大鸡包; 济南什锦包、五仁包、猪肉灌汤包;惠民、泰安等地的油煎 包(水煎包);济宁、菏泽回民的羊肉煎包;宁津长官镇包 子;临清烧麦、徐家煎包;聊城孟家灌汤包等等比包子小 若干倍的,以水煮熟,就是水饺了水饺是春节时家家必备 节日食品,也是祭祀故人、供家堂族谱等仪式的必备供品, 形成了不少“名饺”,如菏泽砂锅水饺、济南烫面饺、博山 石蛤蟆水饺、东部沿海地区鲅鱼水饺;其他的还有四喜饺、 高汤小饺(即状元饺)等 山东各地还有很多具有地方 特色的面食油条,在山东主要是作为早餐济南等地群众 称油条为“果子”,煎饼果子、豆汁油条,都是老济南人传 统早餐 米食山东省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适合大 稻生长,生长周期较南方更长,一般稻米品质也优于南方稻 米新中国建立后,种植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主要在鲁南、 鲁西南地区,较为出名的有黄河大米、鱼台大米等。

      粘 (年)糕也称米糕,是以大黄米(黍米)、糯米面或者粘高 粱、粘玉米面和水,并掺以红枣,蒸制而成,口感粘韧,米 枣飘香 杂食地瓜和玉米食品曾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占据 山东人民的饭桌常见的地瓜食品有煮地瓜、烤地瓜、地瓜 粥、生熟两种地瓜干、地瓜面饼、地瓜煎饼、地瓜面窝头等, 地瓜面还可以制作粉皮、粉条、凉皮等常见的玉米食品有 饼子(大饼子、苞米饼子、锅贴、片片、粑粑等)、掺菜饼 子、包菜饼子、窝头、发糕等玉米羹、拔丝地瓜,是现在 饭店的畅销菜 煎饼山东境内以煎饼为主食的地区,集 中在胶济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煎饼材料多为玉米面、 小米面、黄豆面、高粱面、小麦面等还有几种特别的煎饼, 如柿子煎饼,流行于青州一带;着名的枣煎饼是孔府家厨所 制;泰安有一种加入各种调料的五香煎饼,是为馈赠亲友而 特制 甜沫流行于济南以西地区的粥饭将花生仁、黄 豆粒浸泡后,与小米一起磨成“磨糊”待用,爆锅后加入花 生仁、豇豆、粉丝、海带丝等,煮开倒入磨糊,最后放入菜 末、胡椒面等,也有加入鸡蛋皮、面筋或豆腐皮等辅料的, 是早餐的常见粥食 粘粥粘粥也称为“稀饭”、“糊糊” 等山东有名的一种粘粥是“八宝粥”胶东地区对粘粥分 得很细致,玉米面粥叫做汤;小米粥叫做粘粥;高粱面的稀 饭叫做胡汤;把高粱煮到开花,名叫高粱花子;玉米捣为碎 瓣做成的粥叫“大馇子”。

      在鲁西地区,以面疙瘩入汤,熬 成粘稠的“疙瘩汤”,在胶东有类似的“海鲜疙瘩汤”各地 还有片儿汤、油汤、海鲜汤、揪面汤等在有些地方,喝粘 粥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在鲁西南和鲁中一些农村,人们 习惯晚餐时熬制很稠的粘粥,把菜放在粘粥上,手握馍馍, 蹲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吃,成为夕阳中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 小豆腐俗称“菜豆腐”、“豆腐渣”等,“高档”的小豆腐是 以豆面和菜煮成,“低档”的则是用磨豆浆后产生的豆渣和 菜泰安地区将菜切碎,加入豆面、玉米面,和水、盐及少 许植物油,煮熟,不但可以做成“小豆腐”,还可以摊煎饼、 贴饼子 果蔬山东地区季节以外的蔬菜瓜果,多为蔬菜 大棚人工培育,一年四季皆有生产菜类有大白菜、萝卜、 土豆、苔菜、莴苣、圆葱、香椿、芹菜、小白菜、小茴香、 扁豆、豆角、金针、芋头、碗豆、姜、苤蓝等瓜类大体分 为鲜食和菜用两种鲜食者有西瓜、甜瓜、脆瓜、面瓜、香 瓜等;菜用者有黄瓜、西葫芦、冬瓜、南瓜、菜瓜、饭瓜、 吊瓜、丝瓜、方瓜、鼎足瓜、葫芦等副标题 肉品肉类 食物资源,主要来自家庭饲养和农场饲养的禽畜产品一般 是猪肉为主,牛、羊肉为次;禽类中鸡肉为主,其次为鸭、 鹅、鹌鹑、珍珠鸡等。

      水产淡水产品除微山湖区、东平 湖区、马踏湖区等野生采集外,主要靠淡水饲养和人工培育 获得;海洋及海河滩涂远洋捕捞和滩涂养殖,成为海产品的 主要来源淡水湖泊主要水产品有鱼、虾、蟹、蛤,有鲤鱼 草鱼、鲢鱼、黑鱼、罗非鱼、鲫鱼、甲鱼、鳝鱼、鲶鱼、鳜 鱼、虹鳟鱼、青虾、中华蟹、毛蟹、河蚌、河蛤等东部沿海盛产各种鱼、贝、虾、蟹、藻等海味,主要有加吉鱼、青 鱼、黄花鱼、鲅鱼、鲐鱼、偏口鱼、梭鱼、刀鱼、带鱼、银 鱼、老板鱼、沙丁鱼、鲳鱼、辫子鱼、鲨鱼、舌头鱼、鲍鱼 鲜贝、干贝、鱼翅、海参、海螺、海肠子、牡蛎、文蛤、毛 蚶、天鹅蛋、蛏子、蚬子、对虾、鹰爪虾、琵琶虾、白虾、 梭子蟹、石甲红、乌贼鱼、鱿鱼、海胆、海米、虾皮、鱼籽 干、乌鱼蛋、冻粉、海蜇、八带鱼和海带、裙带菜、石花菜 等 山珍有木耳、蘑菇、山菇等蚂蚱、金蝉、蚕蛹、 蝎子等也都成了餐桌美食其它常见的还有野兔、山鸡、石 蛙、山鼠、山蕨菜、山葱、山韭菜等 2.居住 山东居民有散居、四合院、三合院、府第、庄园等多种居住形式 散居院落不设院墙和大门,不与左邻右舍相连,但一户一台, 户和户之间界限分明,每一个房台是一个单独的院子这种 散居院落多见于黄河滩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

      四合院以 正房或北屋为中心,形成后院和前院格局,有些后院设后门, 前院有东西厢房胶东地区有的地方是在西厢房位置盖猪圈 和厕所,在南侧临街地方盖南屋临朐一带四合院有大四合、 小四合、二进院、三进院等大四合院,有正房三间,正房 两头各接两间,称为厢房建厢房的位置,各建三间房称为 住房,南屋三间为厨房,东南建大门两间,西南建猪圈和厕 所,总称为“栏”;小四合院,正房三间,两头各建厢房一 间,建厢房的位置各建住房三间,南房两间或三间,大门和 栏各一间;二进院,是将大四合院的大门做两道门,前面另 辟一小院,另开大门;三进院是大四合院的连续 三合 院有正房、厢房,而无南屋,鲁西南一带称之为“簸箕房” 莱州的“耳朵包着头”,将正房的山墙一侧留出空地,盖起 厢房以遮掩正房的山墙 庄园式民居是早年间富裕家庭 聚族而居的形式,多为数个四合院、平房与楼房相结合格局, 俗称几进院落,或一进三院、一进四院等着名的有栖霞牟 氏庄园、惠民魏集镇魏氏庄院、龙口城北巷子丁百万庄园等 府第型住房的代表是曲阜孔庙和邹城孟府园林式住宅保存 不多,以济南万竹园和潍坊十笏园为代表 院落一般用 院墙封闭,有的将临街院墙用石料砌成几何图案,有的在石 基腰线砖上刷成粉白并略加装饰。

      东明一带则在山墙上方开 小窗,有的在山墙上写“吉星高照”等吉祥语院落的出口 为大门,有的于后院再开出口,名为后门,大宅第有开旁门 的,俗称“便门”或“小门”大门是人、畜、车辆、物资 出入的通道,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垣的一部分,称为墙门, 一类是取三间或五间房中的一间为门,上宇下基,称为屋门 鲁中、鲁西流行屋宇式大门,大门前脸由门框向外成三套砖 沿,俗名“三齐头”;鲁东多三檩墙柱式大门,螭头、脊头、 檐板讲究装饰,统称为门楼 照壁又称影壁、影门墙, 鲁西南有的地方称为宅神堂,设在大门之内,有的单独建筑, 有的镶在厢房山墙上,以防过往行人窥视住宅内活动壁身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或作画,或书福、寿、鸿、禧等近 年来,时兴镶瓷砖画,与壁下盆景相映成趣 院子中各 房和其他设施空间的安排,各地不尽相同从前流行四合院, 现在多流行正房前一方院以北屋为中心,屋前的叫院,二 门之前的叫前院,屋后的叫后院进入大门至照壁的一段俗 称过道,折向前院若有墙隔断,往往设月亮门,前院与院有 子墙分隔,设门,名叫二门 台房黄河滩中的台房,以 台代院不设院墙台用夯土筑成,四面坡上各留排水道,并 遍植树木台上建房,称为台房,院则称为房台。

      房屋一般 采用草房、瓦房和平顶房等建筑风格 草房以草苫屋顶 的统称草房,平原地区多用麦草,山区多用硬秸山草草房 中最有特色的是沿海的“海带草房”,每座房需用草数千斤, 屋顶坡度很陡,屋脊做成卷棚式,隔热隔寒,冬暖夏凉日 照一带有一种民房,屋顶的中间苫草,近屋檐和近山墙的地 方覆瓦,俗名“四不露毛” 瓦房瓦常见的有三种:一 种是蝶瓦,一律仰面铺砌,称为仰瓦,用合龙方式铺砌,称 为“一仰一合”;第二种是平瓦,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 代后普及;第三种是脊瓦,半筒形,多用于屋脊东明县瓦 房主房屋脊正中雕砖为小庙形式,名为屋楼,屋四角飞檐, 俗称“垂飞”;潍坊瓦房多以砖雕作装饰,屋山尖端处饰菱 形垂云,下端拔缝也用各种砖雕,山窗、窗檐无不雕花;菏 泽一带瓦房皆用陶制屋脊兽装饰,有狮、马、牛、羊、鸡、 鱼、大兽、小兽八种 由于生产、气候、民间俗信等因 素影响,山东民间房屋形式多种多样如,泥平顶房,流行 于鲁西北,当地人在屋顶晾物、晒物、乘凉、露宿一面坡 不做屋脊,屋面斜向一边,多建在后院等处,作为磨房、草 屋等黄河三角洲垦荒农户院落宽大,往往建一排棚子为牛 屋、车屋、草屋等挎屋,鲁西北一带,多在正房两边山墙 处附带建两个小屋,形状像两只篮子,多用于储粮、储草、 储杂物等。

      网铺,建在海滩上,做渔民出海、登岸落脚时的 房子海青房,东平一带较讲究的一种平房,石基或砖基, 上接土坯墙,厚实平顶四角青,从前黄河滩上一种房屋, 以青砖垒四角,搁梁架,以秫秸抹泥成墙,遇洪水墙倒而房 不落架 室内格局各地风格不同胶东一带通行的格局 是正间作厨房,两边都作壁子与内间分隔,进门就是锅台, 东、西各开房门通内室灶间东西两壁,各于正中开门,分 别通东屋与西屋屋的上方一般有棚屋内有炕,由灶间烧 火做饭时暖炕炕是寝卧之所,也是吃饭、做针线、接待客 人的地方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北屋一般不设墙间隔,屋内 也盘炕,炕在屋子东端或西端,与山墙同宽的名叫可山炕, 不及山墙宽的叫半炕,锅台设在炕沿北端,冬季时家中老人 往往坐在炕上并在这里吃饭,其他人则以锅台为饭桌鲁西 南、鲁西北很多地方北屋一般不用墙间隔,迎屋门北墙放一 个条几,靠条几放一张方桌,左右各放一个罗汉椅或无扶手的灯挂椅,有的在方桌前再放一张矮方桌北墙上平时挂中 堂和对联,年节时供祖挂族谱卧具用床不用炕,几张床分 别放在各个墙角副标题 3.服饰 服饰民俗主要指衣帽穿戴服饰从最初保护人类安全舒适渡过春夏秋冬,并进 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直至融入审美的服饰观点,在这个过 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服装款式,赋予了不同的服饰内涵,并 逐渐与社会、政治、礼仪等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使服饰 民俗的信息量包罗万象。

      衫俗称褂子,多为棉布制作而 成,如用麻布或夏布制作成的也称麻布衫或夏布衫,有大襟 和小襟之分,一般是用布扣 夹袄为春秋季节的上衣, 为一表一里的对襟小褂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由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