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docx
47页2024-2025年度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蛋白含量低,不易在电泳中发现,常出现本周蛋白质、高血钙、肾功能损害及淀粉样变,属于免疫学分型的哪一型( )A.IgA型B.IgD型C.轻链型D.不分泌型E.IgG型【答案】 B2、男性,62岁,全身骨痛半年,十年前曾做过全胃切除术体检: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无肿大检验:血红蛋白量95g/L,白细胞数3.8×10A.恶性淋巴瘤B.骨质疏松症C.多发性骨髓瘤D.巨幼细胞性贫血E.骨髓转移癌【答案】 C3、NO是A.激活血小板物质B.舒血管物质C.调节血液凝固物质D.缩血管物质E.既有舒血管又能缩血管的物质【答案】 B4、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标志A.AFPB.CEAC.PSAD.CA125E.CA15-3【答案】 A5、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存在于A.微丝B.致密颗粒C.α颗粒D.溶酶体颗粒E.微管【答案】 C6、数学发展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危机,触发第三次危机的事件是( )A.无理数的发现B.微积分的创立C.罗素悖论D.数学命题的机器证明【答案】 C7、就红细胞生成素(EP)而言,下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肾产生,而人工无制备B.能刺激造血多能干细胞,使形成红细胞系祖细胞C.能促进幼红细胞增殖和成熟D.缺氧状态时,肾产生红细胞素增加E.胎儿时期肝脏也可产生【答案】 A8、在接触抗原后,T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主要场所是A.骨髓和淋巴结B.肝和淋巴结C.脾和淋巴结D.淋巴结E.卵黄囊和淋巴结【答案】 C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下列疾病,其中哪项不正确A.败血症B.肌肉血肿C.大面积烧伤D.重症肝炎E.羊水栓塞【答案】 B10、临床实验室定量分析测定结果的误差应该是A.愈小愈好B.先进设备C.室内质控D.在允许误差内E.质控试剂【答案】 D11、男性,35岁,贫血已半年,经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浅表淋巴结未及血象:RBC2.30×10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答案】 D12、使用口服抗凝剂时PT应维持在A.正常对照的1.0~1.5倍B.正常对照的1.5~2.0倍C.正常对照的2.0~2.5倍D.正常对照的2.5~3.0倍E.正常对照的3倍以上【答案】 B1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A.基础教育B.筛选性教育C.精英公民教育D.公民教育【答案】 A14、荧光着色主要在细胞核周围形成荧光环的是A.均质型B.斑点型C.核膜型D.核仁型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C15、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B.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D.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单一化评价【答案】 D16、使用口服抗凝剂时PT应维持在A.正常对照的1.0~1.5倍B.正常对照的1.5~2.0倍C.正常对照的2.0~2.5倍D.正常对照的2.5~3.0倍E.正常对照的3倍以上【答案】 B17、Ⅰ型超敏反应根据发病机制,又可称为A.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C.迟发型超敏反应D.速发型超敏反应E.Ⅵ型超敏反应【答案】 D18、男性,67岁,因低热、乏力2月余就诊,两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RBC4.25×10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答案】 D19、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正常参考值为A.140~174分B.30~130分C.105~139分D.71~104分E.7~51分【答案】 B20、下列划分正确的是()。
A.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零B.角分为直角、象限角、对顶角和同位角C.数列分为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无限数列和递减数列D.平行四边形分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和对角线不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答案】 D21、Ⅰ型超敏反应A.由IgE抗体介导B.单核细胞增高C.以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D.T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导致的炎症反应E.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答案】 A22、设f(x)与g(x)是定义在同一区间增函数,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f(x)+g(x)是增函数B.f(x)- g(x)是减函数C.f(x)g(x)是增函数D.f(g(x))是减函数【答案】 A23、内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下列哪一个( )A.因子ⅧB.因子ⅩC.因子ⅫD.因子E.因子Ⅺ【答案】 C24、B细胞成为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由于A.分泌大量IL-2的能力B.表达MHC-Ⅱ类抗原C.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的D.在肠道淋巴样组织中大量存在E.吞噬能力【答案】 B25、“以学生发展为本”中“发展”的含义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人特长的发展以及( )的发展A.科学B.可持续性C.活泼主动D.身心健康【答案】 C26、“矩形”和“菱形”的概念关系是哪个( )。
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属种关系D.矛盾关系【答案】 B27、关于骨髓纤维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脾大B.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也可Ph染色体阳性C.末梢血可出现幼红/粒细胞D.早期WBC增多E.骨髓穿刺常见干抽【答案】 B28、属于检测Ⅰ型超敏反应的试验A.Coombs试验B.结核菌素皮试C.挑刺试验D.特异性IgG抗体测定E.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答案】 C29、 抛掷两粒正方体骰子(每个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 2, .... 6),假定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观察向上的点数,则点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为()A.5/36B.1/9C.1/12D.1/18【答案】 B30、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A.①③⑤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 C3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了下列哪项教学原则?( )A.启发式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 A32、ELISA是利用酶催化反应的特性来检测和定量分析免疫反应ELISA中常用的供氢体底物A.叠氮钠B.邻苯二胺C.联苯胺D.硫酸胺E.过碘酸钠【答案】 B33、《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 )。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B.德育与智育相结合C.教师与学生相结合D.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答案】 A34、MBL途径A.CPi-CH50B.AP-CH50C.补体结合试验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E.B因子【答案】 D35、关于PT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T测定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B.口服避孕药可使PT延长C.PT测定时0.109mol/L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是1:9D.PT的参考值为11~14秒,超过正常3秒为异常E.肝脏疾病及维生素K缺乏症时PT延长【答案】 B3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下列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指挥者【答案】 D37、欲了解M蛋白的类型应做A.血清蛋白区带电泳B.免疫电泳C.免疫固定电泳D.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测定E.尿本周蛋白检测【答案】 B38、荧光着色主要在细胞核周围形成荧光环的是A.均质型B.斑点型C.核膜型D.核仁型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C39、不符合溶贫骨髓象特征的是(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B.粒红比值减低C.三系显著减低D.无巨幼红细胞E.以上都是【答案】 C40、慢性溶贫时,评价尿中尿胆原下列不正确的是( )A.粪中粪胆原增高比尿中尿胆原增高为早B.尿胆原增高同时隐血试验阳性C.受肝脏及消化功能影响D.受肠道菌群及使用抗生素影响E.尿胆原不增高【答案】 B41、某中学高一年级560人,高二年级540人,高三年级52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81的样本,则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是()A.28、27、26B.28、26、24C.26、27、28D.27、26、25【答案】 A42、男性,30岁,常伴机会性感染,发热、咳嗽、身体消瘦,且查明患有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初步怀疑为艾滋病,且HIV筛查试验为阳性结果。
若该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为A.CD4B.CD4C.CD8D.CD8E.CD4【答案】 A43、证明通常分成直接法和间接法,下列证明方式属于间接法的是( )A.分析法B.综合法C.反证法D.比较法【答案】 C44、《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定了九条基本事实,下列属于基本事实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