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发展的选择:从发展主义到新发展主义.docx
8页高等教育发展的选择从发展主义到新发展主义 高等教育发展的选择:从发展主义到新发展主义 发展主义的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发展观,过分的将经济发展指标量化,将发展视同增长当发展主义作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或发展理念后,就会造成发展规模的快速、盲目的扩大,过分追求数字的增长在对发展主义反思和批判的前提下,新发展主义从更宽广的视野和崭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新发展主义在对发展主义所产生的社会性危机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中,反对单纯的经济发展,而主张综合的、内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主张把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均衡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模式研究的主题联合国发展计划开发署1990年主编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发展的真正目的就是扩大人类在各种领域里的选择权,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新发展主义是针对在发展主义理念主导下的重物不重人的单面线性发展观的反思和批判,主张社会发展是在以多元文化主义的前提下,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发展观,倡导经济利益和文化发展相统一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社会发展从重物的增长转变到重人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唯经济增长观”转变到“文化发展观”,突出文化价值在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
新发展主义是基于文化价值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的统一本文通过对发展主义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反思,对新发展主义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内涵进行诠释,这对进一步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主义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一)“经济主义”渗透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发展主义是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并以此当成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主义简单的把发展的全部内涵理解为经济增长,并把经济发展奉为社会发展的圭臬这种以“经济增长”、“经济至上”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念渗透社会的所有领域,就容易产生“经济增长就是一切”或“经济增长压倒一切”的所谓“经济主义”从一般的意义上理解,发展主义的本质是关心物质财富的增加,经济增长或发展是国家、社会的根本目的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围绕“经济”转,为“经济发展”服务,沦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在发展主义主导下的高等教育也不自觉的成为“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经济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培养人才的文化机构,很快就被公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和发动机,于是高等教育迅速与经济联姻,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有学者称之为“教育经济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在高等教育领域,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领域特别突出和明显因此,很多国家大力发展教育,首先发展高等教育,并对高等教育进行大量的投入,希望通过高等教育的振兴与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于是,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在校学生数增长也特别惊人,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发展主义主导下高等教育大发展,确实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表面上极大的繁荣,但同时也隐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主要是沿着经济性方向进行的,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把教育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战略轨道,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纷纷采取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措施,并把其作为规范教育发展和学校行为的重要标准于是,经济因素渗透到了高等教育的所有场域,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服务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经济色彩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凸显,高等教育与经济过分紧密的关系,使高等教育丧失了独立性,高等教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手段以及经济增长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目的的趋势十分明显发展主义的本质是以物为本,单向和孤立的看待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教育对劳动者效率的作用、教育对经济的适应性以及高等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是背离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的,最后会付出沉重的发展代价。
(二)“实用主义”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础 詹姆士说:“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1]发展主义一旦与实用主义联姻,“经济实用”就成为判定一切事物的标准实用主义秉承“有用就是真理”并作为判别社会发展的方法论模式,会导致“发展自我而无视他者的利益,发展物业而无视文化的培育,重视可用性而造成对自然的无节制掠夺与破坏”[2]由于实用主义过分强调事物的实用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内会演化为一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使高等教育机构的培养方向、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都会按照实用的标准去建构很多教师和学生也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观点和方式来对待各学科的知识,不自觉的就会产生学科知识主次之分的观念,重应用学科、轻基础学科;重科学轻人文等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高等教育场域中,应用研究倍受推崇、基础研究遭受漠视;“热门”专业倍受青睐,“冷门”专业遭受冷落;科技知识倍受重视,人文知识遭受轻视大学成了巨大的技术生产工场,既生产商业产品,也生产物质产品,即便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等也暗含着这样一种思路,即作为对经济主义的论证工具,或如经济学那样单纯教导如何获取资本与物利。
越是与获利有关的学科越是扩张发展,无直接便利可图的人文诸学科则或使其自行凋敝[3]实用主义的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的结果或实际的效果,往往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限定在狭窄的利益范围之内加拿大GJ爱默森说:“实用主义者过分地强调结果,以致当某些即刻会产生的结果没有出现时,他们就很不耐心某些行为或观念,不论其结果如何,它本身就可能是美好的比如,爱、真理、智慧或正义,也许它们的有价值并不在于它们能实现什么,而在于它们本身的正确性也就是,它们可能具有内在的价值[4]发展主义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是为达成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且能达到立竿见影效果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手段、方法、模式,都是最有价值的高等教育发展,使其培养的人才能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迅速运用到经济建设领域中,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所以这种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是以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其发展和存在的唯一理由的,其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是把实用主义哲学当作一种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国家主义”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导向 “国家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将国家凌驾于个人与社会之上,强化国家机器,国家在整个社会拥有至高的权利。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与国家主义结合的历史也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德国洪堡认为:“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唯有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德意志世界及全世界的尊重[5]1810年洪堡创办了以教学和科研结合为大学理念的、以塑造民族性格、体现民族精神和增添精神力量的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近代,在发展主义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特别明显,科技发达、经济发展要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对民族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民族国家往往会把高等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由国家主导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决策,一切都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考虑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样,高等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就成为其发展的价值总之,国家至上,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服务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思想精髓国家主义”主导下的大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国家所需人才,以促进和引导国家的快速发展,于是“大学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工具,人们期望大学培养管理新独立的国家所需的有技能的人力资源,并开展与发展相关的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服务”[6]高等教育中的“国家主义”一般在民族危难之际主张教育救国,在国家独立和平时期,主张教育建国或教育强国,试图通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达到兴国强国的根本目的。
高等教育从属于国家,国家实行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和管理,实行自上而下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发展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强调高等教育的外在规律,容易忽视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去思考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教育带有明显的国家主义色彩发展主义主导下的国家发展,很容易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繁荣的唯一指标,认为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有技能的领导者、管理者、企业家、科学家和专业人才,以促进和引导国家的发展”[7]因此,“国家政府将继续把教育看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工具,无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它努力让教育为实现这些目的而服务”[8] (四)“依附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 依附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世界经济体系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涉及到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主义引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主要呈现出依附发展的模式,容易依附“全盘西化”或“部分西化”的发展模式,认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成熟经验,高等教育现代化就可以很快实现这种高等教育“依附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呈现出强烈的“目标依赖”、“模式依赖”与“路径依赖”倾向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由于很多国家既没有独立创新发展的主体意识,同时也缺少自主发展的条件,为了快速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些国家主动地选择依附式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聘请西方学者、引进国外教材等高等教育的发展新举措,走一条依附式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这种依附式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一时的“繁荣”,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文化创新的“造血”功能,很快这种弊端就显现出来,尤其是丧失了文化的独立性,这些国家很快从刚获得的政治独立又滑到了文化殖民的深渊高等教育依附发展的“水土不服”给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在发展主义主导下的发展中国家容易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一种主从的关系,高等教育很容易沦为西方高等教育机构的附属物或仿制品,自主性不强,自身的独立性被依赖性所取代,“依附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 二、新发展主义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从物本到人本 发展主义的目的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物质财富的增多,这种以物质追求为最终目的的发展价值取向广泛渗透到了高等教育场域中在发展主义的影响下,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逐渐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凸显其营利性的目的,过分追求物质与金钱,失去大学追求真、善、美的本真学校的商业味越来越浓,而文化气息却越来越少,大学过度的看重大学的世俗价值和有形之物的价值,而对文化的超越精神和无形精神的价值比较忽略在社会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强烈挤压下,大学发展中过分强调外在的、显性的、直接的“形”,而大学文化的内在的、隐性的、间接的“神”退居一隅,大学精神日渐式微。
当然,不是说高等教育的发展不需要经济的支持、物质的保障,但这只能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不能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价值,更不能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 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质的增长,而是人的发展新发展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玛蒂亚森认为: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聚焦于人类自由的发展观与狭隘的发展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狭隘的发展观包括发展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或个人收人提高、或工业化、或技术进步、或社会现代化等等的观点[9]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等固然可以是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的范畴,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的福利服务的因此,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是为了人更加自由幸福生活的手段这种新发展主义的发展观是对发展主义发展观的超越,实现了从以物为本的发展主义向以人为本的新发展主义的重大转变,是社会发展目的的理性回归,完全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和宗旨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高等教育更是如此但由于高等教育处于整个教育金字塔系统的顶尖部分,整个教育过程的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