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5 词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琴****
  • 文档编号:12782974
  • 上传时间:2017-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5 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2.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3.学习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4、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学习重难点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难点: 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诗歌特点: 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⑵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语言精练 ⑸押大致相同的韵 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素裹( guǒ ) 折腰( yāo ) 谦逊(xùn )风骚(sāo ) 粉 suì( 碎 ) lǎ(喇 )叭咽.(yè) 分外(fèn) 娆(rá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D )A.分外(特别) 略输(差) B.须晴日(等到) 顿失滔滔(立刻)C.惟余莽莽(只) 俱往矣(都) D.西风烈(剧烈) 苍山(苍茫)3.判断修辞①残阳如血 比喻 ) ②顿失滔滔 夸张 )③看红装素裹。

      拟人 比喻 )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 )《忆秦娥·娄山关》一、作者简介毛泽东,是一 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 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二、介绍背景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2争之地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 利之后三、 作品欣赏(一)赏读上阕1、自读上阕,思考:词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来展现当时的情景?在词人的笔下,那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

      (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西风中时断时续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 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2、归纳上阕的内容上片:描写了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二)赏读下阕1、朗读下阕,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 ,虽首指娄 山关,但又不 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 红 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的意思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打的那样坚固,如今红军大踏步地从山顶上跨过这里使用了衬托的手法:虽然娄山关地势险要,是雄关漫道,但是我们红军还是重新占领了它3、“残阳如血”这是什么修辞?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你把残阳比作什么? 比喻,形象34、归纳下阕的内容下阕: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时的情景《沁园春· 雪》一、学习词的内容一)精读上阕:回答下列问题 ⒈上阕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层次意思是什么? 三层:第一层:概写北国雪景。

      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的雪景第三层:想象雪后的北国风光⒉找出上阕中的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概括描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具体描写: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想象之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⒊“望长城 内外”中的“望” 是什么意思?“望”中所见,那些是静景,那些是动景? “望”:“望”是领字,点明所写都是远望所见静景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动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⒋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⒌概括上阙的内容上阕:描绘北国壮丽的雪景 ,表达作者 赞美 之情二)精读下阕,按照学习上阕方法,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1、下阕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层次意思是什么? 三层:第一层: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评价历史人物第二层:指出五位帝王文治不足第三层:歌颂无产阶级当代英雄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3、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词中评 论的几位古代帝王依次是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4、概括下阙的内容下阕:评 古 论 今 ,歌颂了 无产阶级当代 的英雄人 物4二、重难点句 子“欲与天公试比高”是何意思?这是对群山和高原的活化描写把“山”与“原”人格化,要与老天比个高低,除艺术地写出两者的奇高之外,还绘出两者(山和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三、写作特点1)词语运用:宏大气魄的语言饱含深情如“千里” 、 “万里” 、 “大河上下” 、 “雄关”等2)中心表达:第一首融情于景,歌颂了红军的英雄形象;第二首,景中抒情,颂扬了当今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3)表达方式: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如《沁园春·雪》 ,上阕写景,同时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下阕评古论今,抒发了诗人对当今英雄的颂扬肯定4)写作借鉴: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比喻) ;“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比喻、对偶) 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的四.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相信你也积累了不少,请写出他的一首诗或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