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科生考研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条件.pdf
33页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专科生考研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专科生考研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的条件条件北京中医药大学对专科生报考的要求: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当年 9 月 1 日)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可以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但不能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还必须具备以下所有条件:①修完本专业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并提交进修学校提供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的专业相同;③获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要求一等奖排序前 3 名,二等奖前 2 名,三等奖第 1 名;④如取得复试资格,复试时需加试业务课,加试科目在复试前通知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中医综合中医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之一, 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 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 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 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 质量。
概念《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学综合科目的简称,每年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和试卷结构,满分为 300 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基础课程,能否把握住中医综合的 300 分将直接影响到总成绩,故应给予充分重视大纲2005 年和 2007 年的中医综合大纲是变化最大的两次;试题有 A、B、X 三种题型,共 180 道题,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 30 题中医诊断学 30 题中药学 30 题方剂学 30 题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中医内科学 35 题针灸学 25 题试卷题型结构A 型题 8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0 分;B 型题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X 型题 6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0 分关于上述三种题型我们做如下介绍,使你先有一个清楚的了解:A 型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 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 型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A、B、C、D 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X 型题:每小题 2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 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历来中医综合大纲不指明教材版本,而中医学的上述 6 门课程存在教材版本的不同,给同学应试带来不便本人通过多年跟踪历年真题及答案的出处,得出如下结论:中内 7 版,中基 5 版,中诊 6 版(部分内容涉及 5 版),中药 7 版(部分内容如归经涉及老版本),方剂还是 5 版,不过我们在班上会全面总结方剂,包括提供大家带 MP3 录音的方剂歌诀针灸 7 版不要听某些参考书中介绍的什么“以最新版本教材为准”的谎言!那是骗得你晕头转向,神晕恍惚间不得不买他的参考书!所以想考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中医综合》科目,就必须全面掌握上述六门课程的知识点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 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 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2015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2015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30 题中医诊断学30 题中药学30 题方剂学30 题中医内科学35 题针灸学25 题四、试卷题型结构A 型题8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0 分B 型题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X 型题6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0 分Ⅳ考查内容Ⅳ考查内容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二)精气、阴阳五行(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2.阴阳学说(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五行学说(1)五行的基本概念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三)藏象(三)藏象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4.六腑的生理功能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四)气、血、津液1.气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1)气的基本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生理功能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韵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2.血(1)血的概念及生成2)血的功能及运行3.津液(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五)经络(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六)病因与发病(六)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内生“五邪”之区别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2.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七)病机(七)病机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更多资料下载:1.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阻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