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doc.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13236842
  • 上传时间:2021-1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法规都对游戏的种类、价值、功能与作用等作出过种种界定本研究对不同时期出台的幼儿教育法规中有关游戏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以分析幼儿园游戏及其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者发现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有过两次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清末民初到建国前期 第二次发生在建国初期至今 不同历史时期的游戏和游戏观都是对以往游戏和游戏观的继承与发展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游戏和游戏观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如 有研究者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探究游戏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社会的演变过程(贾莎莎、华爱华 2014);有研究者探讨游戏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过程 (林菊2013);有研究者从游戏概念演变的角度分析游戏本质观的历史发展过程 (丁海东 2001);有研究者从相关法规切入 讨论游戏观的演变(邱学青、何洁 2015);有研究者探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认为它经历了由“主导”至“主要 (基本)”活动、由“主次分明”至“平等协同”的发展变化 (杜继纲 2011)种种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游戏和游戏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体现了历史与当下各种幼儿教育理念的相互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出台的幼儿教育法规都对游戏的种类、价值、功能与作用等作出过种种界定本研究对不同时期出台的幼儿教育法规中有关游戏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以分析幼儿园游戏及其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幼儿园游戏的历史演变过程 幼儿教育法规对游戏的界定与幼儿园游戏的历史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相关历史史料 我们将幼儿园游戏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清末民初游戏属蒙养院的保育之法 1903年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 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简称《蒙养院章程》)是癸卯学制的一部分 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蒙养院的宗旨是“蒙养家教合一” “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 目的是“发育其身体 渐起其心知 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 习于善良之轨范”蒙养院有四种保育之法 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其中 游戏的作用在于 “使幼儿心情愉快活泼 身体健适安全”〔1〕 在这个时期 “重养不重教” 〔2〕从当时蒙养院开展的活动可略见一斑例如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的武昌蒙养院 “明确了幼稚园教育的独特性 重养不重学依幼儿身心特点设立了游戏室、游嬉场……” 〔3〕视游戏为“体育之始基”游戏“种类不一 一般以士农工商的玩具引导 并由保姆带领 或在课堂上 或在课室外以有趣的动作寓于自然的规则进行……” 。

      〔4〕严修蒙养院则将游戏分为表演游戏与竞赛性游戏“表演游戏如猫捉老鼠 老鹰捉小鸡 池子里的蛤蟆 大猫的儿子等;竞赛游戏如拔河、听琴声抢圆圈 投篮等”〔5〕 19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沿袭了《蒙养院章程》的规定 “保育之项目为游戏、唱歌、谈话、手艺”游戏仍属于幼儿园的保育之法 (二)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前期 “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南京鼓楼幼稚园自1923年秋开始了幼稚教育中国化的实验 1928年5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决定 以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成果为拟定全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的依据〔6〕在讨论《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之前 我们先要了解陈鹤琴的游戏思想及其在鼓楼幼稚园的教育试验活动 1. “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1) “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思想的提出 陈鹤琴明确提出“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7〕在这一理念基础上 他提出了 “教学游戏化”及“游戏性教育”两个观点 “所谓教学游戏化 就是以‘做‘为中心 ‘做中教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强调儿童主动、积极、参与性地学习 ;游戏化就是要使活动变得有快感更能吸引儿童的兴趣 让儿童在有趣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进步” 这就是“工作就是游戏”思想的具体体现。

      “游戏就是工作”的思想同时体现在“游戏性教育”中“所谓游戏性教育 是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支配儿童的动作 来养成其习惯、发展其潜能儿童是天性好游戏的 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受到教育 是对游戏教育价值的 肯定”〔8〕陈鹤琴明确提出理念2) “游戏就是工作游戏化”和“游戏性教育”方面重视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 〔9〕并在鼓楼幼稚园践行这些工作就是游戏”思想的实践 为更好地实施“教学践行“工作就是游戏 游戏就是工作”这一理念 陈鹤琴将“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作为鼓 楼幼稚园教育信条之一;另一方面发明了一些适合幼儿的玩教具来增加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例如 “骨牌借鉴了麻将牌的制作和游戏规则 摒除其赌博投机的糟粕 利用其竞争、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识字 儿童通过努力将刻有各种字的骨牌拼成对子或句子以决胜负” 〔10〕当教育活动充满趣味 符合幼儿好游戏的天性时 幼儿会自觉地在活动中学到东西这些实验结果为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 “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思想在法规中的体现 1932年民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① 规定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 每项均列有目标、内容以及最低要求。

      其中游戏种类包括 计数游戏、故事表演和唱歌表情的游戏、节奏的和舞蹈的游戏、感觉游戏、 应用简单用具的游戏、模拟游戏以及我国各地的传统游戏 〔11〕开始将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的理念已体现在幼儿教育法规中三)建国初期至“”前期 游戏被“课程模式化” “新中国刚刚成立 大家没有经验 不知道何去何从” 〔12〕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总结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苏联经验进行教育改革 1.理念上游戏日益受到重视 “苏联专家特别重视游戏的作用” 〔13〕“特别强调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 认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 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14〕在苏联幼教专家的影响下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951年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和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将教育内容分 为六项 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 游戏属“体育”项目中的子项目1956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通过游戏、作业及其他户外活动来进行的游戏从体育项目中剥离出来 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1957年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 (初稿)》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体育、游戏、计算、音乐、美术、认识环境和发展语言等方面就教育手段而言 幼儿园的全部教育任务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这个法规已将游戏看作不仅是幼儿园的一项教育内容 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2.实践中游戏被“课程模式化” 在苏联幼教专家的影响下 我国幼教工作者开始关注、重视、研究游戏 但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这一理念时却出现了某些偏差为使幼儿对创造性游戏产生兴趣 教师在幼儿作业时间内进行了 ‘认识环境’(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观察活动例如 带幼儿参观商店 第二天便指导幼儿开展商店游戏 分配游戏角色 在游戏中反映在商店观察到的内容 ”〔15〕“但是 这种模式化了的创造性游戏 最后越发变成演戏了 ”〔16〕有学者指出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的提法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苏联幼教专家在知识系统化理论指引下和在学制变化的压力面前所做的一种理论努力 即有意识地‘加强游戏和作业中的教学因素‘……‘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儿童的游戏…… (游戏)俨然成了面向全体的作业或外部强加的活动’”(杜继纲 2011)。

      此外 1951年颁发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 要(草案)》对每项“作业”的目标和教学大纲描述得都非常具体细致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与分科教学模式①” 〔17〕这种“分科教学模式”对已有“课程模式化”倾向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无异于“推波助澜” 四)“”期间 幼儿园教育停滞时期 “”时期 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都遭受了严重破坏和打击在这一时期 好多幼儿园取消了 或者改头换面了那时候叫‘斗、批、散’先是斗完了批结果就解散〔18〕幼儿园解散了 幼儿教育工作也难以为继 “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儿童游戏的研究同样也不能幸免于难” 〔19〕(五)20世纪80年代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手段 “”过后各方面工作开始拨乱反正在吸收五六十年代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教育领域继续视游戏为幼儿的一项重要活动 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草案)》指出 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重要地位 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 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 (六)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 1989年试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②首次提出“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 有机结合”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 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了各领域教育内容及各种教育手段相互融合的趋势 这一转变是游戏地位发生转变的基础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③再次重申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即游戏是幼儿园活动(教学活动、一日活动、游戏活动 )开展的基本形式 (七)21世纪初至今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 幼儿教育应“以游 戏为基本活动 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012年颁布 的《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彳T ) 进一步说明了幼儿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以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二、从分离到融合 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关系演变的过程 自蒙养院成立以来 幼儿园中的游戏形态虽不断变化 但从未消失过对幼儿园游戏形态进行梳理发现 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经历了两次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第一次发生在清末民初到建国前期 第二次发生在建国初期至今。

      (一)第一次“从分离到融合” 清末民初到建国前期 1.分离状态 在制订《蒙养院章程》的时候清政府对学制制定缺乏经验 兴办蒙养院的宗旨及蒙养院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设定都受日本的影响当时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将教育内容分为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四项 清政府在设定蒙养院保育项目时 “参照吴汝伦东渡日本带回的日本学制并采纳了他的多条改革性建议" 〔20〕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也是《蒙养院章程》形成的思 想基础之一〔21〕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提出将“养儿体 乐儿魂 开儿智”作为育婴院的教育目的《蒙养院章程》所提的保育目的一一“发育其身体 渐起其心知 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 习于善良之轨范”可谓与之一脉相承为实现这一保育目的 《蒙养院章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1年幼儿园中班心理教育教案范文.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设计.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