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ppt
23页课时11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 1))样方法样方法::多用于植物多用于植物、、运动能力较弱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的动物((2 2))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运动能力强的动物运动能力强的动物一一、、种群种群————概念概念1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方法: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二二、、种群种群特征特征2 2、、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3 3、、迁入迁入率率和迁出率和迁出率:: 4 4、、年龄组成年龄组成::a.a.增长型增长型 b.b.稳定型稳定型 C.C.衰退型衰退型5 5、、性别比例性别比例 出生出生/ /死亡率、迁入死亡率、迁入/ /迁出率迁出率————决定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变化 年龄组成年龄组成————预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变化 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C CA A下列选项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 A.年龄组成.年龄组成 B B.性别比例.性别比例 C C.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D D.出生率.出生率三三、种群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特征(一)(一)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型曲线1 1、产生条件:、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二)(二)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S”“S”型曲线型曲线:: 种群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 K值值)后,将)后,将停止增长并在停止增长并在K K值左右值左右保持保持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S”“S”型曲线中型曲线中K/2K/2时的增长速度最大,为最佳捕捞、砍伐时间时的增长速度最大,为最佳捕捞、砍伐时间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长曲线可能为D D群落群落: :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四四、群落的概念、群落的概念1 1、、捕食捕食: :2 2、、竞争竞争: :五五、、种间关系种间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如作为食物如牛吃草牛吃草,狼吃羊,狼吃羊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4 4、、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缺一不可):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彼此有利3 3、、寄生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例如:蛔虫与人例如:蛔虫与人例如:地衣(真菌和藻类);大豆与根瘤菌例如:地衣(真菌和藻类);大豆与根瘤菌1、垂直结构、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六六、、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分层现象分层现象植物:光照强度有关植物:光照强度有关动物:食物和栖息地有关动物:食物和栖息地有关镶嵌现象镶嵌现象——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分布不均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现象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D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D D七七、、群落的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类型1 1、初生演替、初生演替::如: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上进行的演替 2 2、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如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弃耕 的的农田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上进行的演替D D 诗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象,可视为群落的 A A.物种组成.物种组成 B B.垂直结构.垂直结构 C C.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 D.次生演替.次生演替1、、生生态态系系统统成成分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自养生物自养生物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 基石基石消费者消费者::异养生物异养生物分解者分解者异养生物异养生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的生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的生物如细菌、真菌、腐生等如细菌、真菌、腐生等必要成分必要成分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八、生态系统八、生态系统2、、食物链和营养级食物链和营养级草草食草昆虫食草昆虫蜘蛛蜘蛛青蛙青蛙蛇蛇生产者生产者 初初 级级 消消费者费者 次次 级级 消消费者费者 三三 级级 消费者消费者 四四 级级 消费者消费者 第第 一一营养级营养级 第第 二二营养级营养级 第三第三营养级营养级 第四第四营养级营养级 第五第五营养级营养级食物链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营养级营养级::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食物链食物链成分成分营养级营养级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
该食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物网中A A.共有两条食物链.共有两条食物链 B B.能量可循环利用.能量可循环利用C 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 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 A.蓝藻.蓝藻 B B.腐生真菌.腐生真菌 C C.寄生虫.寄生虫 D D.绿色植物.绿色植物D DB B3 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 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 2、能量的、能量的去向去向::传给下一营养级;给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传给下一营养级;给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3 3、特点:、特点:能量流动能量流动((1 1))单向流动单向流动((2 2))逐渐递减逐渐递减 ————传递率为传递率为10—20%10—20%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
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确的是 A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 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C 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D 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10%在““草草→→兔兔→→狐狐””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200KJ200KJ的能量,至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A.200KJ B.2500KJ C.5000KJ D.20000KJA.200KJ B.2500KJ C.5000KJ D.20000KJA AD D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物质的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物质的C C,,H H,,O O,,N N,,P P,,S S等化学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1、、物质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 2、、循环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 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注:注: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确的是A A、、1 1代表生产者,代表生产者,6 6过程代表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 B、、1 1和和2 2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 C、、3 3不一定是原核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 D、、1 1、、2 2、、3 3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1243756A C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 C、、H H、、O O、、N N等元素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其中,碳元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 A.动物的无氧呼吸.动物的无氧呼吸 B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 C.动物的有氧呼吸.动物的有氧呼吸 D D.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 C.CO2的合成 D.CO2的降解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述,正确的是A.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 B.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C.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D.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 DA DA D5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物理信息物理信息–通过光通过光、声、温度、温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声、温度、温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的信息•化学信息化学信息–化学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动物的特殊行为,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1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3 3))、、信息传递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上的应用6 6、、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1 1)概念:)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 2)原因)原因: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现象负反馈现象) )a a、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b b、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能力有能力有一定限度一定限度((1 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持原状的能力6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自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定性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多,营养结构越,营养结构越复杂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强,,抵抗力稳定性越抵抗力稳定性越高高;;((2 2)恢复力)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复到原状的能力营养结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稳稳定定性性ab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 A.北极苔原.北极苔原 B B.温带草原.温带草原 C C.高山草甸.高山草甸 D D.热带雨林.热带雨林D D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A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 B、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C C、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D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比农田生态系统更强的恢复力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比农田生态系统更强的恢复力稳定性A BA B8 8、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全球球气气候候变变化化水水资资源源短短缺缺臭臭氧氧层层破破坏坏酸酸雨雨土土地地荒荒漠漠化化海海洋洋污污染染生生物物多多样样性性锐锐减减包包括括9 9、、生物多样性包含生物多样性包含: :基因的基因的多样性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 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 最有效保护最有效保护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 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1010、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2 2))易地保护(迁地保护)易地保护(迁地保护) ————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植物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植物 繁育中心等繁育中心等 ((3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或基因进行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或基因进行保护 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进行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进行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 20102010年年““六六··五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绿色生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主题的是A.A.多步行、少开车多步行、少开车 B.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C.C.多吃肉、少吃素多吃肉、少吃素 D.D.尽量多用空调尽量多用空调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下列选项中,不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A.金融危机金融危机 B.B.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 C.C.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D.D.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A A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