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三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 (2).ppt
31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比较教育学自成立以来,其研 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论题和研究方法的产生、 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认识比较教育这门学科的 价值、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类型和主要研究方法,掌 握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学会具体运用比较教育的研 究方法第一节 比较教育研究的主题§ 研究主题,指研究的问题比较教育研究 的主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比较教 育研究的视野、研究的领域以及所涉及的 研究论题等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比较教育 研究的主题,来折射着研究人员的兴趣所 在,反映出人们对其研究对象的认识和学 科自身发展的轨迹一、比较教育的研究视野§ 由单一国家研究转向多个国家比较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艾萨克•康德尔在他的 名著《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一书和其它 著作中,探讨了比较教育学的定义、对象和方法 ,并对英、法、德、意、苏、美六国的教育制度 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由区域研究扩展到世界范围研究研究的单位不再是以单个国家、单一民族为单 位,而是以某一共同体作为比较研究的“个体 ”这个“个体” 既可以是以经济或政治为 单位组成的联合体,也可以是包含若干国家的 地理空间(如欧盟、东南亚、南美等)和文化圈 (伊斯兰教圈、儒家文化圈等)。
由少数发达国家转移到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多数国家1975-1985年间《国际教育评论》(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刊登 的 55 篇论文,其中对发达国家的研究的文章 为23篇,占 42% 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的 论文为22 篇,占 40%;另外 10篇论文是关于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二、比较教育研究的论题§ 1、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教育研究论题 § 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者波斯特莱萨维特( Potletwaite)教授将80年代比较教育学者的 研究领域概括为10大论题,它们是:⑴教育 经济学;⑵教育规划与政策;⑶学前教育; ⑷教学和教师教育;⑸课程;⑹教育统计; ⑺高等教育;⑻非正规教育;⑼成人教育; ⑽人类教育 § 英国比较教育学者霍尔斯同样对比较教育研究论 题进行分析和预测,他认为今后比较教育研究论 题将集中在以下重要论题: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 教育研究、教育改革和革新、评估技术及心理测 量学的比较研究、成人和非正规教育及农村教育 、师范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统计量化运用和 规划与管理以及经费问题、国际教育问题、德育 、教育哲学、妇女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和特殊地 区教育的研究。
8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形势渐渐 趋于缓和,比较教育研究尤其要为本国服务的职 能突出出来其重点继而由宏观的国际教育政策 研究转向跨文化研究,从而适应民族国家的国际 化趋势2、不同国家、地区的比较教育研究论题§ 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徐小洲教授进行了研究,得 出以下结论: § ⑴教育层次的研究 § ⑵教育改革研究 § ⑶评估技术 § ⑷各类教育的研究 § ⑸教育与现代化 § ⑹教育思想和文化 § ⑺特殊问题的研究3、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论题 § 教育层次的研究---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90年 代高等教育扩张 § 研究的对象国---80年代研究的对象国主要集中于 苏联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以来,美 国、苏联/俄罗斯、日本等国依然是比较教育研 究的主要对象国,研究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逐渐增多 § 研究的专题---80、90年代关于教育思想理论、 教育实践活动为主,90 年代,关于教育实践活 动的也就增多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呈现 攀升势头 第二节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 思考1: 什么是方法?方法与方法论有何区别?§ 思考2: 比较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 方 法具有什么明显的特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从感性到理性,从一元到多元的演变过程!·19世纪:观察描述法· 20世纪上半叶:因素分析法· 20世纪下半叶:社会科学方 法一、观察描述法§ 主要时间:19世纪比较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库森、贺拉斯.曼、巴纳德等§ 主要特征:实地考察、客观描述、定性分析 等§ 学科意义:促进了比较教育的快速发展二、因素分析法§ 产生背景:20世纪初比较教育研究的转变§ 代表人物:萨德勒、施奈德、康德尔、汉斯等§ 主要特征:历史分析、关系分析、定性分析等§ 学科意义:开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新时代三、社会科学方法§ 产生背景:社会变革、社会科学发展§ 代表人物:贝雷迪、霍姆斯、诺亚、阿诺夫 等§ 主要特征:大量引入社会科学方法,促进了 比较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学科意义: 推动了比较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第三节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思考1:教育研究中有哪些研究方法?§ 思考2:比较研究方法与这些研究方法相比有哪些主要的特点?一、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1、描述研究法 § 描述就是对具体研究现象或过程的形象详尽的揭示 。
§ 具体操作程序: § 一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收集足够的文献和资料; § 二是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核实所收集资料 的真实性; § 三是认真阅读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 和整理; § 四是通过描写、叙述的写作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 形象详尽的概括、评价和比较2、历史研究法§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国教育制度发生发展的沿 革、发展的原因及阶段的比较,阐述教育发展的动力, 探求教育现象的本质,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教育发 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 § 在比较教育领域中,康德尔是历史研究法的集大成者, 他把历史法的操作程序概括为描述、解释、比较和抽象 四个阶段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在这里,康德尔强调描述应该分类进行如可以先把 各国的教育现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再逐一进行描 述和介绍解释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历史研究不 仅要描述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 应当解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国家、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作为第三阶段的比较分析, 目的是找出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抽象 作为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把研究的结果提炼、深化, 试图总结出一般规律,为改革本国教育,促进世界教育 发展服务。
3、因素分析法§ 是20世纪上半叶,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以 萨德勒为先驱,汉斯、施奈德和马林森为主要代表的一 批比较教育学家,认为各国或各地区的教育发展都不是 孤立的,它必然要受到教育内部和外界各种条件的背景 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他们在 比较教育研究中 重视对影响制约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倡导因素分 析法 § 因素分析法是强调从解剖、研究形成外国教育制度和教 育实际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而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 发展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一般规律与趋势的一种方法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因素分析法与历史研究法有着密 切的关系与历史研究法不同的是,因素分析法更侧重 于探讨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或变量,以及它 们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和机制4、科学分析法§ ⑴统计分析法 § 统计分析法是教育统计技术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 用,是进行教育比较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种量化研究方法 § ⑵阶段分析法 § 主张把其它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 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用于比较教 育研究领域;同时,努力寻找更为准确的研究技术,设 计更为精密的分析程序和模型来研究比较教育问题。
提 倡和使用阶段分析法并为其发展作出贡献的学者是希尔 克和贝雷迪两位 § ⑶假设验证法 § 假设验证法是美国的比较教育学家诺亚、埃克思坦受实 证主义思想影响,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实验测定 、研究分析、验证等一般程序,用于比较教育研究,而 创立的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方法5、问题研究法§ ⑴教育问题研究法 §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常常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教育问题, 所以从分析各国共同的教育问题入手,来寻求解决答案 的问题研究法 § ⑵教育洞察法 § 由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所倡导金的教育 洞察法与教育问题法的观点大致相同,强调以问题设想 为依据,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不同的是,教育洞察法 注重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中,以生态学的方式来考察和研 究教育问题,是一种强调理性、智慧、思想或分析的方 法 6、质性研究法§ 质性研究方法又称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 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 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 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 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 发源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 ;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 理论范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一些社会学 科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得到了比较教育学者的 青睐,成为比较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 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 1、区域比较法 § 区域比较是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 、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 ,把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 或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教育进行总体 比较的方法 § 层次: § 超越“国家”的“某个统一体”(区域)的比较分析 ;国际性的研究与单一国家之间的比较分析; § 一个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比较分析 ; § 国家内或地区内的比较分析 2、问题比较法 § 问题比较法又可称为命题比较法,是把两 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教育理论或 教育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对应的比较分 析按照比较的范围和内容,又可以分为 专题比较(同一类教育问题)和总体比较 (全球问题) 三、比较研究的基本步骤§ 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 § 提出假设并设计研究方法 § 选择研究个案 § 收集并处理相关资料 § 区域研究与归因分析 § 综合比较分析并验证假设 § 为预测与决策提供依据(一)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确定研究主题是研究的第一步研究主题应该明确而具体(二)提出假设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基于研究主题和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基于研究假设和研究主题(三)选择研究个案个案通常为研究样本,可以是国别, 也可以是区域;可以是某一事件或问 题,也可以是某一重大教育改革(四)收集并处理相关资料资料收集和整理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基 础在一定意义决定研究的成败(五)区域研究与归因分析结合区域研究进行归因分析,分析影响教育发 展的各种因素,了解教育发展的阻抗,探寻教 育发展的动力,这是资料工作的深化。
六)综合比较并验证假设综合比较是最高层次的比较研究,通过系 统化的综合比较分析,以达到验证假设的 目的七)为预测与决策提供依据为预测与决策提供依据是比较教育学科性质所 决定的,是研究工作的升华,也是比较教育研 究的生命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