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环境适应.pptx
34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大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环境适应,目录,第一节,心理健康,发展自我,第二节,适应变化,调适心灵,第三节,健全意识,促进成长,第四节,热爱生活,接受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发展自我,Part 01,一、认知健康新概念,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了新发展,该组织认为,健康就是一个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指没有患病或无病弱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等方面(见图 1-1),综合起来称为身心健康其中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核心,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二)心境良好,情绪是反映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健康的情绪是指愉快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等四)人格完整,完整的人格是指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方面完整统一,平衡发展。
三)意志健全,意志健全表现为自觉性高、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具有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一)智力正常,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五)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六)适应能力正常,适应能力正常包括适应各种环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处理、应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正常八)自我评价正确,这包括能清醒地认识目前所处的状态和环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能正确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自信心、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发展七)心理行为与所属年龄段大致相符,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心理特征与所属年龄段的共同心理特征大致相符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类型,(一)一般心理问题,案例中的心理问题是由明确的因素引起的内心冲突症状不泛化,强度也不大,这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该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明确,对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也能做出恰当分析通过咨询,她选择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使自己摆脱困境,愿意与室友沟通交流,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和处事失误等因素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处于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个体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不导致此类不良情绪陈某,中职学校在读学生近日,她十分痛苦不安,并伴有失眠、心悸等症状经过咨询得知,她最近经常与室友因值日问题而争吵二)严重心理问题,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是该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感到自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阅读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考试时会产生莫名的焦躁感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多数情况下,个体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痛苦情绪不但会由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会由与最初刺激相似、相关联的刺激激发,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某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平时较孤僻,不喜交友,不愿向他人讲述内心想法,进入中职学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最后,该学生不得不退学三)心理障碍,经诊断,该名男性患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为大脑易产生幻觉(脑子里经常出现嗡嗡的虫叫声和车床的轰鸣声)和妄想(认为邻居使用了一种机器,发射电波辐射全家人,自己脑子里的神经细胞都被这种电波杀死了)该名男性的正确做法是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心理障碍主要指变态人格、神经症和精神障碍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为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易产生错觉和幻觉、易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和紊乱等;在行为方面,表现为胡言乱语、具有攻击性、痛不欲生等陈某,男性,已从中职学校毕业两年前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他的脑子里经常出现嗡嗡的虫叫声和车床的轰鸣声,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患有神经性耳鸣,药物治疗无效有一次陈某外出,家里被盗,邻居帮忙报了案自此以后,陈某就开始怀疑是邻居干的,邻居多次解释都无法说服他,陈某也拿不出证据,但就是坚信不疑近一年来,陈某开始怀疑邻居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对家人说邻居使用了一种机器,发射电波辐射全家人,自己脑子里的神经细胞都被这种电波杀死了,肝脏还有烧灼感。
第二节,适应变化,调适心灵,Part 02,一、认知健康新概念,A,(一)生活方式的变化,进入职校之前,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依赖父母的照料和安排,他们习惯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进入职校后,他们远离了父母的细心照料,衣食起居、学习娱乐、理财规划和身体健康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处理,他们需要逐步建立一种与职校环境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1.学习方式的变化,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较为简单,学生只要根据老师安排的内容进行学习即可,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而在职校里,上课时间明显减少,老师不再时刻督促和规定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学生要全自己管理学习时间、设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及制订学习计划等这就要求中职生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2.学习内容的变化,中学的学习内容多以书本为主,大多是较为固定的基础知识,只要全部掌握就可以而职校学习更偏重专业,需要学生在大量观点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所学内容的规律和特点中职生的学习不能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他们还需要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外书、专业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研究探索能力二)学习方面的变化,(三)人际关系的变化,1.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中学时期的交往范围比较窄,多数学生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和同学。
进入职校,学生交往的范围扩大了,涉及班级、院系、社团、社会及网络等多个方面A,2.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中学时期的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主要有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进入职校后,人际关系变得较为复杂,除原有的人际关系外,还有室友关系、同乡关系、恋爱关系及社会关系等3.交往标准需适时改变,由于思想观念、个性特点和利益角色等方面的差异,中职生人际交往的标准也变得更为多样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改变自己的交往态度和交往方式,以建立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B,C,(四)自身角色的变化,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来说,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进入职校以后,中职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进入职校之前,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角色占主导地位,到了职校就不能再以“孩子”的角色去面对新的环境中职生需要开始独立生活,遇到事情要自己处理,并且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职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也是从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过渡,因此,中职生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认识水平,加快向社会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职校生活五)发展目标的变化,在中学阶段,多数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努力学习,考入高一级的学府继续深造,目标比较明确。
而进入职校阶段后,不再有家长和老师为自己指出明确的方向,中职生的发展目标朝着自由化和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中职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以及实际情况确立考学、工作或创业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并依照自己的目标规划中职生活不同的发展目标决定了职校阶段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明确目标的学生,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缺乏目标的学生,往往会漫无目的地混日子,把时间消磨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二、中职生常见的适应问题,(一)生活适应问题,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上职校之前都没有出过远门,他们在家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务都由父母来安排,以至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职校以后,日常生活需要中职生自己安排,内务需要自己整理,开支需要自己规划,繁杂与琐碎的事情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分散了他们的精力,让他们在正常的学习之余还要为生活琐事劳心费神尤其是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学生,一些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都被他们视作难以逾越的关卡,让他们束手无策、焦虑不安蒋某,某职校新生,是家里的独生女上中学时,除了学习,她的其他事情都由父母全权代劳进入职校以来,她的情绪一直不好,常感到孤独和焦虑,还会因想家而偷偷流泪。
她自述:“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我每天只能到外面去吃;寝室的人太多,晚上总是休息不好;寝室地方太小,我的东西被摆得乱七八糟;学校的水太凉,衣服没法洗,我就只能送到外面的洗衣店去洗;这样生活的花销太大,到了月末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妈妈不在身边,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就因为这些琐事,我上课总是走神儿二)学习适应问题,进入职校后,人们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冲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一些中职生不再把学习看得那么重要,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惰、散漫,甚至逃课、逃学等教学方式的变化也使得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离开了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督促,他们突然失去了学习的方向,不知重点学习哪些内容,不知如何制订学习计划,不知采取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观上想学习却又感到无从下手,渐渐地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还有一些职校新生在学习方面急功近利,迫切希望考取各种等级证书,却没有进行科学计划和统筹安排,因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李某,职校入学时的成绩不错,开学后觉得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感到不适应,把握不好老师所谓的“理解”“掌,握”的度,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却感觉毫无效率。
一学期下来,她非但没有保住刚入学时的优势,反而有一门课不及格她感到迷茫困惑,十分焦虑,整日沉默寡言,空有努力的决心却不知从何入手三)人际关系适应问题,面对职校里人际关系的复杂状况,一些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愿与别人交往,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远离群体、自我封闭,感到无助、孤独、抑郁或自卑一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固执己见和心胸狭隘等特点他们过分地求全责备、嫉妒他人,不仅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也使自己变得焦躁、猜忌和偏执,久而久之就会被群体孤立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中职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小玲入学已近一个月,总觉得校园里没有自己的安身之处她是个比较敏感的人,对于室友们的一些习惯十分看不惯,对于某些人的行为方式更是无法容忍,但又不好直说每每这个时候,她都会停下自己的事情,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甚至摔门离开寝室,让大家感到莫名其妙渐渐地,同学们都疏远她她感到孤独、无助,觉得没有人能理解她,也就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这些不快郁积在她心里,无处倾诉她经常会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转,不知道何处能让自己感到舒服四)情绪问题,一方面,中职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最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面对全新的中职生活,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变化面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和学习,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如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一系列现实而深刻的问题,他们显得焦虑和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