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脉辨证说运气.docx
16页平脉辨证说运气----马有煜平脉辨证说运气“平脉辨证”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平者凭也,凭据脉象并且四 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平者平气也,以平气脉象鉴别病理脉 象而进行辨证论治这两层意义,体现在《伤寒杂病论》里, 根源来自《内经》运气学《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作 者,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内经》七篇运气大论当中,《五运行大论》和《六微旨大 论》论述了脉气与气化的密切关系《气交变大论》论述了 诊脉的部位以及脉象与五行的关系而脉形和脉气以及平脉 辨证的内容,集中在《至真要大论》里《至真要大论》是 运气七篇内容的总结,说明气化辨证应该以诊脉为先导诊脉的部位:《五运行大论》说:“天地之变,无以脉诊”“随 气所在,期于左右”司天主天气,在泉主地气头顶应司天, 在泉应会阴,这两处没有明显的动脉应指,也不方便诊脉, 故不是诊脉的部位司天在泉即天地气化布散于左右四间气, 人体两侧应之,即动脉应指在头部左右的人迎,左右两手的 寸关尺,左右两足的趺阳和太溪在病危的时候,还得诊手 足的太溪,冲阳,太渊,太冲,神门等穴位的脉气有无,这 才是诊脉的部位脉象的生成:少阴主热化,内合心脏,心主血脉,是生成脉 象的根本血脉也是心脏主宰的物质运动。
故《五常政大论》 说“其物脉”不是玄奥难知的东西四季脉象的常变:气至则 脉应,春弦,夏洪,秋毛(浮涩而短),冬石(沉)是四季脉 象的常候并且这四季脉象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循环渐变 的,如春从冬来,初春尚有寒意,弦脉之中带有沉意,至仲 春沉意消去夏从春来,初夏尚有春意,洪脉之中尚带弦意, 至仲夏弦意消去秋从夏来,初秋尚有夏意,浮涩脉中尚带 数意,至仲秋数意消去冬从秋来,初冬尚有秋意,沉脉中 尚带涩意,至仲冬涩意消去如果四季脉象没有渐变过程, 则气化失去连贯性,为四塞病脉如《至真要大论》说:“春 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若四季脉象至 而太过为邪气盛而正气衰的病脉即“沉甚曰病,弦甚曰病, 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南北政脉象:南北政也是讲的四季平气 脉在检索《灵枢.禁服》原文里,有明显的南北政信息:“寸 口主中,人迎主外,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 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毫无例外,南 北政脉象也是随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而变化的五脏平脉,其 作用是以平脉鉴别病脉春三月和夏三月为前半岁,秋三月和冬三月为后半岁前半 岁气候由温而热为南政,寸口脉象也随温热起变化,由弦变 洪,由细变大。
后半岁气候由凉而寒为北政,寸口脉象也随 凉寒而起变化,由浮变沉,由大变细所谓“视岁南北,可知 之矣”,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南北政将四季脉象分析得更加细致,不但细辨四季的脉形, 更重视寓于脉形当中的少阴脉气的强弱变化寅正月厥阴在 泉脉弦细,卯二月少阴在泉脉正弦,辰三月太阴在泉脉弦缓, 此南政春三月的脉形变化巳四月厥阴司天脉弦大,午五月 少阴司天脉洪大,未六月太阴司天脉缓大,此南政夏三月的 脉形变化申七月厥阴在泉脉浮弦,酉八月少阴在泉脉正浮, 戌九月太阴在泉脉浮缓,此北政秋三月的脉形变化亥十月 厥阴司天脉沉弦,子十一月少阴在泉脉沉石,丑十二月太阴 在泉脉沉缓,此北政冬三月的脉形变化辨南北政的少阴脉气变化,第一要明瞭正诊与反诊病人 坐北面南就诊,寸主司天,尺主在泉,为北政正诊病人坐 南面北就诊,寸主在泉,尺主司天,为南政反诊第二要明瞭应与不应之理南政春三月寅卯辰,春气上升, 寸强尺弱南政夏三月巳午未,阳气在上,阴气在下,阴气 引阳气下降,尺强寸弱北政秋三月申酉戌,秋气下降,尺 强寸弱北政冬三月亥子丑,阴气在上,阳气在下,阴气引 阳气上走,寸强尺弱强者得少阴气化资助多,为“应”,弱 者得少阴气化资助少,为“不应”。
应者不太过,不应者只是 稍微弱一些,皆属于正常的少阴脉气的强弱变化第三要明瞭以南北政平脉鉴别病理脉象如“应”脉太过为邪 气实,“不应”脉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则为少阴心肾虚寒危 证冬见夏脉之洪大,并见尺强寸弱,或夏见冬脉之沉石, 并且寸强尺弱,皆属水火不交泰,“尺寸反者死”如春见秋 脉之浮涩,并且右强左弱,为金胜木而侮火,或秋见春脉之 弦,并且左强右弱,为木胜土而侮金,皆属“阴阳易者危”六 气脉象的常变:把四季分为六季即六气,就有六气的脉象变 化主气的脉象是: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钩 脉即洪脉:少阳之至其脉浮而大; 太阴之至其脉沉,沉脉是相对少阳之至浮而大而言的,并非 指如冬脉之沉阳明之至其脉涩,即浮涩而短;太阳之至其 脉大而长,即沉大而长客气脉象按三阴三阳的次序轮转,其脉象也与主气相同,只 不过所在的时位每年递迁一步而已客主加临,如果双方的 五行生克制化正常,客气对主气只是起着良性的调节作用, 则主气的脉象守位按时而至,所谓“至而和则平”如果双方 的五行生克制化失常,则主气失守就可能发生“至而甚则病, 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平脉辨证识标本:病机为本,证候为标。
病机本质是看不见 的但又是真实存在的物质运动规律,而证候是看得见的现象, 但却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病机因为证候有真假,如何辨别 证候的真假,只有仔细诊脉,但脉象也有真假,所以必须脉 证合参清代名医杨乘六指出“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 诸舌”,我再加上一条“舌有真假凭病史”因为病史就含有标 本先后的病机变化,标本与病机同在所以,平脉辨证识标 本,就是辨别标本先后的病机转化过程中的脉证真假,决定 脉与证候的取舍,确诊真实的病机《至真要大论》是这样 表述的:“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 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 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脉至而从:病机为本,证候为标脉象与证候一致,皆能反映真实的病 机,就是“脉至而从”从唧顺从三阳病,一般属阳证,表证,热证,实证脉象一般浮而有 力,证候也属阳、表、热、实之形象,故为“脉至而从”三阴病,一般属阴证,里证,寒证,虚证脉象一般沉而无 力,证候也属阴、里、寒、虚之形象,故为“脉至而从”脉从而病反:病机为本,证候为标脉象与证候出现假象,不能反映真实 的病机,故为“脉从而病反”三阳病,见到阳、表、热、实之证候形象,脉象也浮大,似 乎是“脉至而从”。
但是脉象虽然浮大,而“按之不鼓”即按之无 力,则脉象与证候皆出现假象当舍脉证之假,从脉象“按之 不鼓”之真,病机当属阴证,里证,寒证,虚证,为“脉从而 病反”三阴病,见到阴、里、寒、虚之证候形象,脉象也沉细,似 乎是“脉至而从”但是脉象虽然沉细,而“按之鼓甚而盛也” 即按之有力而气盛,则脉象与证候皆出现假象当舍脉证之 假,从脉象“按之鼓甚而盛也”之真,病机当属阳证、表证、 热证、实证,为“脉从而病反”总而言之,如《五运行大论》论脉象说:“先立其年,以知其 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知其气就得知其 脉证变化,乃可以知死生之逆顺平脉辨证说运气“平脉辨证”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平者凭也,凭据脉象并且四 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平者平气也,以平气脉象鉴别病理脉 象而进行辨证论治这两层意义,体现在《伤寒杂病论》里, 根源来自《内经》运气学《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作 者,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内经》七篇运气大论当中,《五运行大论》和《六微旨大 论》论述了脉气与气化的密切关系《气交变大论》论述了 诊脉的部位以及脉象与五行的关系而脉形和脉气以及平脉 辨证的内容,集中在《至真要大论》里《至真要大论》是 运气七篇内容的总结,说明气化辨证应该以诊脉为先导。
诊脉的部位:《五运行大论》说:“天地之变,无以脉诊”“随 气所在,期于左右”司天主天气,在泉主地气头顶应司天, 在泉应会阴,这两处没有明显的动脉应指,也不方便诊脉, 故不是诊脉的部位司天在泉即天地气化布散于左右四间气, 人体两侧应之,即动脉应指在头部左右的人迎,左右两手的 寸关尺,左右两足的趺阳和太溪在病危的时候,还得诊手 足的太溪,冲阳,太渊,太冲,神门等穴位的脉气有无,这 才是诊脉的部位脉象的生成:少阴主热化,内合心脏,心主血脉,是生成脉 象的根本血脉也是心脏主宰的物质运动故《五常政大论》说“其物脉”不是玄奥难知的东西四季脉象的常变:气至则 脉应,春弦,夏洪,秋毛(浮涩而短),冬石(沉)是四季脉 象的常候并且这四季脉象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循环渐变 的,如春从冬来,初春尚有寒意,弦脉之中带有沉意,至仲 春沉意消去夏从春来,初夏尚有春意,洪脉之中尚带弦意, 至仲夏弦意消去秋从夏来,初秋尚有夏意,浮涩脉中尚带 数意,至仲秋数意消去冬从秋来,初冬尚有秋意,沉脉中 尚带涩意,至仲冬涩意消去如果四季脉象没有渐变过程, 则气化失去连贯性,为四塞病脉如《至真要大论》说:“春 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
若四季脉象至 而太过为邪气盛而正气衰的病脉即“沉甚曰病,弦甚曰病, 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南北政脉象:南北政也是讲的四季平气 脉在检索《灵枢.禁服》原文里,有明显的南北政信息:“寸 口主中,人迎主外,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 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毫无例外,南 北政脉象也是随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而变化的五脏平脉,其 作用是以平脉鉴别病脉春三月和夏三月为前半岁,秋三月和冬三月为后半岁前半 岁气候由温而热为南政,寸口脉象也随温热起变化,由弦变 洪,由细变大后半岁气候由凉而寒为北政,寸口脉象也随 凉寒而起变化,由浮变沉,由大变细所谓“视岁南北,可知 之矣”,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南北政将四季脉象分析得更加细致,不但细辨四季的脉形, 更重视寓于脉形当中的少阴脉气的强弱变化寅正月厥阴在 泉脉弦细,卯二月少阴在泉脉正弦,辰三月太阴在泉脉弦缓, 此南政春三月的脉形变化巳四月厥阴司天脉弦大,午五月 少阴司天脉洪大,未六月太阴司天脉缓大,此南政夏三月的 脉形变化申七月厥阴在泉脉浮弦,酉八月少阴在泉脉正浮, 戌九月太阴在泉脉浮缓,此北政秋三月的脉形变化亥十月 厥阴司天脉沉弦,子十一月少阴在泉脉沉石,丑十二月太阴 在泉脉沉缓,此北政冬三月的脉形变化。
辨南北政的少阴脉气变化,第一要明瞭正诊与反诊病人 坐北面南就诊,寸主司天,尺主在泉,为北政正诊病人坐 南面北就诊,寸主在泉,尺主司天,为南政反诊第二要明瞭应与不应之理南政春三月寅卯辰,春气上升, 寸强尺弱南政夏三月巳午未,阳气在上,阴气在下,阴气 引阳气下降,尺强寸弱北政秋三月申酉戌,秋气下降,尺 强寸弱北政冬三月亥子丑,阴气在上,阳气在下,阴气引阳气上走,寸强尺弱强者得少阴气化资助多,为“应”,弱 者得少阴气化资助少,为“不应”应者不太过,不应者只是 稍微弱一些,皆属于正常的少阴脉气的强弱变化第三要明瞭以南北政平脉鉴别病理脉象如“应”脉太过为邪 气实,“不应”脉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则为少阴心肾虚寒危 证冬见夏脉之洪大,并见尺强寸弱,或夏见冬脉之沉石, 并且寸强尺弱,皆属水火不交泰,“尺寸反者死”如春见秋 脉之浮涩,并且右强左弱,为金胜木而侮火,或秋见春脉之 弦,并且左强右弱,为木胜土而侮金,皆属“阴阳易者危”六 气脉象的常变:把四季分为六季即六气,就有六气的脉象变 化主气的脉象是: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钩 脉即洪脉:少阳之至其脉浮而大;太阴之至其脉沉,沉脉是相对少阳之至浮而大而言的,并非 指如冬脉之沉。
阳明之至其脉涩,即浮涩而短;太阳之至其 脉大而长,即沉大而长客气脉象按三阴三阳的次序轮转,其脉象也与主气相同,只 不过所在的时位每年递迁一步而已客主加临,如果双方的 五行生克制化正常,客气对主气只是起着良性的调节作用, 则主气的脉象守位按时而至,所谓“至而和则平”如果双方 的五行生克制化失常,则主气失守,就可能发生“至而甚则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