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劝学复习训练及答案.doc
6页《孙权劝学》试题训练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一)(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 (二)(甲)《孙权劝学》全文(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为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 蜀之鄙有二僧 见往事耳 ② 即更刮目相待 吾欲之南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子何恃而往? 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2分) 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
2分) (三)【甲】《孙权劝学》全文【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 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自以为大有所益 3)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4) 兼有才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卿言多务,孰若孤?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四)[甲]《孙权劝学》 全文[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分)(1)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2)于是遂就书: 过书舍而泣2.翻译下面句子4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甲乙两文的内容甲文: 乙文: 。
4、你认为吕蒙和邴原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他们的身上你获得怎样学习上的启示?(一)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七十岁了,很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对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呀?”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有胆量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火炬,火光明亮点燃火炬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对 1、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年青的时候就好好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3、年龄大了 没有时间4、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二)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1.①边境 ②了解 ③擦擦眼 ④到、往、去2.①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你依靠什么前去呢?3、甲文:只有努力学习,才会有学习上的长进乙文:学习要有意志和毅力,才会成功4、学习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三)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1、①用 ②益处、好处 ③不久 ④同时2、(1)你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分)3.(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1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1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意对即可)(2分)四)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开始读书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1. ①于是,就 ②到了、、、、、、的时候 ③靠近,趋向,这里引申为学习 ④路过2、(1)士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2)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3、甲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并学有所成的故事乙文写了邴原不畏家贫,立志求学的故事4、吕蒙是一个听从劝告,勤奋好学的人邴原是一个不畏家贫、立志求学的人启示:(略)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