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典课件)等高线地形图.ppt

82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126631492
  • 上传时间:2020-03-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13MB
  • / 8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等高线地形图 第一课时 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度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500米 1500米 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 即海拔 一 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山 等高线的绘制 H H H 等高面 等高距 等高线 二 等高线地形图 1 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平原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各种地形 2 小地形 的等高线形态 山顶 盆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缓坡 陡坡 峡谷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1 平原 海拔低于200M 等高线分布稀疏 2 山地 海拔500M以上 区内高差大 等高线分布密集 A 500 1000M 低山B 1000 2000M 中山C 2000以上 高山 3 丘陵 海拔500M以下200M以上 区内高差相对较小 4 高原 海拔500M以上 海拔高度相对较大 区内高差小 边缘等高线密集 5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等高线闭合状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中间低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例1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 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峰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谷 A山地 B盆地 C山谷 D山脊 第二课时 100 300 200 米 100 300 200 米 400 XY MN E鞍部 例1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1 沿AB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 甲或乙 沿CD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 甲或乙 2 在等高线图上标出山脊和山谷的位置 乙 山脊 山脊 山谷 山谷 甲 山顶 鞍部 山脊 陡坡 缓坡 山谷 山体的不同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 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同图等距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 600米 700米 则等高距为100米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无论怎样迂回曲折 终必环绕成圈 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 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陡崖处 等高线可以重合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3 判断气候特征 2 判断水系 水文特征 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 判断基本地形 1 判断基本地形A 平原 海拔低于200M 等高线分布稀疏 B 山地 海拔500M以上 区内高差大 等高线分布密集 C 丘陵 海拔500M以下200M以上 区内高差相对较小 D 高原 海拔500M以上 海拔高度相对较大 区内高差小 边缘等高线密集E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等高线闭合状 回答某地地形 地势的答题模版 该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该地地势高低情况 A 水系特征 所属水系 流域面积 形状 2 判断水系 水文特征 山地 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 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 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 山脊线 山谷 常有河流发育 山谷线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 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山谷 集水线 1 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 110 E线B 30 NC a线D b线 读下图 图中河谷流水自西向东流 分析判断 D B 水文特征 流速 流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有无凌汛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 河流流速大 水能丰富 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 集水区域面积 和所处的迎风坡 背风坡位置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A 水系特征 1 判断水系 水文特征 第三课时 A 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 0 60C 100m 3 判断气候特征 气温 降雨 B 山区应考虑坡向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阳坡光照强 气温高 蒸发强 阴坡气温低 蒸发弱 我国大部分山区的南坡为阳坡 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的繁茂程度 一般温度高 降水多的地方植被好 我国南方地区南坡的植被生长好 但华北地区北坡的植被生长好 例如天山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势高低 坡向等因素 三 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 1 选点 2 选线 3 选面 3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点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以下问题 甲 乙 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河 丙处是山脊 不可能形成河流 3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点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最适宜修建水库的拦河坝的地点是 理由是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D处 工程量小 水库蓄水量大 问题 淹没村庄和农田 需要移民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假设该城市欲规划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 请你 处为海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地址 并分别阐述你的选择理由 处宜建海滨浴场 此处位于港湾中 水域较浅 沙滩宽阔 处宜建港口 此处位于港湾中 避风条件好 等深线密集 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 经过A处还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 为什么 读下列某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例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小河的流向是 计划引小河水到C处 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 线路较合理 原因是 西北 东南 AC A处比C处高 引水顺势下流 而B处比C处低 往高处引水较困难 第四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种计算 1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或范围 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2 估算陡崖的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 H的取值范围是 n 1 d H n 1 d 注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为等高距 第五课时 等高线的通视问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 有山脊阻挡则无法通视 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 若等高线上密下疏 则坡度上陡下缓 为一个凹坡 可以通视 若等高线上疏下密 则坡度上缓下陡 为一个凸坡 不能通视 通视问题既可以通过看等高线的形状来判断 也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练习13 2001年文综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 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读图4 完成下列要求 1 判断在E F G三个地点中 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2 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的判断 并作简要说明 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G H C 450 550 650 m 课堂练习1 图5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能体现 深山藏古寺 意境的是 04江苏 A a图B b图C c图D d图 D 练习4 读图回答 1 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 山地 盆地B 盆地 山地C 河谷 山地D 山地 高原2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000m 1667mB 1333m 2000mC 1333m 1667mD 1667m 2000m B B 甲 乙 丙 4 2 4 0 2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下列地形剖面图参见初中第2 3册 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2 我国西部沿87030 E的地形剖面图 3 美国地形剖面图4 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5 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6 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美国地形剖面图 3 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二 等高线地形图 1 推算等高线的值 2 计算相对高度 3 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影响因素 比例尺 等高距 等高线的疏密 4 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影响因素 比例尺 等高距 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 等高距相同 等高距 等高线疏密相同 判断坡度陡缓 规律 等高线密 坡陡 等高线疏 坡缓 比例尺大 坡陡 比例尺小 坡缓 例 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B 影响因素 比例尺 等高距 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 等高距相同 等高距 等高线疏密相同 判断坡度陡缓 规律 等高线密 坡陡 等高线疏 坡缓 比例尺大 坡陡 比例尺小 坡缓 比例尺 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距大 坡陡 等高距小 坡缓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