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
3页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学目的:1、 了解物质有三种状态;2、 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3、 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教学重点: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以及讨论中分析概括出三种状态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态,并能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一、引入: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讲水的状态变化及其特征请你观察桌上的烧杯中有什么?(冰)二、新授:(一)、猜一猜:过一会儿冰会变成什么?(冰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吗)(会变成水)要使这个变化过程加快怎么办?(加热)全变成水后继续加热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水会少;会烧干;会变成水蒸气)你怎么知道水蒸气的?水蒸气能看到吗?(学生回答)我周围的空气中有没有水蒸气?(有)气象台经常说的空气湿度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能不能看见?(不能说明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或烟是小水珠烧干了杯子里有水蒸气吗?有还是没有我们烧干了试试看可是水蒸气我们看不见,怎样证明?(盖玻璃片)你怎么知道的?会看到什么?你想说明什么?为了缩短到烧干的时间,怎么办?(熔化后把水倒掉,剩杯壁的水加热请你注意: 水一烧干就把酒精灯熄灭,先看一看杯子里能不能看到什么?再盖上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二)、做一做:1、介绍酒精灯下面我们就来给冰加热。
用什么加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很简单却有几个注意点,请你阅读书本后告诉我学生回答+动画演示+彩图观察)讲清 (1)、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一下再盖一下——可不解释,或类比冬天瓶盖会拔不出来,埋伏笔以后会学)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桌上放湿抹布) 2、学生点酒精灯,给冰加热同时观察四人一组请你记录下你所看到的现象和你的疑惑即你想要知道什么?(你的问题是什么?) 实验后回答:a、 加热时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水直至烧干b、 烧干以后盖上玻璃片前能看见什么吗?(看不见)是不是没有东西呢?c、 盖上玻璃片后发现有什么变化?(小水珠)哪儿来的?(水蒸气又变成了水)说明:烧干以后杯子中有什么?(水蒸气)水蒸气能看见吗?(看不见)d、 水蒸气变成了水,把这些水珠收集起来放进冰箱,会怎样?(三)、掌握它: 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冰、水、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四)、试一试: 问:水的状态能发生变化,其它物质的状态能发生变化吗?(学生举例)1、分组:教师介绍碘锤的注意点:a、 给底部加热,b、 加热到一般出现很浓气体时,熄灭酒精灯。
c、 晃动一下,看到什么?没有液态,只有气态的碘d、 紫色的气体要让它消失怎么办?(冷)怎么变冷?e、 在顶端滴一些水,手持平,不要让水滴出来;f、 看到什么?气态的碘又变成了固态的碘g、 加热后放在玻璃片上,以免烫伤桌子h、 气态和固态的转化一定要经过液态吗?可以直接变成2、演示: 试管中是樟脑丸粉末,又叫卫生球,学名是萘,给它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加盖不宜过紧)问:看到了什么? 萘变成了液态的萘五)、掌握它:通过这些实验,你知道了什么?(物质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六)、议一议: 物体有几种状态?是不是一定(只)有三种? 物体一般有固、液、气三态,,这三种状态各有什么特征?(我们通常是根据什么来区分固、液、气三态的?)1、 四个同学一组来讨论;2、 学生回答,学生举例判断3、 实物引导:水从量筒(贴胶布)到球形烧瓶到连通器,观察什么变了(形状),体积有没有变?再回量筒看一看没变)固体?(放不同容器中)气体?(气球)4、 总结,结合学生举例完成表格再出示表格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固固定固定液不固定固定气不固定不固定(七)、练一练:1、分类:学生各抒己见。
最后按照我们今天所学的来分2、图片:这是什么态?(八)、请你来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九)、作业:1、阅读49信息库,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阅有没有其它态? 2、预习温度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