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钟赣生《中药学》(第9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486页目录 总论 第1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中药的炮制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中药的性能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中药的配伍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详解 各论 第8章解表药 8.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清热药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泻下药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祛风湿药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化湿药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利水渗湿药 13.1复习笔记 13.2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温里药 14.1复习笔记 14.2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理气药 15.1复习笔记 15.2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消食药 16.1复习笔试 16.2考研真题详解 第17章驱虫药 17.1复习笔记 17.2考研真题详解 第18章止血药 18.1复习笔记 18.2考研真题详解 第19章活血化瘀药 19.1复习笔记 19.2考研真题详解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20.1复习笔记 20.2考研真题详解 第21章安神药 21.1复习笔记 21.2考研真题详解 第22章平肝息风药 22.1复习笔记 22.2考研真题详解 第23章开窍药 23.1复习笔记 23.2考研真题详解 第24章补虚药 24.1复习笔记 24.2考研真题详解 第25章收涩药 25.1复习笔记 25.2考研真题详解 第26章涌吐药 26.1复习笔记 26.2考研真题详解 第27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27.1复习笔记 27.2考研真题详解 第28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28.1复习笔记 28.2考研真题详解 总论 第1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1复习笔记 一、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
二、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表1-1 主要代表作时间意义 诗经西周 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 籍,收录100多种药用动植物名称,如苍 耳、芍药、枸杞等 山海经战国 载药120多种,反映了当时我国古代预 防医学思想的萌芽 黄帝内 经 春秋战 国 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我 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 籍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表1-2 主要代表作时间意义 五十二病 方 先秦时期载药240余种,医方280多个 神农本草 经(简称 本经) 西汉末年 至东汉初 年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是现 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 表1-4 主要代表作作者时间意义 本草经集 注 陶弘 景 南朝梁代 共7卷,载药730种,首创按 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和“诸 病通用药”;考订了古今用药度 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 的制作规范 雷公炮炙 论 雷敩 南朝刘宋 时期 较系统地介绍了300种中药 的炮制方法,是我国第一部炮制 专著,标志着本草学一新兴分支 学科的诞生。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表1-5 主要代表 作 作者时间意义 新修本 草(又 称唐本 草) 苏敬 等23 人 唐显庆4年 (659年) 载药844种,新增药114种,我 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采用图 文对照的方式,开创了世界药学著 作的先河,新增水蓼、葎草、山 楂、人中白等民间经验用药记载 了用羊肝治疗夜盲症并改善视力的 经验 本草拾 遗 陈藏 器 唐开元间 (713741 年) 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并根据 药物的功效提出了宣、通、补、 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分类方法,即 “十剂”,对后世分 类产生重大影响记录了人胞作为 强壮剂的效力 千金 方 孙思 邈 唐代 都对酵母剂神曲的性质功效有 明确的叙述千金方提出用羊 魇(羊的甲状腺)及鹿魇治疗甲状 腺病 药性 论 甄权 六、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表1-6 主要代表作作者时间意义 经史证类备 急本草(又 唐慎 宋元丰5年 共33卷,载药1558 种,新增药476种,附方 3000余首,对宋以前的本 称证类本 草 微(1082年)草学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 结 饮膳正要 忽思 慧 元代 饮食疗法的专门著 作,首次记载蒸馏法的工 艺制酒。
本草衍义北宋寇宗奭 首先提出将将四气改 为四性,最早提出要按年 龄大小,体质强弱,疾病 新久等决定药量的本草专 著 开宝本草 嘉祐本草 本草图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 七、明代(公元13681644年) 表1-7 主要代表作作者时间意义 本草品汇精 要(又称 品汇精 要) 刘文 泰、王 磐等 弘治年间 (1488 1505年) 载药物1815种,是我 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 官修本草 共52卷,载药1892 种,新增药374种,收载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1590年 了醉鱼草、半边莲、紫花 地丁等民间药物,及曼陀 罗、番红花、番木鳖等外 来药物,丰富了本草学的 内容 白猿经- 记载了新鲜乌头榨 汁、日晒、烟熏,则药面 上结成冰,即乌头碱的结 晶 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 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 专著 滇南本草兰茂- 我国现存最丰富的古 代地方本草 八、清代(公元16441911年) 表1-8 主要代表作作者时间意义 本草纲目拾 遗 赵学敏 清1765 年 共十卷,载药921种,新增 药716种,对本草纲目作了 重要的补充和订正补充了太 子参、于术、西洋参、冬虫夏 草、银柴胡、金钱草、鸡血藤 等临床常用药物 炮炙专书,将历代各家有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关炮制记载综合归纳,较为系 统地论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九、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 表1-9 主要代表作时间意义 中国药学大 辞典 1935年 全书约200万字,收录词目4300条, 既广罗古籍,又博采新说,且附有标本 图册,受到药界之推崇,为近代第一部 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十、当代(1949年10月至今) 表1-10 主要代表作时间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 - 分为三部,是我国保 证药品质量的法典 中药大辞典 1977年出版, 2006年修订再版 载药6008种,附以墨 线图,内容丰富、系统, 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全国中草药汇 编 1975年和1986年 正文载药2202种,附 录1723种,较全面地整理 了中草药国内外研究资 料,内容翔实、重点突 出、便于应用 中华本草1999年 正文载药8980种,附 录571种,系统总结历代本 草学成果,学科涉猎众 多,分类先进,项目齐 全 1.2考研真题详解 A型题 1收藏药物数最多的古代本草著作是()2014年研 A图经本草 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品汇精要 2首见“诸病通用药”的本草著作是()2008年研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本草拾遗 C【答案】 A项,图经本草载有780种药。
B项,经史证类本 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500余种C项,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 药数1892种D项,本草品汇精要所附1300多幅药图,是古代彩绘 本草图谱的珍品因此收藏药物最多的古代本草著作是本草纲目 【解析】 B【答案】 A项,神农本草经,秦汉时期,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 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B项,本草经集 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共7卷,载药730种,增药365种首 【解析】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2007年研 A神农本草经 B名医别录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 4下列选项中,增收新药最多的本草文献是()2006年研 A本草求真 B本草纲目 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及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 已、秦艽、芎劳等,治黄疸通用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等C项,新 修本草隋唐时期,有本草20卷,目录1卷,又有药图25卷,图经7卷, 计53卷,载药844种,新增114种D项,本草拾遗,唐代陈藏器所 编著,进一步充实了本草的内容,李时珍评价为:“其所著述,博极群 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D【答案】 A项,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B项, 名医别录是魏晋陶弘景辑汇集神农本草经以后的诸家本草著述 编录而成C项,本草经集注也是陶弘景在整理注释传抄错简的 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增加汉魏以来名医的用药经验撰写而成的 D项,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它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同时 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 【解析】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2005年研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E【答案】 清代本草的特色之一是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 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 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官绣本草求真,因此,清代的本 草求真没有增收新药B项,明代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新增 374种C项,唐代的新修本草载药844种,增收新药114种(另一种 说法载药850种,增收新药120种)D项,两晋南北朝的本草经集 注载药730种,增收新药365种E项,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 921种,增收新药716种 【解析】 A【答案】 本草经集注为梁朝陶弘景所撰A项,神农本草 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B项,新 修本草为唐朝政府组织编修。
C项,证类本草为宋朝唐慎微所 【解析】 著D项,本草纲目为明朝李时珍的著作E项,本草纲目拾 遗为清朝赵学敏所著 第2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2.1复习笔记 一、中药的产地 1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 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常见的道地药材 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 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 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白 术、乌药,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陈皮、砂仁等 二、中药的采集 1全草 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1)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荆芥、紫苏、稀莶草等; (2)需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小蓟、车前草、地丁等; (3)需用带叶花梢的需适时采收,如夏枯草、薄荷等 2叶类 (1)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如枇杷叶、荷叶、大青叶、 艾叶等 (2)有些特定的药物如桑叶,需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3花、花粉 (1)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如野菊花、金银花、 月季花、旋覆花等。
(2)对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开放者,应分次及时摘取 (3)以花粉入药者,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如蒲黄 4果实、种子 (1)果实类 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瓜蒌、马兜铃等 青皮、枳实、覆盆子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 实 (2)种子类 通常在果实成熟后采集,如莲子、银杏、沙苑子、菟丝子等 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人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 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草与车前子等 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者,如茴香、 牵牛子、豆蔻、风仙子等,则应在刚成熟时采集 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子、女贞子等,最好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 晚时分采收 5根、根(块)茎 (1)一般以早春或深秋时节(即农历二月或八月)采收为佳,如天 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 (2)少数例外,如半夏、延胡索等则要在夏天采收 6树皮、根皮 (1)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 则药性较强,疗效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