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初三中考自主招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6套打包】.docx

85页
  • 卖家[上传人]:种****
  • 文档编号:334213019
  • 上传时间:2022-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6M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初三自主招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3分)把一块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方式以球形割面切开,成为2个薄透镜,然后沿主轴分开一定的距离,如果1束平行光沿主轴投射到1个透镜上,则(  )A.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仍是平行光 B.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 C.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 D.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解答】解:A、当两个透镜的位置不合适时,平行光不管从哪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都不能得到平行光,故错误;B、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第一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当位置合适时,经过第二个凹透镜后,光线也会发散,故错误;C、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由于两个透镜的距离不能确定,所以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故正确;D、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故错误;故选:C2.(3分)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为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

      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数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 B.八面镜从图示位置转四分之一圈过程中,能在望远镜中看见四次发光点S C.测出光速C=16Ln0 D.如果改八面镜为六面镜,且六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数达到,六面镜从图示位置转六分之一圈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解答】解:(1)若P为可旋转的八面镜: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s=2L,因为八面镜P从现在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如图形状的状态时需要转八分之一圈则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故B错误;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t=s,故A错误;c===16Lno故C正确;(2)若P为可旋转的六面镜: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s′=2×=L所以六面镜P从现在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如图形状的状态时需要转六分之一圈。

      则当转速达到n′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所以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t=s,因为c===16Lno,所以六面镜P每秒转动次数n′=;故D错误;故选:C3.(3分)轻质弹簧k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L1,现将和k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k1、k2与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相连,并悬挂在天花板上,且m1+m2=m,如图所示,平衡时,k1和k2的长度之和为L2,则(  )A.2L1 一定等于 L2 B.2L1 一定大于 L2 C.2L1 一定小于L2 D.以上均有可能【解答】解:由题知,弹簧是轻质的,且弹簧k1、k2与弹簧k完全相同;左图中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L1;右图中,对于物体m1、m2以及弹簧k2整体来说,相当于将m1+m2=m悬挂在弹簧k1的下端,且弹簧k、k1完全相同,所以,平衡时弹簧k和弹簧k1的长度相同,即:L1′=L1,对于弹簧k2和物体m2来说,即m2悬挂在k2的下端,由于m2<m,因此弹簧k2的伸长量小于弹簧k的伸长量,平衡时,则弹簧k2的长度:L2′<L1,所以,平衡时k1和k2的长度之和:L1′+L2′<L1+L1,即:L2<2L1。

      故选:B4.(3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t1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B.t2到t3时间内,小球增加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C.t2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D.t2到t3时间内,小球动能先增加后减小【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t1时刻弹力为0,此时小球刚接触弹簧,在重力作用下小球继续做加速运动,动能继续变大,故A错误;B、t2~t3段时间内,弹力逐渐减小,是小球被弹起直至离开弹簧的过程,此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整体机械能守恒,故小球增加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故B错误;C、t2时刻弹力最大,此时小球压缩到弹簧的最低点,此时小球的速度减小为0,动能最小,故C错误;D、t2到t3时间内,小球在弹力的作用下先加速上升,动能变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继续上升时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变小;综上所述,t2到t3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D5.(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是由12个不同的电阻组成的,已知R1=12Ω,其余电阻值未知,测得AB间总阻值为6Ω.现将R1换成6Ω 的电阻,则AB间总阻值变为(  )A.4Ω B.6Ω C.12Ω D.24Ω【解答】解:设AB以上部分的电阻为R2,由题知,R1与R2并联后的总电阻R=6Ω,即:+=,所以R2===12Ω,把R1=12Ω换成R1′=6Ω后,R2的阻值不变,连接方式仍然为并联,因为=+,所以R′===4Ω故选:A6.(3分)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可看做是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卫星绕地球完整一周所用时间叫做运行周期T.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人造卫星,周期分别为T1和T2(T1>T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O为地球中心,则A、B两卫星再一次相距最近至少需要经过的时间为(  )A.T1﹣T2 B. C. D.【解答】解:多转动一圈时,第二次追上,有:t﹣t=﹣2π,解得:t=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7.(3分)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平衡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在水中长度的n倍。

      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  )A. B. C. D.【解答】解:设棒的横截面积为S,水中的棒长度为L,则露出的长度为nL,整个棒的长度为(n+1)L,如图所示:由ρ=可得,棒的质量:m棒=ρ棒V棒=ρ棒S(n+1)L,棒的重力:G棒=m棒g=ρ棒S(n+1)Lg,棒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ρgSL,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n+1,以C为支点,A是棒的重心(即棒的中心),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棒×CE=F浮×CD,即ρ棒S(n+1)Lg×CE=ρgSL×CD,则ρ棒=ρ=×ρ=×ρ=ρ故选:C8.(3分)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会(  )A.向左流动 B.向右流动 C.不动 D.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解答】解:由题意可知,U形管中水银面相平,可知两管中水的压强与煤油的压强相等在阀门同一水平高度,则下方的水和煤油高度一样,因为ρ水>ρ煤油,由P=ρgh可得,阀门下方水的压强大于煤油的压强;又因为阀门没有打开时,容器内液体静止不动,因此左右两边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由于左右两边水银高度相等,而阀门下方水的压强大于煤油的压强,所以阀门上方水的压强小于煤油的压强,当阀门打开后,由于阀门右边煤油的压强大于左边水的压强,液体会向左流动。

      故选:A9.(3分)图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M,上面压有一铁块m,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1(图a);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的下面时,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图b);将细绳剪断后(图c),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h3为(  )A.h1+(h2﹣h1) B.h2+(h2﹣h1) C.h1+(h2﹣h1) D.h2+(h2﹣h1)【解答】解:设长方体木块的底面积为S,高为h;把木块M和铁块m看做一个整体,两种情况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木块和铁块的总重力,浮力相等在同种液体中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即Va排=Vb排又∵Va排=Sh﹣Sh1,Vb排=Sh﹣Sh2+Vm,所以Sh﹣Sh1=Sh﹣Sh2+Vm,∴Vm=S(h2﹣h1)﹣﹣﹣﹣﹣﹣﹣﹣﹣﹣①由图a可知:木块和铁块的漂浮时F浮=G木+G铁;∴ρ水gS(h﹣h1)=ρ木gSh+ρ铁gVm﹣﹣﹣﹣﹣﹣②;将①式代入②式得:h=﹣﹣﹣﹣﹣﹣③将细绳剪断后(图c)木块漂浮;GM=FM浮;即ρ木gSh=ρ水gS(h﹣h3);∴h3=﹣﹣﹣﹣﹣﹣﹣﹣④;将③式代入④式得:h3=h1+故选:A10.(3分)三个相同的热源分布在一横放着的圆筒内,圆筒的侧壁和一个底部均绝热,另一个底部开口并被导热膜封住,用另两个导热膜在圆筒内隔出两个竖囱,从而将三个热源互相隔开并形成A、B、C三个独立单元区域,假设周围环境的温度恒定,并且传导的热功率与温差成正比,每个独立单元区域内空气的温度均匀,A、B、C三个独立单元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分别为△tA,△tB和△tC,则△tA:△tB:△tC为(  )A.3:2:1 B.6:3:2 C.5:3:1 D.6:5:3【解答】解:设发热功率均为P,则:A:k(△tA﹣△tB)=P,即A的散热功率等于发热功率。

      B:k(△tB﹣△tC)=P+k(△tA﹣△tB),即B的散热功率等于自身的发热功率与A的散热功率之和C:k(△tC)=P+k(△tB﹣△tC),即C的散热功率等于自身的发热功率与B的散热功率之和整理得:△tA=2△tC3△tB=5△tC即得:△tA:△tB:△tC=6:5:3故选:D11.(3分)在图所示的装置中,A、B是动滑轮,C是定滑轮,D是轮轴,D的轮半径R=6厘米,轴半径r=2厘米,物重G=500牛顿,每个动滑轮重P=30牛顿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各段绳的方向保持相平行那么:为把重物提起,作用在轮上的动力F至少要大于多少牛顿(  )A.45 B.75 C.90 D.135【解答】解:如图所示,作用在滑轮组上绳子的拉力为F′,作用在轮轴轴上绳子的拉力也是F′,作用在轮上的拉力是F由图知,重物被两个动滑轮吊着,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n=4,根据滑轮组的省力公式可得,作用在滑轮组绳子上的拉力:F′===140N;根据轮轴的省力公式可得,作用在轮上绳子的拉力:F==≈47N由上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小于47N,而A小于47N,BCD都大于47N,B相对较小,所以拉力可能为75N故选:B。

      12.(3分)全相同的物体,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从A点和A′点进入并通过光滑圆弧轨道和到达C点和C′点,如图所示如果两圆弧轨道的半径相同,物体到达C点和C′点的速度分别记为v1、v2,物体在和轨道运动的时间分别记为t1、t2,则v1____v2;t1____t2(  )A.>;= B.<;= C.=;= D.=;>【解答】解:由图为垂直于地面可知,在凸形滑道运动的物体,在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黑龙江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广东阳江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广东惠州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潼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人教版(2024)八上 Unit 8 Let’s Communicate 【语法专练+阅读专练+写作专练+单元提高】.pptx 课题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